【原创】说说七国之乱

我心依旧

<p class="ql-block">西汉景帝时期,一场惊心动魄的诸侯国叛乱悄然拉开了帷幕。那是在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合了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他们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掀起了这场名为“七国之乱”的历史风波。</p> <p class="ql-block">这场叛乱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汉初刘邦分封同姓诸侯王的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诸侯国的势力逐渐膨胀,开始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稳定。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力主削藩,这一举措触动了诸侯王们的利益,最终点燃了七国之乱的导火索。</p> <p class="ql-block">在周亚夫等将领的协助下,汉景帝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平定了这场叛乱。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基本被清除,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西汉的政治格局,也成为了后人研究中央与地方权力博弈的重要案例。</p> <p class="ql-block">汉高祖刘邦时期,先后封了同姓诸侯王十一人,包括荆王刘贾、楚王刘交、代王刘喜、吴王刘濞、齐王刘肥、赵王刘如意、淮阳王刘友、淮南王刘长、梁王刘恢、代王刘恒、燕王刘建。到了汉文帝继位时,楚国、吴国、齐国、赵国(原淮阳王刘友之子刘遂)、淮南国五国依然存在。七国之乱所涉及的吴国、楚国、赵国,以及胶西国、胶东国、甾川国、济南国,都是由齐国衍生而来的。</p> <p class="ql-block">刘邦兄长刘仲的儿子刘濞,以骑将的身份跟随刘邦参与了对淮南王英布的平叛战争。战争结束后,为了镇守吴地,刘邦下诏封刘濞为吴王,统辖三郡五十三个县。刘濞的封地,成为了日后七国之乱的重要策源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刘邦的庶长子刘肥,在汉六年(公元前201年)被立为齐王,封地七十座城。刘肥在位十三年,去世后,他的儿子刘襄即位,成为齐哀王。齐国的封地变迁,也影响了后来七国之乱中齐地诸王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文帝下诏把高后时从齐国分割出去的城阳、琅邪和济南郡全部归还齐国。同年,齐哀王去世,齐太子刘则即位,为齐文王。汉文帝二年,汉朝廷把刘肥的儿子朱虚侯刘章、东牟刘兴居分别立为城阳王、济北王。这些封王的举措,为后来的七国之乱埋下了伏笔。</p> <p class="ql-block">汉文帝三年,济北王刘兴居反叛,八月被平定。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齐国绝嗣。次年,汉文帝将刘肥的六个儿子全部立为王。刘将闾为齐王,刘志为济北王,刘辟光为济南王,刘贤为菑川王,刘卬为胶西王,刘雄渠为胶东王,与城阳王共为七王。这些新封的诸侯王,成为了七国之乱的主要参与者。</p> <p class="ql-block">楚国在汉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废除楚王韩信,册封刘交为楚王,定都彭城。刘交在位二十三年去世,儿子夷王刘郢继位。夷王在位四年去世,儿子刘戊继位。楚王刘戊,成为了七国之乱的重要参与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赵国在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册封刘友为淮阳王。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赵王如意死后徙封为赵王。高后七年(公元前181年),刘友被召到长安,幽禁而死。汉文帝继位以后,以刘友之子刘遂继承赵王爵位。赵王刘遂,也成为了七国之乱的参与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汉文帝时,吴国派遣太子前往长安朝见。汉景帝当时为太子,与吴国太子一同下棋。两人因此产生冲突,吴国太子素来骄横,因此对汉景帝有不恭敬的做法。景帝愤怒之下提起棋盘砸向吴太子,导致他当场死亡。这一事件,成为了吴王刘濞对汉朝心生不满的导火索。</p> <p class="ql-block">七国之乱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吴王刘濞是这次叛乱的发起者和主要领导者。此次叛乱是西汉地方势力与中央政权之间的一次较大规模的较量。</p> <p class="ql-block">汉文帝赦免吴王以后,吴国的谋反活动有所松懈。但是,吴国本就地方广大,刘濞即位以来又招募天下亡命之徒私下铸钱,煮海水制盐。吴国积累的财富甚至使国家不需要民众缴纳赋税。雄厚的经济条件,正是吴国敢于同朝廷对抗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赵国起兵之后,曾经联系匈奴,发兵西部,试图与吴楚两国共同进攻。汉朝派遣郦寄率军围攻赵国。赵王在邯郸城固守十个月,栾布平定齐地后,率军与郦寄会合,引水淹邯郸城。赵王因而自杀。</p> <p class="ql-block">在北方战场,吴国起兵之后,齐王后悔,因此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共同发兵围攻临淄,而济北王被郎中令劫持,也无法发兵。齐王派遣路中大夫向汉景帝求救,汉景帝要求路中大夫回报,汉军即将击败吴楚两国。后来,路中大夫被三国抓获,加紧进攻临淄。齐国于是暗中想与各国讲和。不久,栾布等人率军援救齐国,击败三国兵。听说齐王曾讲和,准备围攻齐国。齐王于是自杀。同时,叛乱的齐地诸王也纷纷自杀。</p> <p class="ql-block">汉景帝即位后,采纳御史大夫晁错建议,逐步削夺楚、赵、吴、胶西等国封邑。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络楚王戊、胶西王印、胶东王雄渠、甾川王贤、济南王辟光、赵王遂,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武装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p> <p class="ql-block">汉景帝先诛杀晁错求诸侯,但吴王刘濞并未因此停止叛乱。吴王刘濞认为,朝廷之后就会对吴国下手。于是着手联络其他诸侯,暗中筹划谋反。</p> <p class="ql-block">吴王刘濞听说朝廷开始削藩,认为朝廷之后就会对吴国下手。于是着手联络其他诸侯,暗中筹划谋反。刘濞认为诸侯之中,唯有胶西王刘卬素来勇猛,擅长军事。于是派遣中大夫应高前往游说胶西王。约定共同反抗汉中央政府,平分汉朝天下。</p> <p class="ql-block">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因赵王有罪,削赵国常山郡,胶西王因卖爵,削去六县。三年,晁错又奏请削楚国东海郡。吴王刘濞听说朝廷开始削藩,认为朝廷之后就会对吴国下手。于是着手联络其他诸侯,暗中筹划谋反。</p> <p class="ql-block">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汉朝廷下诏削吴国会稽郡、豫章郡。刘濞随即举兵反叛,下令全国,征发十四岁到六十二岁的男子组成军队,共二十多万人。胶西、胶东、楚、赵、淄川、济南六国也同时起兵。正月,吴军从广陵(今江苏扬州市西北)出发。向西渡过淮河,和楚军会合。同时,吴王发布檄文,以诛杀晁错为名号召刘氏诸侯起兵。</p> <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网络感谢上传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