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道,长生不老是每个人的梦想,很多人都想长生不死,但生命是有限的,这是自然规律。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记载了很多寿星,甚至还有更多的民间流传。如果要说历史上记载长寿的人,我觉得下面这5个人我们不得不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位是彭祖,普遍的说法是彭祖活了八百岁。</p><p class="ql-block">彭祖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先秦道家先驱之一。</p><p class="ql-block">姓篯名铿,又称彭铿 。系颛顼帝三玄孙、陆终第三子轩辕黄帝的第八代传人。彭祖建国于彭,子孙以国为氏。</p><p class="ql-block"> 又彭亦为姓。《列仙传》上记载,彭祖自尧时举用,一直活到殷末。至商代末年时,彭祖已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老,商王任命其为大夫,但常称病闲居,不参与政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且彭祖的相关事迹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也有记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史记·五帝本记》上记载,“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而禹,梟陶、契、后稷、伯夷、夔、龙、锤、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p> <h3>《史记·楚世家》上记载,“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侯伯即侯爵伯爵,官的等级。</h3></br><h3>可见,彭祖可能存在的。还据说他先后娶了49个妻子,生了54个儿子,都一一衰老死亡,而彭祖依然年轻力壮,行动洒脱。</h3></br> <h3><strong>那么,彭祖何以如此长寿?</strong></h3></br><h3>据说彭祖精于医术,长于烹调,注意饮食,喜爱体育锻炼。他独创的“膳食、导引、房中”三大养生术,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流传久远。被誉为:烹饪鼻祖,中国第一位职业厨师,气功祖师,中华武术文化的鼻祖,房中始祖,中国最早的性学大师,长寿始祖,中国第一位养生学家,中国第一部养生学著作《彭祖经》。</h3></br><h3>所以,他才活了那么长时间。不过关于彭祖的事迹争议很大。彭祖活了800岁,那么下面这位更加恐怖,活了1072岁。</h3></br> 第二位:宝掌和尚1072岁<h3>有句话叫“一僧一道”,“道”其实就是彭山的彭祖,他活了800岁,“僧”真正身份是宝掌和尚,他活得更长,他活了1072岁。</h3></br><h3>关于宝掌和尚的事迹,也是有记载的,清朝康熙年间编辑的《黄梅老祖寺誌》中关于宝掌和尚的记载:<strong>宝掌和尚</strong>(传说公元前414~公元657),印度人,此人出生于周威烈五十二年丁卯年七月七日,即公元前414年,春秋末期、战国早期。</h3></br><h3>宝掌和尚是中印度婆罗门贵族的儿子。据说他生下来之后,两只手紧握拳头不能伸开,等长到几岁之后,父母带他到寺院拜佛,见了佛要磕头,手掌就自然打开,因此得名为“宝掌”。</h3></br><h3>从此,宝掌和尚离尘出家,精勤修行,严持戒律。</h3></br><h3>宝掌和尚先后礼拜普贤、文殊、观音三位菩萨。宝掌和尚在天竺游历了500年,然后来到中国。</h3></br> <h3>东汉末期桓帝之初,建和至永兴年间(公元147-153),宝掌和尚从今天的尼泊尔进入中国的云南到达四川,然后在峨眉山大慈寺住了十余年。后来,宝掌法师又前往五台山,朝礼文殊菩萨。</h3></br><h3>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代,五胡入主中华,战事频繁,宝掌和尚就留在寺院里开坛说法,普度众生,免受苦难。</h3></br><h3>到公元657年,唐高宗显庆二年丁巳岁,千岁和尚已经是高龄1072岁。</h3></br><h3>据说这一年的七月初七,宝掌和尚对弟子说了一段偈语“本来无生死,今亦示生死;我得去住心,他生复来此。”之后他就闭目入定,涅槃了(佛家叫涅槃)。</h3></br><h3>偈语意思:“本来以为没有生和死,今天也要显示生死了,我得去安住于成佛之道心,来生我还要转世再来到这个世界。”说完就闭目入定。七日之后,又苏醒过来,嘱咐徒众说“我灭度之后,你们就在这里修塔供养。日后,会有人来迎接我的遗骨回归中天竺。希望你们要切切注意,不要拒绝啊!”说罢就与世长辞。</h3></br><h3>这估计是历史上寿命最长的记载。而关于宝掌和尚的记载,在《五灯会元》《峨眉山志》《大藏经·史传部》之《释氏稽古略》《指月录》《华阳县志》等中都有记载。</h3></br> 第三位:陈俊443岁<h3><strong>陈俊</strong>(881-1324),字克明,福建永嘉山区汤泉村人,这又是一位有史记载,据《永泰县志》记载,他出生于公元881年,死于1324年,即他出生时是唐朝,去世时已是元朝,一生历经唐、五代、宋、元四个朝代,总共活了443岁。</h3></br><h3><strong>那么,他为何如此长寿?</strong></h3></br><h3>据《永泰县志》记载,陈俊年轻时为人正直、正派,不干坏事,热心公益,很受到当地乡人的敬重。也就是心态好,助人为乐,结果长命百岁。不过到了晚年的他牙齿掉光了,消化系统也退化了,最后只能靠喝人乳才能维持生命。</h3></br><h3>陈俊原本是一个四海为家的行脚医生,再来到永泰县汤泉村之后,看待这里的风景十分宜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人陈俊于是决定留下来不走了。他为人正直,品貌端正,经常帮助村里的人,这里的村民对他的评价非常高,也非常尊敬他。</h3></br><h3>光阴蹉跎,岁月如梭,随着时间的流逝,陈俊也逐渐老了。到了晚年的时候,陈俊不能够自食其力,.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人始终没有仙逝,最终他熬死了自己的儿子、孙子、曾孙.....村里的相亲相邻便商议,决定以后由每家每户轮流照顾伺候老人,为陈俊养老送终。</h3></br> <h3>但是陈俊自己也不知道到底啥时候是个头,倒不如一直坚强的活着。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陈俊的身体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他的身躯开始不断地萎缩,体重也在慢慢减轻,渐渐地,就像返老还童一般,看上去就像孩童一般。</h3></br><h3>就这样,知道陈俊四百多岁的时候,他的整个身体的体重只有五公斤。为了方便照顾他,乡亲们为陈俊编了一个菜篮子。每逢不同人家要交换赡养他的时候,人们就用菜篮子把陈俊抬进抬出,于是陈俊便有了“菜篮公”的称谓。永泰县这个村子的村民把陈大爷看成神仙,当作宝贝来供养。</h3></br><h3>陈俊去世后,乡亲们还为他做了一副塑像,称他为“小彭祖”。</h3></br> 第四位:张三丰218岁<h3>这位我们很熟悉了,而关于张三丰年龄的记载,历史上也有争议。知道的说法就有很多种,有人说活了一百多岁,也有人说活了两百多岁,甚至更离奇的记载他活了四、五百岁。</h3></br><h3>《明史·方伎》中对张三丰是有确切记录的,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原名张君宝(又名全一),字符元,道号三丰。武林至尊、内拳始祖、原式太极创始人、龙行书法创始人、武学造诣臻入化境,元末明初真人,武当山道人,武当派始祖,正史记载宋理宗淳佑七年(1247年) 四月初九日出生,14岁考取文武状元,18岁担任博陵县令,与元朝丞相刘秉忠、名臣廉希宪相识,(1280年)辞官出家修道,67岁终南山拜火龙真人为师,后入武当山,开创武当派,收了武当七侠,就是大家在《倚天》中看到的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梨亭、莫声谷7个弟子。卒于公元1464年,这样算下来,大概就是218岁。</h3></br> <p class="ql-block">张三丰为武当派开山祖师,元惠宗敕封“忠孝神仙”;明成祖敕封“犹龙六祖隐仙寓化虚微普度天尊”;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明熹宗封号“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三丰是道家内丹祖师和道家拳术祖师,是丹道修炼的集大成者,主张“福自我求,命自我造”。张三丰所创武学有王屋山邋遢派、三丰自然派、三丰派、三丰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莱派、檀塔派、隐仙派、武当丹派、犹龙派等至少十七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代统治者对张三丰尊崇有加,元、明、清很多皇帝都寻找他,希望得到他的真传,朱元璋建立明朝,张三丰曾出手相助,助洪武夺取江山,朱元璋登基后多次派人寻找张三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成祖时,朱棣自诩真武大帝化身,“北建故宫,南修武当”,朱棣派吏部尚书郭琎、隆平侯张信等人,率领兵士30万人,大修武当山宫观,花费达千万计。朝廷圣旨封武当山,于是龙虎、武当、华山、九华、茅山、罗浮诸山,道宗极盛。</p> <p class="ql-block">第五名:李庆远256岁</p><p class="ql-block"><b>李庆远</b>(1677-1933),又名李清云,出生于清康熙16年(公元1677年),先后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九代至民国22年(1933年),在世256岁,是世界上极罕见的长寿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有关记载,李庆远100岁时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政府的特别奖励。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李清云一生娶过24个妻子,180位后人,子孙满堂。</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jz7FhmGu48TaXoP2g60kgg" target="_blank">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