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美篇号:5783991</b></p><p class="ql-block"> 生活依旧是两点一线,日出而作,日落而休。早上来到校园里,那微露的阳光似乎开始彰显威力,那新发的嫩叶在它的感召之下,多了一份春的滋味,尤其在小小农场里嬉耍的蝴蝶,扇动那彩色的翅膀,又为春日增添了几许生机。</p><p class="ql-block"> 洋洋清晨爬起来坐在窗前,拿着《中华经典素读范本》里的明朝张岱的散文《湖心亭看雪》读了起来,让洋洋读完后,自己对照说说意思,没有想到小家伙能说出来。</p><p class="ql-block"> “洋洋,你看以前古人写文章,就是短小精悍。”我指着文章的一句话,继续说道,“大雪三日,你知道是讲什么吗?”</p><p class="ql-block"> 洋洋若有所思地说:“大雪下了三天,日就是指天。三日不就是三天。”</p><p class="ql-block"> “是的,古人用一个‘大’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大雪纷纷的场景,大地一片白茫茫的,更让人感受到冬的寒冷,这就好比我们学过的一首诗,你知道是哪一首?”我顺势问道。</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是——《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来。’”洋洋依在我身边说。</p><p class="ql-block"> “是的哦,大雪三日之寒,湖中人鸟声俱绝,然而没有阻挡作者对自然的向往。”我说,“你看余拏一小舟中余指谁呢?”</p><p class="ql-block"> 洋洋指着书说:“余不就作者自己,他划着一条小舟去湖心亭看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是呀,其实孩子对于传统文化积累得多,自然而然就知晓其中之见,正如朱熹所说:书读百遍,而义自见。不是没有道理,我们话题继续进行着,让我们穿越时空去感受古人笔下的冬日之美。</p><p class="ql-block"> 清晨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新的一天生活开启,一路上我们闻到花儿的清香,听到嘀嘀的车鸣声,混合着人们爽朗的笑声,汇成一首动听的旋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3月25日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