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p><p class="ql-block"> 在教育的漫漫长路中,书籍是我们最忠实的伴侣。每一次翻开书页,都是与智者对话,与大师同行。</p><p class="ql-block"> 为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分享阅读书籍,交流阅读想法,提升教育智慧,2025年3月25日,我校语文组全体教师凝心聚力,齐聚一堂,共同奔赴一场知识的盛宴。</p> 读书分享(一) 书香滋润育精魂。<div> 陈赛芳老师与大家分享的书籍是《活着》这本书。书中所讲述的心路历程其实是告诉我们“苦是人间常态”。当苦难降临的时候,我们该怎么面对它。</div><div> 陈老师的推荐理由是这本书能带给你好好生活的勇气与力量,在你面对困境中勇敢而坚强的活着。</div><br> <p class="ql-block"> 陈老师借用余华的“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来激励老师们,只要活下去,终会找到人生的意义。</p> 读书分享(二) 师者,当怀一半诗心一半匠心。<div> 林晓芳老师分享的是《 教育向美而生 》这本教育类书籍,她的推荐理由是:这本书着意探寻教育中美的源泉,让教育之美在师生交往以及人与自然的交互中诗意地实现。书中作者那深邃的思考以及一如既往的优雅、睿智的文笔,将使本书成为一线班主任和青年教师提升教育修养的难得读物。</div><br> 林老师徐徐道出了她的读后感悟:从郑英老师的文字中,我读到了她对教育之美的享受,这也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能达到的较高的境界。在教育过程中,遇到问题想办法去解决,固然能体现教师的责任心和智慧力。<br> 读书分享(三) 书海泛舟结硕果。<div> 曾丽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是郑英的《教育,向美而生》这本书,并分享了书中的几个教育案例,如“红孩儿”伟伟、“低起点”孩子涛涛、“芥末型”绩优生子轩等。在这些学生身上,我们都能看到自己班级里学生的影子。相比之下,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效果,也决定了我们教育人生的幸福指数。<br></div> 曾老师分享了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书中不仅提供了班级管理的典型案例之外,还自始至终贯穿了“教育向美”的育人理念。通过“让教师美好”和“让教育美好”这两个层面的叙述,让教育之美在师生交往以及人与自然的交互中诗意地实现。<br> 读书分享(四) 好读书,不求甚解。<div> 李灯老师分享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的这本书,全书针对教师的具体困惑和实际问题,提出了100条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建议,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div><br> 李老师娓娓道来:本书以生动的教育事例和精辟的教育理论相结合,语言平实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通过阅读,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心灵的沟通和引导,需要教师用心去理解每一个孩子。<br> 读书分享(五) 王慧老师为大家推荐了《在乎每一只鸟》这本书籍,她的推荐理由是:这本书的作者通过对自身在教学实践与生活中所读、所见的不断反思,记录自己对育人这件事的所思所想。无论是教师、教育管理者还是家长,都能够从本书中获得关于如何优化教育实践的一些感悟。<br> 王老师分享了她在这本书中的深深的触动:“世上没有两只一模一样的鸟,每一只都很重要。” 早在2500年前,我们的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其实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就是表明教育的普适性,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在乎每一只鸟”。教育应该顺从这种发展,孩子们才会实现真正的成长。<br> 结语 活动期间,现场氛围热烈非凡,老师们或是踊跃发言,分享独到见解;或是耐心记录所听所感。此时此刻,老师们都在与书籍携手同行,共同开启教育生涯的心灵之旅。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学浅;三人同行,才觉左右为师。<div>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也是教师"最长远的备课"。让我们都走进书的海洋,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滋养生命,让我们的教育一路书香!</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