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南疆)游:喀什·香妃园

鲁川

<p class="ql-block">‌ 香妃墓,‌位于喀什市浩罕乡艾孜热特村,距市区东北5公里。原名“阿帕克霍加墓”,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最初是伊斯兰教圣裔家族的陵墓,葬有同一家族的五代72人(实际只见大小58个墓冢)。第一代是伊斯兰著名传教士玉素甫霍加。他死后,其长子子承父业,成了明末清初喀什伊斯兰教“依禅派”著名大师,并一度夺得了叶尔羌王朝的政权。他死于1693年,亦葬于此,因其名望超过了父亲,所以后人便把这座陵墓称为“阿帕克霍加墓”。香妃是阿帕克霍加的侄孙女。因香妃的传奇故事影响深远,这里逐渐被称为“香妃墓”。整个陵园由大门楼、大清真寺、小清真寺、教经堂和主墓室五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 香妃(1734年9月15日-1788年5月24日),本名和卓氏(或买木热·艾孜姆),是清朝乾隆皇帝的维吾尔族妃子,封号为“容妃”。她因体有异香被称为“伊帕尔罕”(意为“香姑娘”)。香妃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27岁入宫,深受乾隆宠爱,乾隆不仅尊重她的民族习惯,还为她建造了伊斯兰风格的宝月楼,以慰藉她的思乡之情。香妃去世后,葬于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的裕陵妃园寝。喀什的香妃墓则是一座衣冠冢,由香妃的兄长及124人历时三年将棺木运回喀什安葬。墓室建筑采用绿色琉璃砖贴面,庄严肃穆,展现了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精湛。</p><p class="ql-block">‌ 香妃园景区,占地面积300余亩。依靠“‌香妃墓”,于2014年7月开始扩建,以“香妃”文化为主题,通过“故里、故居、故人”三个方面讲述了香妃从出生到去世的传奇故事,展示了香妃从喀什到北京,从贵族公主到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生平。景区内打造有丰富的文化景点和活动,包括香妃石、西域民俗文化馆、香妃故居、爱情树、香妃浮雕墙、宝月楼、闻香亭、镜池、百果园、喀什老巴扎、打馕店、香妃画廊、非遗展示区和抖音美拍基地等景点及室内布景展示,还有“香妃迎宾仪式、民俗婚礼、宣昭香妃入宫”等文艺演出。2019年‌香妃园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香妃园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 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 游客安检入口。</p> <p class="ql-block">↑ 香妃石。</p> <p class="ql-block">↑ 游客验票入口。</p> <p class="ql-block">↑ 香妃迎宾广场入口。</p> <p class="ql-block">↑ 迎宾广场演艺区。</p> <p class="ql-block">↑ 香妃迎宾仪式文艺演出。</p> <p class="ql-block">↑ 演艺区后面是“西域民俗文化馆”。</p> <p class="ql-block">↑ 香妃故园入口。</p> <p class="ql-block">↑ 景区讲解员在介绍香妃出生情景。</p> <p class="ql-block">↑ 室内腊像展示香妃成长过程。</p> <p class="ql-block">↑ 香妃故园小院中表演“民俗婚礼”场景。</p> <p class="ql-block">↑ 玫瑰园。前方是“香妃浮雕墙”,讲述香妃生平事迹。</p> <p class="ql-block">↑ 香妃·爱情树。</p> <p class="ql-block">↑ 许愿牌。背后是“香妃浮雕墙”。</p> <p class="ql-block">↑ 宝月楼。因为香妃是回民,与汉族在言语文化、饮食习惯、生活风俗、宗教信仰等方面都不同,乾隆帝专门在北京西苑为香妃修建了宝月楼。</p> <p class="ql-block">↑ 宝月楼正面。</p> <p class="ql-block">↑ 宣昭香妃入宫文艺演出。</p> <p class="ql-block">↑ 演出结束后,参观一楼的室内情景展示。</p> <p class="ql-block">↑ 参观二楼的室内摆设。</p> <p class="ql-block">↑ 在三楼平台观看香妃园(左侧)全景。</p> <p class="ql-block">↑ 宝月楼前方景色。</p> <p class="ql-block">↑ 香妃园(右侧)全景。</p> <p class="ql-block">↑ 远望“香妃墓”圆顶的主体建筑。侧边是维族群众墓地。</p> <p class="ql-block">↑ 闻香亭。</p> <p class="ql-block">↑ 香妃舞蹈雕塑。</p> <p class="ql-block">↑ 香妃小广场。</p> <p class="ql-block">↑ 现代雕塑。</p> <p class="ql-block">↑ “乾隆和香妃”主题雕塑。</p> <p class="ql-block">↑ 镜池。</p> <p class="ql-block">↑ 就在图左的“镜池”边上,参观完清真寺后返回路过时,因想早点赶到门口看演出,在平路上稍快走了几步,结果在路中间摔了一大跤,相机镜头圈变形凹了,眼镜架也摔松了,眼角也搞得血浸。这是三年疫情期间,我摔得厉害的两次之一。好在国保文物区域已看完,还剩一些新建小景点就不看了。</p> <p class="ql-block">↑ 镜池前的石板浮雕。</p> <p class="ql-block">↑ “香妃墓”主体建筑。</p> <p class="ql-block">↑ “香妃墓”(阿帕克霍加墓)是一座长方形拱顶的高大建筑,高29米,宽35米、进深30米。四角各立一座半嵌在墙内的巨大砖砌圆塔,塔顶各建一座精致的圆筒形“邦克楼”。中间主墓室顶呈圆形,穹窿形的圆顶上,有一座玲珑剔透的塔楼。塔楼之巅,高擎着一弯镀金新月。圆顶底部由四周尖塔承托。外墙和层顶全部用绿色琉璃砖贴面,并夹杂一些绘有各色图案和花纹的黄色或蓝色瓷砖,显得格外富丽堂皇、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 麻扎(主墓室),意为“参拜之处”。</p> <p class="ql-block">↑ 陵墓大门。</p> <p class="ql-block">↑ 陵墓厅堂高大宽敞,墓室顶呈圆形,其圆拱直径达16米,无任何梁柱。内高26米,厅堂中间筑有半人高的平台,平台上排列着大小不等的墓冢。香妃的墓冢设在平台的东北角,墓冢前用维吾尔文、汉文写着她的名字。墓冢是用白底兰花琉璃砖砌成,晶莹素洁。</p> <p class="ql-block">↑ 讲经堂,位于麻扎的西北侧,为景区最早的建筑,是当时玉素甫霍加和阿巴克霍加讲经的地方。经堂四方形,圆拱顶,内径为11.6米,高20米。讲经堂由内外两部门组成,冬季在内殿讲经,夏季在外殿讲经。室中央安放有一块椭圆形,长约30公分显青白色点状花纹的“圣石”,据传这块“圣石”有祛病驱邪的功能,兼敬恭顺的信徒抚摸“圣石”后,多能得到平安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 前往“加满清真寺”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 加满清真寺,也称大礼拜寺,其始建于公元1874年,是一所平面三合院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大礼拜殿由近百米长的长廊和后殿组成,敞廊天棚中的藻井绘有各种彩画和花卉,后面的圆拱顶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造型美观而坚固。</p> <p class="ql-block">↑ 据称厅下的62根木柱,是由62位能工巧匠各自精雕细刻而成,故各个木柱上的木雕图案和彩绘花纹没有一根是相同的,堪称维吾尔族木雕艺术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 另外加满清真寺还是保留了大量汉地元素,表明了虽为本地工匠,但还是吸收了许多各地优秀的建筑艺术和建筑装饰风格。</p> <p class="ql-block">↑ 后殿内景。</p> <p class="ql-block">↑ 没查到这是谁之墓?</p> <p class="ql-block">↑ 大门楼,位于麻扎(香妃墓)的西南侧,以前曾是进出麻扎的唯一通道。大门楼始建于1812年,建筑高耸、坚实,两侧有高大的砖雕圆柱和门墙,表面镶着蓝底百花琉璃砖,光洁可鉴、雄伟壮观,与整个古建筑群混为一体,极其富有维吾尔族的审美情趣,是一处凝聚着维吾尔族人民智慧和技艺的名胜古迹。在建成“香妃园”后,这里不再是主要通道。门楼旁挂有一块铜板,上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1988年1月13日公布。这是对整个古建筑群的认定。</p> <p class="ql-block">↑ 高礼拜寺,紧临陵园正门西侧,前有彩绘天棚覆顶的高台,两隅之塔楼,做工精细而高耸,壮美而又对称。高礼拜寺供夏季做礼拜用,虽然面积不大,但其建筑风格独特,装饰华丽,寺内木柱精雕细刻,藻井式天棚彩绘,石膏雕花和砖雕结合的墙体装饰,图案组合多变,色彩搭配和谐统一,其建筑艺术之高超,工艺之精细特别是布局和细部处理上突出了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杰出才能,极具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 高、低礼拜寺是合并在一起的,低礼拜寺,供冬季做礼拜用。寺内殿布局宽敞,藻井彩画丰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录:香妃吉服像(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太仓陆夫人在东陵裕妃园寝所拍照的香妃吉服画像。这才是真人画像,其他流传的都是传说中的香妃像。著名清史大师孟森先生在文章《香妃考实》中讲了这幅像的来源:吴生丰培贻一容妃园寝神像,问其所从得?则云有太仓陆夫人藏。此夫人为陆文慎宝忠之子妇,徐相国郙之女,于民国二三年间至东陵,瞻仰各陵寝。至一处,守者谓即香妃冢,据标题则容妃园寝也。凡陵寝、园寝享殿皆有遗像,一大一小。小者遇有祭祀即张之。大者年仅张设一次。陆夫人以香妃之传说甚厖杂,亲至其园寝,始知流言之非实。请于守者,以摄影法摄容妃像以归。所摄乃其小者,大像封局,未得见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