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和景明,追思绵长。2025年3月25日,正值黄远生先生诞辰纪念日之际,九江市柴桑区老科协教体分会一行20余人,在熊会长的带领下,怀着崇敬之情来到黄远生故居,开展了一场庄重而温暖的参观学习活动。这支平均年龄75岁以上的“银发队伍”,以有序的组织、深情的追思,展现了老一辈教育科技工作者对先贤精神的传承与坚守。</p> <p class="ql-block">有序祭奠,彰显赤子情怀</p><p class="ql-block"> 活动当天,老科协教体分会精心筹备,流程严谨。队伍抵达故居后,全体成员肃立于黄远生铜像前,由熊会长主持祭拜仪式。两位70多岁高龄的老教师作为代表,缓步向前敬献花篮,缎带上“中华新闻鼻祖黄远生”的金字熠熠生辉。在黄远生研究会黄珍瑜会长的讲解中,众人回顾了这位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第一个专职记者”的卓越贡献——他以笔为剑揭露时弊,以文载道唤醒民智,终以生命践行新闻理想。白发苍苍的老教师们凝神聆听,时而颔首赞叹,时而低声讨论,故居庭院内流淌着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p> <p class="ql-block">银发丹心,赓续文化薪火</p><p class="ql-block"> 这支特殊的参观队伍中,90多岁的退休教师拄拐而立,80余岁的教育专家俯身记录,最年轻的成员亦年逾古稀。他们虽鬓发如雪,却步履坚定:有人提前月余查阅黄远生史料,整理成册与同仁分享;有人不顾家人劝阻,清晨五时便起身整理仪容,只为“以最庄重的姿态致敬先贤”。当黄珍瑜会长讲述黄远生31岁英年早逝的事迹时,一位九旬老教师感慨:“先生以短暂生命铸就永恒丰碑,我们虽至暮年,仍当以他为镜,为文化传承尽绵薄之力。”这番话语,道出了全体老科教工作者的心声。</p> <p class="ql-block">光影留痕,传递精神火炬</p><p class="ql-block"> 活动尾声,老同志们在故居门前合影留念。相机定格下这珍贵瞬间:蓝天下,青松旁,银发群体笑容中透着庄严。熊会长表示:“组织高龄会员外出活动,安全责任重大。但看到老教师们提前锻炼身体、反复核对流程的认真态度,我们深感这项活动的意义早已超越形式本身。”正如黄远生曾言“新闻记者须有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这些老教育者用行动证明:精神的传承从无年龄界限,只要心怀热忱,银龄亦是青春。</p><p class="ql-block"> 归途中,春风拂过老人们胸前的纪念徽章,那上面镌刻的黄远生名言“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愈发醒目。这场特殊的参观活动,不仅是对一位先贤的追思,更是一曲献给所有在岁月长河中坚守初心的长者的赞歌。他们用白发书写的坚持,正为新时代的精神传承注入生生不息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九江市柴桑区黄远生研究会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5年3月25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