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母

柳岸飘絮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清明。为了缅怀母亲,清明前的一个周未,我们兄妹6人带着孩子,开车回老家给母亲扫墓。</p><p class="ql-block"> 伫立在母亲的坟前,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和敬仰,追忆着母亲平凡而艰辛的一生,不由自主地泪流满面。</p><p class="ql-block"> 母亲生于1936年5月,因病于2009年7月与世长辞,享年74岁。母亲虽已离开我们16年了,但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始终在心头萦绕,仿佛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泪眼凝望母慈容,每至清明念更浓。</p><p class="ql-block"> 数载辛劳甘困苦,一生淳朴育孩童。</p><p class="ql-block"> 音容宛在悲绪绕,笑貌犹存梦境逢。</p><p class="ql-block"> 坟前酹酒思无尽,阴阳两隔意千重。</p> <p class="ql-block">  回顾母亲走过的的一生,有着太多的感伤;回忆起母亲给予的母爱,有着太深的感悟。“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遗憾如影随形,成了我们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忆起和母亲相处的那些曾经习以为常的日子,如今只能在梦里重温。</p> <p class="ql-block">  母亲从小就受苦,3岁丧父,缺衣少食,度过了苦涩的童年和少年。自从嫁到我们杨家,没过上一天的好日子。那时,我们家很穷,父亲和叔叔在外求学,爷爷和奶奶身体也不好,生活的重担全落到母亲孱弱的双肩上,母亲既要照顾老人,又要为生活奔波,特别是三年自然灾害时,农村饿死人的现象常有,爷爷和奶奶在母亲精心照顾下,安然无恙。母亲总是把饭菜留给老人,自己却忍饥挨饿,以至于落下老胃病的毛病。后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制,我们姊妹6人年龄尚小,父亲在外地教书,母亲忙里忙外,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夏顶烈日晒,冬受寒风吹。一年四季,在田间辛勤劳作,让我们衣食无忧。</p><p class="ql-block"> 在那艰苦岁月里,母亲用勤劳的双手,把我们的生活安排的妥妥贴贴,令我们在贫寒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可是母亲却从不关爱自己的身体,以至于到老时疾病缠身。</p> <p class="ql-block">  母亲性格刚强,生活节俭,一生遇到再大的困苦,从不喊难。那时农村凭工分分粮食,我们在校读书,家中就母亲一人上工挣分,年底决算时,工分不足,要想分得口粮,就得掏钱买分,于是,母亲就把辛苦养了一年的肥猪卖掉,付钱买工分。好在父亲在校教书,母亲靠着父亲微薄的工资,想方设法为老人和孩子做可口的饭菜,把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p> <p class="ql-block">  逢年过节,母亲用平时节省的钱为我们添置新衣,在我的记忆中,每当夜深人静时,母亲用棉花纺线,然后织成布,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飞针走线,为我们缝制衣服,而母亲常年却很少为自已添置一件新衣。</p><p class="ql-block"> 家里饲养的小鸡下的鸡蛋,总是留着给我们吃,我最喜欢母亲炒的鸡蛋煎饼,鲜嫩酥滑,美味可口。过年时,母亲蒸些白面馍让我们吃,自己却吃杂面馍。那个年代,生活虽然艰苦,但我们觉得很温馨。</p> <p class="ql-block">  1983年,父亲被评为高级畜牧师,全家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为了让我们得到更好的教育,全家搬到阜城,我们便转到城里上学,生活来源全靠父亲一人的工资支撑,经济十分拮据。</p><p class="ql-block"> 初到城里,母亲住不习惯,和父亲吵着要回农村,因为城里用水用电、买菜都需要花钱,口粮也不宽裕,在母亲的精打细算下,我们终于度过了难关。</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姊妹6人长大成人,事业有成,各自成家立业,儿孙绕膝,苦尽甘来,生活渐好,母亲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本以为母亲操劳半生,能安度晚年,尽享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可恨苍天无眼,使母亲身患重病,看着母亲日益消瘦的面容,我们心如刀绞,可母亲依旧坚强,从未在我们面前喊过疼,总是强打精神安慰我们,说她会好起来。</p> <p class="ql-block">  凝视着这张泛着陈旧气息的照片,它像一把时光的钥匙,打开了记忆深处那扇温暖的门,照片中您和家人们在雪地相拥,脸上洋溢着幸福而灿烂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如今,时光流转,照片中的场景已定格成了再也无法回溯的旧梦,曾经时刻索绕身旁的那份母爱,已然沉淀为心底最深刻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  母亲在住院期间,我们兄妹6人轮流照顾。母亲病重时吸氧,可当母亲清醒时,非要把氧气拿掉,怕浪费钱。母亲几天不吃不喝,我们都担惊受怕,看到母亲能稍微进食,大家互相电话转告,心情十分高兴。母亲病情有所好转,就嚷着出院,把母亲接到我家,我想方设法为母亲补充营养,炖的排骨和鱼汤,母亲吃的很香。</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我家住了三天两夜,病情加重,也许母亲预感到自已要走了,担心她心爱的小孙子害怕,吵闹着非要离开我家,无奈我们又把母亲送到医院,在医院我还和母亲商量,等打完点滴,再给母亲做好吃的,母亲笑着爽快地答应了。可世事难料,母亲当晚就病故了。母亲在弥留之际,还不忘叮嘱孙子和外孙要听父母的话,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出人头地。现如今,您的孙子和外孙皆学业有成,奔赴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了您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不幸辞世,令我们顿涌撕心之悲,悲儿孙们无回天之术,能多留母亲一步;令我们顿陷断肠之哀,哀儿孙们的孝顺之心,再也不能尽孝。</p><p class="ql-block"> 母亲安详平静地走了,却将无限的哀痛和思念永远地留给了儿女们。从此,我们再也吃不到母亲做的可口饭菜,再也聆听不到母亲的教诲,再也看不到母亲辛勤忙碌的身影。往后,您的儿孙们再回家,少了您的温暖,没了您的笑脸,这怎能不让儿孙们心如刀绞,悲痛欲绝。</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与世无争,待人宽容厚道。为人妻,患难与共,贤淑善良;为人母,养儿成人,教子有方;为邻里,温言低语,和蔼可亲。</p><p class="ql-block"> 母亲虽不识字,但识事。母亲一生,虽平平淡淡,但她却用一双勤劳的双手,含辛茹苦养育儿女长大成人,为儿孙们付出了全部的爱,这份爱与思念,会伴随我们一生,直至生命的尽头。</p> <p class="ql-block">  母亲,虽然您与我们阴阳两隔,但您的音容笑貌和美德会永远留在儿女们的心中。请您放心,我们会按照你的教诲和期望,正直做事,善待他人,兄弟团结,妯娌相亲。您的儿女会尽心尽力照顾好父亲,以告慰您的在天之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