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3月16日,在酒店吃完丰盛的早餐之后,因蒋总有公务坐高铁回广州,其朋友贺总陪同我们逛赣州老城区的几个景点。9点钟,我们驱车抵达福寿沟博物馆,导游已在门口恭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博物馆是中国的地下排水系统博物馆。福寿沟是我国古代基础的城市下水道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下水道,因排水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而得名。 作为地下排水系统专门展馆,突出以多媒体等技术手段系统地、真实地、有趣地展示福寿沟的修建背景、结构组成、建造技艺、科学原理。同时,利用一段已挖掘的福寿沟遗址,实现与游客零距离接触,为游客呈现一座千年不涝的“城市良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请记住这个名字,北宋理学家兼水利专家刘彝,福寿沟正是他主政赣州时,精心设计、修建的排水系统,这是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博物馆旁边即是魏家大院。这是赣州市区现存最大的清代家族民居建筑群,始建于嘉庆年间,定型于民国初年,已有200年历史,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魏家大院主体建筑占地3000余平方米,加上祠堂、学堂等附属建筑,总占地1.8万多平方米。大院建筑采用水磨青砖的封火山墙,房梁用材考究,建筑精打细磨,处处可见精致的屋檐雕饰、精美的木构窗花,雕梁画栋、气势非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赣州文旅部门还利用魏家大院核心区打造“赣南客家文化博物馆”,通过文字、图片、文物、实物、场景再现以及现代全息等技术手段,多角度、多形式展现赣南客家人的生产生活情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们认同这客家精神和对客家人的评价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跟着导游驱车前往古城墙。据记载,赣州古城墙,始建于南朝梁,主要建于宋、明两代,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沿江的东西两段和朝天门、西津门、涌金门、建春门以及炮城、马面、弩台等军事设施,全长3664米。现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建于北宋嘉佑年间,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墙,也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北宋砖墙之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镶嵌在城墙之内的北宋砖块,仍清晰可见最早年份“熙宁二年”,类似刻有各个年代的砖块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跟着导游登上了八镜台。它始建于北宋嘉裕年间,为孔子第46代孙孔宗翰所筑。建成后,他请苏东坡题诗,苏轼第一次提出城市“八景”的概念,对此后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生产了里程碑式的影响。君不见到处有某某市“八景”、某某县“八景”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八镜台上,导游让我们观察有无八景,所谓“境由心生”,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八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漫步古城墙后,不久便到了蒋经国旧居。蒋经国先生于1939年3月来到赣南,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前后长达6年之久,在赣南他主要有三处住所,现保存较好的即在此。故居是1940年蒋经国主持兴建的仿俄式砖木结构建筑,面积为170多平方米,平面呈"凸"字形,鱼鳞板墙,板瓦屋面,该建筑保存完好。1939年6月至1945年2月蒋经国先生在赣州任江西第四行政区专员期间,与夫人蒋方良及儿子蒋孝文、女儿蒋孝章居住于此。该建筑为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旧居内有蒋经国在赣南主要事迹陈列,蒋氏夫妇卧室,三个保姆及孩子的寝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庭院内有一株蒋经国于1941年亲手种植的白玉兰树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赣州宋城边,蒋经国六年之故事,笔入春秋,民间闲谈,多少功过与风流,都付笑谈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蒋先生旧居,我们前往古城墙边午饭地点,还有点时间,我们跟着导游参观郁孤台。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郁孤台自唐代开始便是赣州著名的游览胜地,虔州八境之一,与郁孤台渊源最深的,要数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他在赣州任职时,留下名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从此名扬天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郁孤台一楼正厅置江泽民同志亲书《菩萨蛮》。辛弃疾的这首词,作于他担任江西提点刑狱时,他登上郁孤台,想起金兵侵扰江西、残杀百姓的那场历史悲剧,抚时感事,情不能已,于是题写了这首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蒋总朋友安排的这位导游真不错,整个上午陪同并讲解,中气十足,声音洪亮,知识面广,除了景点的介绍,还有背景知识的讲解,大伙纷纷点赞。我们邀请她共进午餐,可惜被她婉言谢绝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午饭之后,我们感谢贺总的陪同和热情款待,便启程前往兴国三僚风水村。 三僚风水村是昨晚陪同我们的曾总老家,他已安排其姑丈做导游。下午3点多,我们抵达了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僚风水村,江西省兴国县梅窖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始建于唐朝末年。其原叫寮溪村,因风水大师杨筠松和曾文辿、廖瑀一起在盆地中间各搭茅棚住下,茅棚为“寮”,故称“三寮”,后改为“三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内保存了龟蛇相会、曾氏砂手、蛇形祠、狗形祠、虎型墓、七星池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传将风水术带入客家地区的主要是杨筠松。杨筠松又叫杨救贫,属唐末避乱南迁的客家先氏。他遍阅赣南的名山大川,授徒传艺,使原来长期禁锢于皇宫密室的堪舆学广为传播。风水观念则作为一种文化积淀深深浸透于客家人心灵中,杨筠松也因此成了风水术士共同尊奉的祖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僚村是中国民间风水文化的发祥地,风水文化自此从宫廷走向民间,自唐朝以来明师迭出,钦天兼博士36名,国师24名,名师72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总姑丈姓兰,他本就是风水师,一边介绍各个景点,一边介绍风水知识和风水师斗法的故事,我们不懂风水,有些听得明白,但大多云里雾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杨公、曾公、廖公这“三僚”,客家人格外重视风水。他们从中原背井离乡而来,第一站在赣南这块秀丽的土地上扎根,然后裔播四海。他们希望永久平安,不再受战火牵连,不再有灾难降临,祈求生活居所与自然和谐,世代昌盛,人才辈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拜别兰师傅后,我们启程前往兴国县城住宿。我在“大众点评”找了兴国评分第一名的“四星望月酒楼”,大伙对其出品赞不绝口。在兴国品尝了毛泽东命名的菜品“四星望月”,为明天的瑞金、于都红色之旅作了铺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投宿的酒店离将军园不远,时间所限就无暇拜谒了,但大伙记住了这著名的将军县,“四星望月兴国起,五星红旗天下扬”,致敬这片红色的土地!致敬这里广大的英勇将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