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月1日下午,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的“思想的形状:新时代中国油画的话语探索”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开幕。展览邀请了中国当代油画界具有代表性、影响力的51位艺术家参展,并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中精选了近30幅油画力作,从“景观”“表情”“观念”“文脉”四个维度,呈现新时代中国油画的话语探索以及思想观念、语言体系的主体性建构。</p> <p class="ql-block">范迪安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对展览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充分肯定了本次展览的学术性和文化意义。他表示,今年是在黄山举办的油画艺术讨论会40周年,也是中国油画协会成立40周年,美术界将举办一系列的展览、研讨、出版、交流活动,本次展览为今年的油画“大年”开了一个好头。范迪安指出,在一个巨大的社会变革时期,艺术总是相应地呈现出变化,这个变化不是艺术形状、艺术的语言形式乃至媒材自然的变化,而是艺术家体认世界包括体认生活、体认生命、体认自己的视角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此次参展的艺术家们,正是经过多年锲而不舍的钻研,在思想层面上努力做出了有深度的探索。同时,展览中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的代表性作品,串联起了广州美院在油画教学上的历史文脉,对于今天学院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上,如何赓续文脉而面向时代,如何秉承经典的艺术精神而更多地助推艺术个性的养成,都具有学术意义。</p> <p class="ql-block">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认为:在新时代中建构油画话语体系,不仅要继续深入研究绘画本体领域中主题叙事、图式语言、物质材料等核心要素的发展轨迹,更需要关注到在这一时期中不断涌现的,由跨媒介、跨学科、跨地域等新话语规则推动的“语际迁移”浪潮。相信在从现象到趋势,继而塑造话语体系的过程中,势必将逐步触及中国油画背后所承载的中国艺术精神与人文根脉。对于其自主性话语体系的挖掘,将帮助中国油画更好地立足新时代与世界对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