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祭 ——双亲七七与周年祭日

纳溪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白云,于乌云压顶之时依然悠然飘荡。那白云驾鹤,鹤随鹰,鹰随鹤,缓缓地,穿越玉龙雪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是父母曾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向</span>着遥远的北方,飞到祖先的故里,再也不会回来……纳西古乐里的挽歌《美丽的白云》,恰如其分地唱出了我此刻的心声。我的父母在不到一年的时间相继离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们再也不会回来,只能在梦里相见……</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5年3月23日,去年此时,父亲枕着最后一片玉兰花瓣阖上了眼;四十九天前,母亲在桃花将开未开的凌晨,轻轻松开了我攥了整夜的手,暮色漫过山脊时,两缕青烟终于在云端相会。从此,进了家门连叫三声“阿爸,阿妈”也没有了回应,家乡也就成了故乡。</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承载着无尽的思念与哀伤。</p> <p class="ql-block">  两双翅膀在雪山之巅完成最后的盘旋,鹤随鹰,鹰随鹤,缓缓地,飞走了,向着遥远的北方,飞到祖先的故里,留下无尽的思念与回忆。</p> <p class="ql-block">  黑颈鹤,松鹤同年,象征着老人健康长寿的美好寓意。</p> <p class="ql-block">  慈母生于1936年10月,于2025年2月3日(农历乙巳年正月初六)晚9:30分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90岁。妈妈,年都还没有过完您就走了,大年初一的糯米粑粑你才吃了一点点,还有您要给我们的麦干片还晒在竹筐里......</p><p class="ql-block">       1958年至1960年,我的爷爷奶奶因饥饿而相继离世,三年饥荒的雪落在少女肩头,长期的艰辛劳动与养育子女,使她的身体积劳成疾,落下许多病根。儿女们为了她的身体健康,多次送她住院治疗,精心照料,使她能够安享晚年。</p> <p class="ql-block">  银印章,是母亲留下的念想,据说是我爷爷买给她15岁时的“成人礼物”,印章的纹路里藏着七十五年晨霜,在月光下流转。</p> <p class="ql-block">  慈父生于1934年12月1日,于2024年3月23日(农历甲辰年二月十四)下午3:30分在家中寿终正寝,安详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p><p class="ql-block"> 家父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42师125团,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后备队伍,两年后回乡当邮递员,邮差父亲的驮马踏遍丽江六区的山水,大具、鸣英、大东、还有喇伯太子关…</p><p class="ql-block"> 1960年响应国家“精兵简政”的号召回乡务农,精兵简政的春风吹皱壮年眉头;</p><p class="ql-block"> 1983年国家落实政策,他享受了生活补助,虽然拿到的钱不多,又成了我们家“拿工资”的人,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红色记忆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父亲的革命之路,光辉岁月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父亲的老家,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家庭一起吃饭的人就有20個,在七河坝也算是个大家庭,我的爷爷奶奶真了不起,养育了6个儿子,“穿的草鞋,你的还没有编好我的又穿烂啦”;家家儿孙满堂,个个高寿,父亲排行老六,最后一个离开我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光荣之家,家族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       俩位<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老人为人诚实,深受亲人及邻里的爱戴;他们的一生勤劳而艰辛,生育了二男三女,如今都已成家立业,儿孙绕膝,四世同堂。</span>我虽已退休,但还在异乡漂泊,无法回乡照顾老人,多亏有弟弟一家人的悉心照料,特别是耐心细致的侄姑娘,感谢🙏你们;两位老人终究年老体弱,病痛无情,走完了90多年的人生旅途,安详地离开了我们。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当四十九日的经幡遇见周年祭的香火,父母终于化作雪山巅不化的白雪,在寒梅绽放的清晨,在洱海醒来的刹那,他们永远活成了纳西古乐里那朵美丽的白云。</p> <p class="ql-block">  "优贡优尅此”(纳西话:烟锅离不开烟袋)的烟袋仍在低语:青铜烟锅与竹节烟杆缠绕的弧线,这是二老一生相濡以沫,共同生活近70年的生活写照。</p> <p class="ql-block">  铜锁,斑驳绿锈和每一道划痕,都记录着家族迁徙的轨迹的密码,更是三代人手掌的温度的计量。</p><p class="ql-block"> 锁梁弯曲的弧线勾勒出隐形粮仓的轮廓,锁孔深处沉淀着稻谷金黄的利息。</p><p class="ql-block"> 被锁住的记忆和积累的财富,保障了老人的生活需求,他们因为这些积累而生活无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涵紫谷”,寓意开启健康、财富、智慧等“万物之门”的----金钥匙。</p> <p class="ql-block">  玉兰花在四世同堂的庭院绽开第九十轮,洁白无瑕。</p> <p class="ql-block">  冬日清晨的炊烟,袅袅升起,仿佛诉说着往昔岁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铁锅底的火星,记得那双皴裂的手如何将集体年代的叹息,揉成养活“七个春天”的荞麦饼,雪山驮走了多少寒夜,火塘便守护多少未眠的星光。</p> <p class="ql-block">  傲雪寒梅,象征着坚强与不屈,正如父母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冬日的大理洱海东,湖边枯树,倒影中的静谧,却也承载着无尽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     慈父离世整年斋,恰逢慈母七七期,</p><p class="ql-block">       父母双逝蓬山远,儿女空悲夜梦长;</p><p class="ql-block">       灯火长明承旧训,耕读传家续新篇,</p><p class="ql-block">       他年绕膝芝兰茂,笑指云天鹤影还。</p> <p class="ql-block">  嗡嘛呢叭咪吽,钟声回荡,为逝去的亲人祈福,此刻,文峰寺的酥油灯正为两位老人长明,愿这片他们深爱的红土地,永远护佑着这份跨越生死的亲情传承。</p><p class="ql-block">      金刚亥母灵洞的六字真言,裹着杜鹃花瓣,飘向七河坝的阡陌,那里有未收割的往事在抽穗,还有千重稻淑,等着鹤群,某年某日,衔回被白云珍藏的足音。</p> <p class="ql-block">  七河坝,丽江南大门——我的故乡,承载着无尽的回忆与思念,远处积雪的山峦是鹤庆的黑泥哨、马耳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鹤庆“云鹤楼”,又叫“钟鼓楼”,取“云中白鹤庆瑞兆”之意,“居城中衢,如印如纽”,象征鹤庆人文荟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早些年,丽江关坡设公路收费站,七河人开车上丽江还要交过路费,自己戏称“我们是鹤庆人”。其实,七河与鹤庆就是一个坝子,都是“关脚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儿时,跟着父母去鹤庆县城赶集,吃上一碗“粿都,纳西话:饵丝”,很是满足,那时候丽江没有饵丝米线之类,面条倒是可以自己加工,生产队里有“面擀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那些年代家里经常“青黄不接,缺米缺油”,父母就会挑着稻草去卖,然后买点腊肉之类的回来做炒菜的油,不是拿来打牙祭哦,鹤庆有太多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瓦窑村,在这片漾弓江畔土地上,白云飘荡,鹤影翩跹,仿佛诉说着父母的故事,也寄托着我们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2025年3月23日 于广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