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加强校际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2025年3月25日,阳东区东城镇东城学校教育共同体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同课异构”活动。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次同课异构活动,我校积极承担了道德与法治、语文两门上课任务,执教者分别是利小红副校长、谭雪花老师。</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教育盛宴,领略上课老师们的独特魅力吧。</p> <p class="ql-block"> 利小红副校长带来的这堂《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构思精巧,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探索自强内涵。从视频导入激发兴趣,到议学探究以丰富情境、任务剖析为何自强与如何自强,逻辑严密。以黄旭华事迹为线索,让学生深刻领悟自强精神品质与践行路径。议学升华引导学生规划自强计划,注重知识落地。拓展延伸对接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激励学生将自强融入生活。整堂课如灯塔,照亮学生成长之路,引领他们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自强青年。</p> <p class="ql-block"> 谭雪花老师这堂讲解《蒹葭》的语文课极具婉约之美,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老师将《蒹葭》中那种含蓄、细腻的情感,不着痕迹地融入教学。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引导学生感悟蒹葭、白露营造出的朦胧意境,恰似婉约派词风的 “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课堂节奏舒缓,留给学生充足时间品味字词间的缠绵情思。小组讨论环节更是让学生深入挖掘诗歌内涵,体会追求伊人却不得的惆怅,仿佛置身于婉约词境,沉浸于古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充分展现了《蒹葭》的婉约魅力 。</p> <p class="ql-block"> 评课时,听课老师<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度赞扬了我校两位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表扬两人</span>教态自然,教学内容安排由浅入深,逻辑清晰,重点难点的处理十分巧妙,让复杂知识一下变得通俗易懂。课堂上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积极鼓励大家发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此次同课异构活动,是思想的碰撞,是理念的交融,正如“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我校两位老师展现的教学智慧,让我们看到教育的多元可能。这也启示我们,教学的探索永无止境,在教育之路上,我们应博采众长,不断创新,用更丰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助力,共同描绘教育的绚丽画卷 。</p> <p class="ql-block">图片:曾宪甜、林进彩</p><p class="ql-block">撰稿: 刘安平</p><p class="ql-block">初审:利小红</p><p class="ql-block">终审:梁国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