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宝,沂蒙精神的传承者,南京路上好八连首任连长

李守才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张继宝,1929年11月出生在蒙阴县桃曲镇魏城村。</span>1947年2月,18岁那年参军到山东军区特务团,1949年7月部队进驻上海后被编为上海警察总队,后改为上海市公安总队警卫团,1956年晋升为上海市公安总队内卫三团四连副连长,<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60年1月被任命为上海警备区警备团三营八连(即南京路上好八连被命名前的连队)连长。是南京上好八连首任连长。</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当时,上海刚刚解放不久,阶级斗争尖锐,社会情况复杂,资产阶级和国民党的残余势力妄图用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侵蚀部队。而南京路是旧上海的一个缩影,素有“十里洋场”之称。有的战 士看到路边行人穿着那么时髦,男的女的手臂挽着进出舞厅、电影院,有些羡慕了,当一些装扮妖艳、浑身喷着香气的女子向他们抛媚眼、丢手绢时,有的战士也禁不住朝她们瞟上几眼,嗅一嗅她们的余香。于是有人感慨,“南京路上的风都是香的”“南京路上的风景比电影还好看”连队也开始出现一些反常现象,有人花上一个月的津贴费到国际饭店开“洋荤”,有的不抽老烟叶子了,去买一块钱一包的雪茄,个别战士花光津贴费还要借钱进“大世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span>张继宝这个在穷困苦中长大,在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沂蒙后生,没有忘记哺育他长大的沂蒙山人民勤俭持家、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他和八连官兵一遍一遍的认真学习毛主席的重要指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为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针对资产阶级关于“上海是个大染缸,让共产党的军队红着进来,黑着出去”的叫嚣。</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张继宝和大家一起忆苦思甜,回忆给地主家放牛扛活的艰难岁月,激发官兵的艰苦奋斗意志,他向连队官兵反复指出:南京路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来到这里就没有退路了,我们全连要保持高度的警惕,绝不能吃败仗。他自己首先带头身居闹市一尘不染,拒腐蚀永不沾,自己的一双解放鞋穿破了再补,补了再穿,一直补到最后足足三斤半 重也不舍得扔掉。不但如此,张继宝还和大家一起自编草鞋穿,他们穿着自编的草鞋走在繁华的南京路上当时就引起了市民强烈的反响。他们豪迈地叫出了这样的口号:“革命战士穿草鞋,香风臭气脚下踩”。 </span></p><p class="ql-block"> 张继宝在三年多的八连连长任职中和官兵一起逐渐形成了“三箱一包”的优良传统:即头发长了相互理,鞋子破了自己补,营产营具坏了自己修,衣服破了自己缝的理发箱、木工箱、修鞋箱和针线包。全连官兵还提出并坚持了”五个一“活动,(即:节约一滴水,一分钱、一度电、一粒米、一寸布)。当他们把一寸寸擦枪布洗干净晒起来准备再用时,有市民不解,感到这一块块破布头还反复洗了再用太 寒酸了,张继宝教育战士:我们少用一寸布,就可以为国家节约一寸布,人民就可以多用一寸布。</p><p class="ql-block"> 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先后有《解放军报》,《文汇报》,《解放日报》等媒体报道了八连官兵保持艰苦朴素、拾金不昧、精打细算、克己奉公、宽广的精神世界等方面的事迹,宣传文化部门也适时推出了以八连官兵为原型的《霓虹灯下的哨兵》话剧,后又拍成电影。从此,八连的事迹在全国广泛传颂,连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多次观看这部振奋人心的好话剧,好电影。因为当时三年自然灾害加上境外反华势力的打压,中国的政治和经济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在这一特定时期,八连无疑是保持革命本色,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象征。到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正式命名为“南京路上好八连”,5月5日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代表国防部正式授旗。</p> <p class="ql-block">  自1963年国防部命名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向好八连学习的热潮,张继宝本人不但参加了当年国庆十四周年观礼,还先后三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毛主席在1963年8月1日写下了《八连颂》的诗篇:“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因此叫,好八连。解放军,要学习。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纪律好,如坚壁。军事好,如霹雳。政治好,称第一。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益在哪,团结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span></p><p class="ql-block"> 张继宝心里十分清楚,自己这个从沂蒙山走出来的穷苦孩子,之所以有今天,都是党和各级 领导教育的结果,当兵之前一个字不认识,他多次在我们面前说过:是部队党组织提了我干部,还送我先后进速成中学和军事学院学习,才使自己懂得更多的革命道理,才能干好这份工作,我一定不辜负党的期望和毛主席的鞭策鼓励,更加勤奋的扎根连队,把工作搞好。 </p><p class="ql-block"> 按照国家政策,张继宝自1963年12月提为副营长后就可以带家属孩子随军生活,但是为了更好地集中精力把工作搞好,张继宝反复做好妻子的思想工作,要她在老家照顾好二位老人,带好孩子。妻子公丕英二十年如一日在蒙阴县魏城村老家不但照顾好公公婆婆,并为80多岁的公公送了终,而且还先后把三个女儿一个儿子独自抚养成人。没有给张继宝增加负担。直到张继宝1976年3月转业到安徽省淮北市粮食部门以后,才把家属孩子和老母接到身边。 </p><p class="ql-block"> 张继宝所在连队被任命为“南京路上好八连”后,当年年底他就被提拔为副营长,1964年2月部队领导就送张继宝进军事学院军队指挥系学习一年零八个月,毕业后被任命为12 军步兵100团副参谋长,文化大革命中又被任命为安徽省淮南市公检法军官会副主任。无论在部队的任何岗位,张继宝都是无条件服从,愉快接受,从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条件,兢兢业业干好每一个岗位。 </p><p class="ql-block"> 1976年3月转业到安徽省淮北市烈山粮站任支部书记,从全国学习的典型人物一落千丈成了一个科级干部,反差很大,一般人不易接受,但是张继宝不但愉快接受,还感到是组织的关怀和照顾把他安排到粮食部门工作,在1990年前的14年粮食部门工作中无论是在粮站负责,还是后来调到淮北市饲料公司当经理,他都能踏踏实实干好每一份工作。直到1990年离休,淮北市粮食局给做的结论是:“保持和发扬一名军人过硬的政治素质,作风严谨,谦虚好学,先后在不同的岗位上任职,总是敬业爱岗,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宽厚待人,深受同事和家人的尊敬爱戴,他是一名好党员、好干部,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p><p class="ql-block"> 张继宝于2015年9月25日因病在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去世,享年86岁。</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