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是2025年3月17日从武汉来荆州参加张丽艳老师编排的神鹤起飞健身操舞第十七套的拍摄活动,经过二天集中训练,一天的拍摄于3月20日圆满成功。3月21日早晨八点,从兰欧国际酒店出发差不多一个小时车程来到熊家冢楚王车马阵景区,这座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先秦车马坑遗址,将带我们穿越至两千年前的楚国王陵秘境。</p><p class="ql-block">楚王车马阵景区(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湖北荆州市荆州区川店镇,是国家级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北省首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现已发现的保存最好、规模最大、布局最为完整的周代楚王陵陵园,以气势恢宏的楚王陵、威武壮观的车马阵闻名于世,被誉为是“中国仅有,天下第一”的楚王陵典范。该景区于2016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楚王车马阵景区占地面积731亩,整个景区包括楚王陵、王后陵复原展示区、殉葬墓展示区、车马阵遗址展示大厅、园林及生态农业景观等四大功能分区构成。我们只参观了二个厅:车马阵展厅、熊家冢出土文物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坐观光小火车首先来到车马阵展厅。</p> <p class="ql-block">入口就是天子驾六模型,在当时只有周天子才有资格乘坐这种由六匹马拉的车。而这里就出土了三辆天子驾六车,反映了熊家冢墓主人身份的高贵以及东周时期楚国实力的强大。印证了文献记载的楚国僭越之事。楚国僭越之事主要指的是楚国国君在周代礼制框架下,超越其应有的地位和权限,进行了一些不合礼制的行为:最著名的是楚武王熊通自立为王及违反礼制,心生不满,挑战周天子的权威。</p><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一个知识点:提到楚国很多人知道楚王问鼎,问鼎中原,但提到和氏璧,很多人只知道蔺相如完璧归赵,并不知道最早和氏璧是楚国的国宝,后来楚国和赵国联姻,和氏璧才去了赵国。</p> <p class="ql-block">墓穴示意图。景区占地面积731亩,核心墓葬区占地225亩,墓葬区由主冢、祔冢、殉葬墓、祭祀坑、车马坑五个部分组成,其中包括138座殉葬墓、40座车马坑和200多座祭祀坑,被誉为是“中国仅有,天下第一”的楚王陵典范。</p> <p class="ql-block">车马阵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的1号车马坑尤为引人注目,南北长约132.6米,东西宽约12米,是目前国内已发掘的最长的车马坑是展厅的最大亮点,我们沿着玻璃栈道近距离观察这些真车真马的殉葬坑,感受历史的厚重感。1号车马坑已发掘三分之二部分,长约79米,出土了43辆车和165匹马遗骸以"品"字形阵列沉睡于玻璃栈道之下,其中包括两马驾车7辆、四马驾车33辆和六马驾车3辆。这些马车全部朝西,与主冢中楚王头的朝向相反,象征着楚王灵魂随时可以指挥车马列阵出行,体现了楚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还展示了不同类型的车辆,包括配件车、辎重车、战车和礼仪车。配件车主要用于运载配件并负责其他马车的维修和保养;辎重车用于搬运粮草和物资;战车一般都是四马驾车,因为四马驾的车稳定性最好、跑得最快;礼仪车则是贵族出行时乘坐的高级车辆。这些车辆在当时的军事、后勤和礼仪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p> <p class="ql-block">编号"六号车"的驷马战车尤为震撼。</p> <p class="ql-block">录了一段视频。展厅里为了保存出土文物,光线都比较暗,加上灯光的反射,照片要照清晰有难度。</p> <p class="ql-block">双马战车模型,反光照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动态的模拟墓区示意图,从地面展演变至地下。</p> <p class="ql-block">展厅里展示一张还未开发的楚王古墓,前面修了台阶可以走上去。</p> <p class="ql-block">又坐小火车来到熊家冢出土文物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第一个展厅:地下王国。</p> <p class="ql-block">比较详细的讲解了陵园的布局。陵园布局。1979- 2001年,考古工作者对熊家冢遗址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考古勘探,基本确定了陵园布局。熊家冢遗址由主冢、祔冢、殉葬墓、车马坑、祭祀坑等部分组成,核心区域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堪称东周王陵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熊家冢遗址遗迹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建陵年代和墓主身份的确定:根据殉葬墓的墓葬形制、出土玉器、铜器等文物以及大规模的人殉现象出现的历史阶段推断,熊家冢建陵年代应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关于墓主身份,学术界提出了可能为楚昭王、楚惠王、楚简王、楚悼王4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以楚昭王和楚惠王的可能性最大。</p> <p class="ql-block">第二展厅是玉魂国魄。</p> <p class="ql-block">展示玉的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谷纹玉壁</p> <p class="ql-block">玉佩绶制度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龙形玉佩。</p> <p class="ql-block">琼瑰佩玉:从春秋晚期开始,周朝衰弱,礼崩乐坏,带来了社会思想的大解放,玉器从神坛开始走向凡间。一方面, 玉器的制作渐渐摆脱宗法礼制的束缚,其形制走向自由化和多样化,呈现出不拘一格、 自由奔放之风,佩玉、赠玉渐成社会风尚;另一方面,随着儒家思想的传播,君子“以玉比德”的念得到强化,人们普遍将佩玉视为君子修身养性的一种途径。</p> <p class="ql-block">熊家冢殉葬墓出土玉佩的形状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第三展厅:青铜之光。</p> <p class="ql-block">前言描述:中国吉代青铜器以其繁多的种类、奇特的造型、瑰丽的纹饰、丰富的铭文和复杂的铸造技术,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创造了其他文明古国所无法比拟的辉煌成就。</p><p class="ql-block">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新的价值观念、生活风尚和审美趣味逐渐确立起来。楚国青铜器在其发展过程中,在形制、纹饰、品类组合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并对其他诸侯国的青铜文化有着强烈的影响。熊家冢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正是楚国青铜文化的重要代表和杰出典范。</p> <p class="ql-block">祀神祭祖:青铜礼器又称为典器,增以钟鼎为代表的宗庙祭祀用具,是明贵贱、别等级、纪功烈、昭明德的国家重器。作为周代礼制的关键载体,青铜礼器可分为饪食器、酒器和水器三大类。</p> <p class="ql-block">各种青铜器的展示。</p> <p class="ql-block">青铜遗珍:在楚国璀璨的八百年历史长河中,青铜器的铸造和发展成就了楚文化的鼎盛,青铜器不仅是种物质文明,也是当时楚国经济发达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马车各部分零配件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銮铃。</p> <p class="ql-block">铜铃。</p> <p class="ql-block">从展厅出来,外面阳光灿烂。</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打卡。</p> <p class="ql-block">吃过中饭我们来到荆州沙市区的长江边万寿园,探寻那神秘的观音矶和万寿塔。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之险,险在观音矶头,被人们称之为“天下第一矶”,观音矶,位于荆江大堤之上,是南宋时期为抵御洪水而建。因其上建有“观音寺”而得名,又因形似象鼻,故又称象鼻矶。每当长江洪峰来袭,观音矶顶承受江流,化解水势,守护着荆堤,数百年来,它一直是荆江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荆州长江大桥,这座连接沙市区与公安县的过江通道,全长8.860千米,主桥长4.178千米,是长江上的重要交通枢纽。</p> <p class="ql-block">站在观音矶头,眺望长江,天水一色,浩瀚无垠。感受着长江的磅礴气势,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万寿宝塔的古老与荆江大桥的现代,在长江边交织出一幅动人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一座深入地下7米的万寿宝塔就矗立于万里长江第一矶上。万寿宝塔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动工,嘉靖三十年建成,是藩王朱宪炜为嘉靖皇帝祈寿而建。该座宝塔原本位于地面之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景象是因为宝塔独特的地理位置,它位于荆江大堤上,长江河床、水位在漫长岁月中逐渐抬高、荆州大堤随之不断加高,于是就出现了塔身深陷大堤堤面以下7米的奇特景象。这座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达40.76米,塔座八角各嵌一汉白玉力士砥柱,每层檐角悬着的青铜风铎仍奏响着嘉靖年间的古韵。塔内供奉着87尊汉白玉坐佛。塔顶为葫芦形铜铸鎏金顶,其上刻有《金刚经》全文,是珍稀文物。</p> <p class="ql-block">塔内仅容一人的螺旋石阶楼梯攀着登顶。</p> <p class="ql-block">我们只上到塔的二层,可以上到六层。</p> <p class="ql-block">打卡荆州博物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参观了五大夫“遂”先生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珍藏了无数珍贵文物,但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一具千年不腐尸。这具不腐尸的主人便是五大夫遂,一个在秦汉时期有着卓越成就的人物。</p><p class="ql-block">五大夫遂出生于楚都故地,经历了秦汉两个时代,从政于汉。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他的墓葬更是被誉为“镇馆之宝”。在1975年的纪南城考古勘探和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在凤凰山168号汉墓中发现了这具保存完好的男尸。这具尸体历经了两千多年的时间,但仍然保持了相当完整的形态,从外表到肌肉、骨骼、脑髓和脏器都得以完好保存。</p><p class="ql-block">五大夫遂的墓葬中还出土了500余件精美的随葬品,这些文物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展现了西汉初期漆器工艺的高超水平。其中,彩绘三鱼纹耳杯、七豹云凤纹扁壶、虎头枕等都是漆器文物中的精品,造型别致、纹饰华美、寓意生动,让人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艺术天赋。</p><p class="ql-block">那么,五大夫遂的尸体为何能够千年不腐呢?这主要得益于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墓葬深埋近十米,环境稳定;二是葬具为一椁重棺,密封严实;三是棺液中含有大量细胞芽菌,具有抑菌杀菌的作用;四是古尸本身的组织特性相对稳定。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五大夫遂的尸体得以保存至今。这具千年不腐尸对于我们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实物资料,还对于古代防腐技术和病理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来到荆州市博物馆,千万不要错过这具千年不腐尸的展示,它定会让你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p> <p class="ql-block">凤凰山168号汉墓位置图。</p> <p class="ql-block">精致生活:五大夫遂(约公元前227-167年),出生于秦治楚都故地,青少年生活在秦,成年后从政于汉,去世后下葬风凰山。1975年,在荆州首次全国性的大规模田野考古纪南城考古勘探和发掘中, 考古工作者在楚故都纪南城内东南部发掘了风凰山168号汉墓,出土保存完好的男尸和500余件精美的随葬品。根据出上简牍和玉印文字,得知墓主人名“遂”。本单元展出的随葬品,既是五大夫遂日常生活的真实再现,也是“文景之治”时期物阜民丰的生动写照。</p> <p class="ql-block">五大夫:凤凰山168号汉墓出土竹牍记载墓主人遂的爵位为五大夫。秦孝公时商鞅变法,始设二十等爵,汉承秦制,沿用秦爵。五大夫为汉爵第九等,属较高的爵位,相应的俸禄为六百石,同时还受有田宅。荆州张家山出土汉简《田律》和《户律》分别规定,五大夫受田25顷,受宅地25宅。</p> <p class="ql-block">随葬品:墨绘木片甬。</p> <p class="ql-block">五大夫“遂”的棺木。遗体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荆州古城墙,始建于五代,是考古已发现中国唯一一座连续使用时间长、保存较完整的砖城。我们来到荆州古城墙西门,砖石镌刻了时空年轮,日影西斜照映着古城墙。西门作为古城墙的一部分,见证了荆州的历史变迁和军事防御的重要作用。西门城楼的建筑风格以传统的汉式建筑为基础,体现了古代中国建筑的典雅与庄重。城楼采用了木结构和砖石混合的设计,屋檐的翘角和梁柱的雕刻精美,展示了古代建筑工艺的高超技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