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传染病早知道,防护到位没烦恼

猕猴桃

<h3>  春天万物复苏,却也是传染病的高发季。流行性感冒、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还有诺如病毒感染、食源性肠道疾病等纷纷“冒头”,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这些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小知识。<br></h3> <h3>呼吸道传染病<br> <br>- 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发,传播迅猛。感染后高烧可达39 - 40℃,还伴有咳嗽、咽痛、肌肉酸痛。<br><br> 发病原因:流感病毒在春季活跃,通过空气飞沫或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免疫力低下者、儿童和老人感染风险更高。<br> <br> 预防措施: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br> <br> 治疗方法:一旦中招,症状较轻时,注意休息、多喝水,一般一周内可自愈。症状严重者需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br> <br>- 水痘: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多见于儿童。先是红色斑疹,迅速变成水疱,伴有瘙痒。患者需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br><br> 发病原因: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病毒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播。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易被感染。<br> <br>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这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日常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衣物。<br> <br> 治疗方法:水痘为自限性疾病,通常1 - 2周可自愈。患者需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发病期间要避免搔抓,防止感染,可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发热时给予退烧药。严重病例需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br> <br>- 风疹:风疹病毒所致,症状较轻,低热、皮疹、耳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br><br> 发病原因:风疹病毒经空气飞沫传播,春季高发,儿童和青少年易感。<br> <br> 预防措施:接种风疹疫苗可有效预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br> <br> 治疗方法:患者要隔离,,症状较轻者无需特殊治疗,多休息、多喝水,避免剧烈活动。症状严重者及时就医并对症治疗。<br> <br>-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引发,以腮腺肿大、疼痛为特征,张口、咀嚼时疼痛加剧。<br><br> 发病原因:腮腺炎病毒传播导致,通过唾液、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高。<br> <br> 预防措施:接种腮腺炎疫苗,避免接触患者,教室、宿舍等场所定期通风消毒。<br>  <br>  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隔离休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用温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疼痛严重时,可适当使用止痛药。</h3> <h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br> <br> 发病原因:麻疹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当易感者吸入含有麻疹病毒的飞沫后,病毒会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复制,进而引发感染。<br> <br> 预防措施: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儿童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及时接种麻疹疫苗,包括8月龄接种的麻疹 - 风疹联合疫苗、18 - 24月龄接种的麻腮风联合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场所物品后;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避免飞沫传播。增强免疫力: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坚持适量运动,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避免接触传染源:在麻疹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最好佩戴口罩。如果身边有麻疹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防止感染。<br> <br>  治疗方法: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强光刺激。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对症治疗:对于发热,可采用物理降温或适量使用退烧药;咳嗽剧烈者,可给予止咳祛痰药物;有烦躁不安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并发症治疗:麻疹可能引发肺炎、脑炎等并发症,一旦出现,应针对具体并发症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抗感染、降低颅内压等。如果怀疑感染麻疹,应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隔离,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h3> <h3>肠道传染病<br> <br>-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肠道病毒作祟。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部分患儿伴有发热。患儿要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饮食要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br><br> 发病原因: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消化道传播,5岁以下儿童是高危人群。<br> <br> 预防措施:预防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勤消毒,玩具、餐具定期消毒;避免带儿童前往人员密集场所。<br> <br> 治疗方法: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一周左右自愈。患儿要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饮食要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疗。<br><br> <br>- 诺如病毒感染:具有高度传染性,常见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br><br> 发病原因:诺如病毒传染性强,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或接触传播。<br> <br> 预防措施:预防关键在于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水果要洗净,厨房用具定期消毒。勤洗手,定期对居住环境消毒。<br> <br> 治疗方法: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br><br> <br>- 食源性肠道疾病:因食用被污染食物引发,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感染。<br><br> 发病原因:食用被细菌、病毒、寄生虫污染的食物所致,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br> <br> 预防措施:预防要点是把好“病从口入”关,食物要煮熟煮透,避免食用变质食物,生熟食材分开存放、加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br>  <br>  治疗方法:一旦发病,及时就医,遵医嘱根据病因进行对症治疗,如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同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严重时需住院治疗。<br></h3> <h3>  春季传染病虽来势汹汹,但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就能有效抵御它们的侵袭。若发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