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春之旅(凤凰古城)

陈宗刚

——旅行日记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此时节“数九寒天”结束,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式步入“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的仲春时节。“春雷响,万物长”,春天已经不远了。在此时节,我们好友一行6人,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踏春之旅,踏足于铜仁、凤凰古城、边城、吉首、芙蓉镇、张家界的山山水水。现以旅行日记的形式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喜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人此一生,有许多地方想要走走,哪怕未能领略所有美景,但仍旧心系远方,这趟旅行还没结束,下一次目的地已涌上心头,刚好你也一样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在梦中,是否有一座古城在等你?它遥远却并不荒芜,伴着沱江,一座千年的山城静落而成,它,就是凤凰古城。</b></p> <p class="ql-block"><b>  踏入凤凰古城的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古朴的石板路,在脚下延伸,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讲述着过往的故事。两旁是错落有致的木质吊脚楼,它们依山傍水而建,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土家苗寨的独特风情和匠人的精湛技艺。</b></p> <p class="ql-block"><b>  漫步在沱江边,阳光洒在碧绿清澈的河面上,泛起点点亮光。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凉,让人不禁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中。</b></p> <p class="ql-block"><b>  沱江两岸一排排古老的木制吊脚楼依河岸而建,它们的颜色深浅各异,在阳光下显得古朴而典雅。河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周围的建筑,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b></p> 我们在凤凰古城留下美照。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凤凰古城开设四门:东曰“升恒门”、南曰“静澜门”、西曰“阜城门”、北曰“壁辉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东门城楼</b></p><p class="ql-block"><b> 凤凰古城楼是在唐代的五峒司城土城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东门城楼位于凤凰古城东正街东端,紧邻沱江水门口码头。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构架。面宽三间,进深一间,向内三面回廊作为连通两边城墙的过道,向外一面开射孔三排。城门上方有“升恒门”门额匾,额匾四周还雕刻有“福、寿”二字以及宝剑、花篮、花卉、太阳、云纹、蝙蝠等图案。这些雕刻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战火焚烧,至今仍清晰可辨,保存完好,是难得的珍贵文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北门城楼</b></p><p class="ql-block"><b> 位于凤凰古城老菜街与标营街交汇处,城外即为北门码头。北门城楼通高13.6米,占地面积95平方米,重檐歇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其结构布局与东门城楼基本相同。城门上方有“璧辉门”门额匾,门额之上有一幅攻城的战场画面浮雕,浮雕的四周还有双龙戏珠及寓意福禄寿喜等浮雕图案。北门外地势比较开阔,因此在城楼外面又建有月城(瓮城),加强防御,形成重门保障。</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城 墙</b></p><p class="ql-block"><b> 东门和北门之间有现存总长约700米的城墙。城墙采用整块红砂条石,以石灰、糯米浆拌桐油为灰浆错缝叠砌。里外两层墙体中间填以碎石黏土,层层夯实。城墙临江而建,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形成凤凰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西门城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西门城楼位于凤凰古城内,城楼前面是凤凰广场,又叫做从文广场。广场上有凤凰古城的标志物:铜铸的凤凰。西门城楼外就是“网络三贱客”饭店所在的饭店一条街。城楼与整个广场浑为一体,显得特别协调,又特别的显眼,充分地显示出湘西少数民族兄弟的设计水准,与建造水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南城门出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凤凰古城南城门已拆除,原位置目前已盖楼房。(编者与当地居民咨询所得结果)</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迎 曦 门</span></p><p class="ql-block"><b> 迎曦门建于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系方型砖石结构 城门高3米 门宽1.7米进深3.06米,通高8.5米。面阔3.5米,穿斗式构架,系棉寨通往古城的咽喉要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东 关 门</b></p><p class="ql-block"><b> 建于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硬山顶 ,穿式构架, 面阔10米,进深5米,通高15米 ,木石结构,是沙湾通往古城的重要古隘关口之一。</b></p> 凤凰古城的桥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虹 桥</b></p><p class="ql-block"><b> 虹桥又名“卧虹桥”或“风雨桥”,位于凤凰古城东门外迴龙阁沱江河之上。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清康熙九年(1670年)、五十四年(1715年)进行加固维修;民国三年(1914年)湘西镇守使田应诏首倡集资重加修葺,更名为“虹桥”。该桥南北走向,桥型为半圆拱联拱石桥,两墩三孔,为红砂石砌筑。1955年修建成公路,2000年修复为虹桥风雨楼,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2011年被确立为湖南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b></p> 雪桥 风 桥 雨 桥 <p class="ql-block"><b>  沱江,那凤凰古城的母亲河,每当夜幕低垂,便化身为一条璀璨的星河。两岸的灯火在水面上跳跃,仿佛是星星落入凡间,与水中的倒影共舞一曲。这夜色中的沱江,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让人不禁驻足,只为尽享这份静谧与浪漫。而站在高处,俯瞰这沱江夜色,更是一番别样的风景。那灯火与水影交织出的美景,仿佛在诉说着古城的故事,让人沉醉其中,久久不愿离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万 名 塔</b></p><p class="ql-block"><b> 万名塔始建于清代,原为一座风水塔,后来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多次修缮和重建。</b></p><p class="ql-block"><b> 万名塔的名字来源于一个传说:据说在古代,当地百姓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纷纷捐款修建此塔,参与的人数多达万人,因此得名“万名塔”。塔身呈六角形,共有七层,高约20多米,塔内供奉有佛像,塔外雕刻精美,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北门跳岩</b></p><p class="ql-block"><b> 位于凤凰古城北门码头上游,连接沱江南岸和北岸。有上下两座,下游的始建干嘉靖年间,称为老跳岩;上游的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称为新跳岩。明清时期,跳岩是进出凤凰古城的主要通道之一。由于石礅表面较窄,两礅之间又有一定的间距,行人过桥时,难免一步一跳走过去,所以当地人把过桥形象地称之为“跳岩”,且以“跳岩”作为这两座便桥的代称,流传至今。</b></p> <p class="ql-block"><b>  在古城中心街上有一处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题名“凤凰城”石墙牌坊。</b></p> 凤凰广场的铜凤凰雕塑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在凤凰古城,有一处不可错过的文化地标——沈从文故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沈从文以其独特的笔触描绘了湘西的风土人情,让这片土地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走进故居,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诗意与乡愁的年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沈从文故居</b></p><p class="ql-block"><b> 位于凤凰古城中营街。故居坐东朝西,砖木结构穿斗式四合院平房。由大门、前后天井、前屋、正屋、厢房、书房、杂物间、厨房等组成。前后栋中间天井,天井两边为厢房;正屋后面有小天井,天井两边为附属建筑。前后天井均用红岩石块铺设。屋内装修考究,花格窗、雕花隔扇门等构件琢工精良。</b></p><p class="ql-block"><b> 沈从文(1902-1988年),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乡土文学巨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朝 阳 宫</b><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陈氏宗祠)</b></p><p class="ql-block"><b> 朝阳宫原名陈家祠堂,始建于1915年,系木结构四合院,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由大门戏合正殿左右厢房组成,戏台为庑殿顶,檐下饰如意斗拱 高15米,四根台柱雕龙刻凤正殿为三开间穿斗式建筑整个建筑设计精巧,具有浓郁的湘西民族建筑风格。</b></p> 远征西藏 艽野尘梦 统领湘西 保境息民 整军抗日 和平起义 陈渠珍与贺龙 陈渠珍与西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陈渠珍(1882年9月22日—1952年2月8日),原名陈开琼,号玉鍪[móu],祖籍江西德安,出生于湖南凤凰厅,民国时期湘西军阀、将领,又称“湘西王”,与民国总理熊希龄、作家沈从文并称“凤凰三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熊希龄故居</b></p><p class="ql-block"><b> 位于凤凰古城文星街,建于清道光年间,整个院落素颜小巧,清幽雅致,充满书香气息,是一栋湘西典型的木结构院落式的民居建筑。熊希龄故居是熊希龄先生的出生地和少年时期的生活地,是熊希龄先生早期教育启蒙和个性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之一,是研究熊希龄先生生平的重要史料实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熊希龄故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科学和艺术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熊希龄(1870年7月23日—1937年12月25日),字秉三,别号明志阁主人,湖南湘西凤凰人。是民国时期政治家、教育家、实业家和慈善家。曾任北洋政府第四任国务总理。他的父亲熊兆祥20岁从军,历任守备、副将。</b></p> 张文德提督府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张文德(?-1881),原名张龙德,湖南凤凰厅人。早年被文氏收养,随文家姓,名为文龙德。后来加入军队,隶属于镇筸营。他在军事生涯中多次参与重要战役,表现出色,曾获得多项荣誉和晋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凤凰百年草军文化展览馆</b></p><p class="ql-block"><b> 凤凰这个边陲小县,能够跨越时代造就了能征善战、声威远播的“草军”以及100多位叱咤风云的将领,历时150年,这是一个历史的奇迹,而产生这个奇迹的,无疑是文化。百年草军文化展览馆选址于文物景点——曾经的草军将领田君健故居作为陈展场地,引领您穿越历史时空,阅览百年草军的悲壮故事,回味百年草军的生死荣辱,感受一种令人热血沸腾而又肃然起敬的草军文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杨氏宗祠</b></p><p class="ql-block"><b> 杨氏宗祠又名“杨家祠堂”,位于凤凰古城东老菜街。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为镇竿总兵杨芳所建,系杨氏族人祭祀、议事、执法等场所。坐南朝北,整体呈长方形,占地面积770平方米。由大门、过厅、正殿、戏台、廊房及两个天井坪组成。该建筑琢工精细,对研究宗祠文化、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极高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田氏宗祠</b></p><p class="ql-block"><b> 田氏宗祠,位于凤凰县老营哨,座北朝南,建于清道光17年(1837年)、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由山门、正殿、过厅、厢房、回廊、天井及戏台等20间房屋组成。青瓦屋面,山墙为猫拱式硬山顶,正殿系抬梁式与穿斗式混合梁结构,进深20米,面阔20米。戏台为歇山顶一角飞檐式建筑,饰如意斗拱,整个祠堂梁柱枋,工艺精淇,精雕细刻,该祠堂整体建筑规模宏大,布局美观大方既富有浓厚时代民族特色,又具有较高的文化史料价值。是凤凰历史悠久,面积最大的宗祠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崇 德 堂</b></p><p class="ql-block"><b> 位于凤凰古城史家弄,坐东朝西,原为凤凰古城富商裴三星的宅第。该民居始建于清代,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穿斗式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四合院格局,一院三进。住宅四周修建院墙,前面墙高7.3米,后面地势略低,墙高8.3米,中栋两边的山墙最高,达10.5米,院墙高深,既防盗又防火。该建筑整体恢弘、大气、古朴、典雅,三进的设计布局颇为精巧,保存比较完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田兴恕故居</b></p><p class="ql-block"><b> 田兴怒,宗良普(1836年—1877年)、贵州提督,钦差大臣、故居位于凤凰古城东亚街25号,占地面积430平方米、坐东南朝西北。建于清咸车八年(1858年)、系穿斗式砖木结摘四合院建筑。由前厅、亚屋、厢房、廊房天并及照涪等组成。故居外圆砌筑封火墙与屋面屋脊、眼墙连为一依,成为封闭式的院落。故居整体建筑气派恢宏,造型筒丝 大方、是古城内民居建筑中中西结合的典范、对研究人文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文 庙</b></p><p class="ql-block"><b>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有三进院落、为我国儒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筑,被历代官府所崇尚。曾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代官府反复修葺扩建而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大成殿为核心建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文庙在维护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万 寿 宫</b></p><p class="ql-block"><b> 位于凤凰古城虹桥下游沱江北岸沙湾,初名水府庙,又名旌阳庙,后名万寿宫,是居住在凤凰的江西客民修建的,并在此设立江西会馆。大门的墙体为锅耳式墙顶,下设一大二小3个拱门,门墙后面即是戏台,戏台为单檐歇山式屋顶,五彩陶瓷葫卢宝顶,檐下四层斗拱,台顶藻井彩绘云纹、花卉、人物、山水图画。万寿宫不但展示了高超精美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也见证了江西人民艰苦创业的历史和奋发图强的精神,以及历史上凤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融合共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准 提 庵</b></p><p class="ql-block"><b> 准提庵位于凤凰古城回龙阁古官道南侧,现回龙阁22号。庵后有风光秀丽的“国家森林公园”南华山,古木参天,郁郁葱葱。2020年登记为固定场所。准提庵始建于康熙54年(公元1715年),清嘉庆12年(公元1807年)重修,香火百年不断。是一栋单檐砖石抬梁式硬山顶古建筑。面阔20米、进深15米,高10米,石大门为半圆形,门上方绘有花卉草虫等彩画。主体采用本地红砂石为基,青砖砌墙,外墙为红漆漆成。石门两边各有一个圆形雕花木条窗,相传这是准提神的眼睛,与江对岸的万寿宫相望。是凤凰古城唯一一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场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天 后 宫</b></p><p class="ql-block"><b> 天后宫原本是福建沿海地区人们纪念妈祖娘娘的祠庙。妈祖本名林默,生于宋朝,天资聪明,精通道法,常救渔民于急难,百姓尊之为海上女神,称为妈祖,建庙祭祀。明朝时妈祖庙获准改称天妃宫,清朝时改称天后宫。</b></p><p class="ql-block"><b> 明朝福建客商在凤凰也修建子天后宫。一则祈求平安,同时把这里设为福建会馆。历史上妈祖信仰随着福建海上贸易的兴盛、移民热潮的兴起而远播台、港、澳地区和世界各地,影响深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城 隍 庙</b></p><p class="ql-block"><b> 城隍庙位于凤凰古城城隍巷5号,始建于明代,系硬山顶抬梁式砖木结构,坐东朝西。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重修,由正殿、后殿、戏台组成。平面呈“日”字形,占地面积288平方米。城隍庙是祭祀城隍的祠庙,供奉的是为国家民族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名将或造福一方的贤哲廉吏。</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马 王 庙</b></p><p class="ql-block"><b> 马王庙位于凤凰古城城隍巷9号,始建于明代,系硬山顶抬梁式砖木结构。坐东朝西。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总兵尹德禧率众重修、由正殿、后殿、戏台组成、平面呈“日”字形,占地面积308平方米。马王庙是祭祀天驷星,即俗称马王的祠庙,而非宗教寺庙。</b></p> 关 帝 庙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沈从文墓地</b></p><p class="ql-block"><b> 位于凤凰古城东面听涛山,是1992年清明节时,家人遵照沈老生前的遗嘱将骨灰安葬于此。墓地无坟冢,仅用一块取自听涛山的天然五彩玛瑙石作墓碑。墓地不附带任何世俗头衔和颂辞,一切都摒弃了人为的浮华和雕饰,先生的肉体和灵魂全都融进了故乡的青山绿水之中。墓地前面有一条静静流淌的沱江,墓地后面是一片葱翠幽静的山林,墓地四周崖壁上有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以及熊克武、渔隐道人等社会名流的书法石刻,文化气息十分浓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凤凰古城,不仅仅是一座古城,它更像是一本厚重的书,记录着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传承;它是一幅流动的画,描绘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它是一首未完的诗,等待着每一个旅人用自己的脚步去填写属于自己的篇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拍摄于2025.3.7~3.8</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编辑于2025.3.24~3.25</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