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搬一次家,就丢掉一些东西。可有些物件虽破损不堪,虽然早已闲置,虽然一无用处,可依然不忍舍弃,它们承载着岁月,储存着记忆。</p> <p class="ql-block">大哥(他的)送的傻瓜相机 这给初入围城的傻瓜添了些许情趣。</p> <p class="ql-block">初上师专,大姐把她的手表送我,那是姐夫给她买的一块瑞士进口表,却被我上楼梯时摔坏了,想想姐给我的太多了!第二个是那人给的。其余两个是98年五十周年校庆学校给的纪念品。戴表已经成了习惯,一直到现在也是。</p> <p class="ql-block">3,曾经的一大箱子磁带几经筛选,最后只剩这些,虽然录音机也早已当废品买了。</p> <p class="ql-block">一堆邮票。那个年龄,那个年代,对信件的期待是一种情怀。收到信时的喜悦激动,小心翼翼地拆封,屏气凝神地去读,然后再慢慢地按原来的折痕折好放进信封,接着再去欣赏一下邮票。经年后,那一份份友情,亲情都凝结在这一方小小的邮票。</p> <p class="ql-block"> 敦煌牌口琴。这是当年自己攒钱在县城姥姥家附近转角房子商店买的,约十一二块钱吧。这把口琴见证着我和俊平的友情。俊平的口琴吹得很好!人也好,低调有内秀。不知她的口琴是否还在。</p> <p class="ql-block">一个财会用的账本,里面有摘抄,剪报和自己的涂鸦。当时老姨在食品公司当会计给的。虽然有那么多的红绿格子,但写起字来颇好使的。</p> <p class="ql-block">这摞日记本记的乱七八糟的东西,翻翻看看,仿佛看到了那个稚嫩的自己。虽然喜欢那些花花绿绿的带着塑料皮的笔记本,但从未舍得花钱买过 ,都是姐姐单位发的给或者是我的奖品。除了大姐二姐,旭媛姐给过我几个本。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感觉笔和本都是奢侈品。所以至今都是爱惜纸张的人。</p> <p class="ql-block">这几本教材而今怎么感觉那么亲切,怎能不让人忆起青葱岁月 ,想起四五十人共过的那间教室,那块讲台,那方黑板!还有某师夸张的development.</p> <p class="ql-block">从婆家继承过来的两本书。“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当年一个七八岁不谙世事的孩子,无意间在哥姐的交谈中记下了这首诗,虽然不解其中意,但竟然也生莫名的悲怆!于是从此后便对那个特殊的事件有了情结。婚后在公公的书橱发现了这本诗抄,很是惊喜。至于这千家诗,据那人说,上初中的大哥买给他的,以从伙食费省出二分钱换他背一首诗为条件,督促他背诗。那人不为二分钱所惑,终是辜负了兄长的心意,诗没背下几首,书却留了下来。四毛五分钱的千家诗,却凝结着一段手足情。</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能断舍离是智慧。但总有让人断不了舍不得的 ,那就整理好藏之一隅,闲暇时晒晒 。人总该有些念想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