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3月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四省自驾游(二)

叶广华

<p class="ql-block">福建省厦门市游金门海域办理包快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海边登快艇时,遇见了拍摄电影的人群</p> <p class="ql-block">大海航行靠“舵手”</p> <p class="ql-block">参观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国民党县党部</p> <p class="ql-block">英雄三岛</p><p class="ql-block">福建省厦门市岛屿</p><p class="ql-block">英雄三岛即大橙岛观光游览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大瞪镇,由大瞪岛、小橙岛、角屿三个岛屿组成,其南面为金门岛,距离最近处仅一千多米。到此岛旅游,可以饱览海岛渔村风光,尽情体验自然海岛风情、眺望海峡、遥看福建泉州市的金门岛。</p><p class="ql-block">英雄三岛由大橙岛、小橙岛、角屿三个岛屿组成,是大陆距离金门最近的地方,也是我国重要的海防前沿阵地。为表彰1958年"八.二三"炮战中三岛军民表现出的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奋战精神,特授予其"英雄三岛"光荣称号。</p> <p class="ql-block">对台湾前线广播堡</p> <p class="ql-block">进入厦门大学校园,感受抬头见山、低头望海“中国最美大学”的魅力。</p><p class="ql-block">厦门大学简介:厦门大学 简称厦大,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主校区),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p><p class="ql-block">厦门历史沿革: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1928年获得私立大学政府立案,1937年改为国立大学,并因战争迁至长汀办学。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大学经历了多次院系调整,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并于1997年和1998年分别被列入"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计划。</p><p class="ql-block">厦大学科与科研:厦门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化学、生物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统计学、教育学6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此外,海洋科学、统计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 A +,应用经济学、化学、工商管理等学科也表现优异。</p><p class="ql-block">厦大校区与规模: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四个校区。设有6个学部、35个学院。</p> <p class="ql-block">厦门思明校区的校门有大小共七个,最新的就是这个大南校门,它位于大学路面朝大海,2024年8月正式启用。但是,为了配合建设中的厦大访客中心,大南校门大多数时候紧闭。</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厦门大学只走到看到了两个门。这个是南门也叫海边门,在校园内便可直面大海,享受其美景。走出海边门经过一座天桥,就是白城沙滩及胡里山海滨浴场,学生们可以抽空与大海来一场亲密的接触。这里深受学生与游客喜爱,特别在黄昏之时,可以欣赏到日落的壮观景色,成为拍照留念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与许多离海还有一段距离的大学不同,厦门大学真正做到了临海而建。这样的环境,不仅让厦门大学成为学生们求学的好去处,也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无论是漫步在校园的小路上,还是坐在海边的沙滩上,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浪漫、宁静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芙蓉湖边的颂恩教学楼,是厦门大学标志性建筑之一。厦门大学颂恩楼群是以厦门大学颂恩楼(嘉庚三号楼)为主体的建筑群,用地面积4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5000平方米。2楼群始建于1998年6月,2001年4月竣工,在校园中心沿南北向成线性展升,由嘉庚一号至嘉庚五号的五座大楼组成,东向正面略呈弧形,面向中心广场,前方是开阔的芙蓉湖。楼群建筑由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厦门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厦门大学校友和爱国华侨出资捐建。</p> <p class="ql-block">厦门大学上弦场</p><p class="ql-block">上弦场是厦大最美的主体育场。总面积36000平方米,隔着椰林和公路,那边就是大海。是一个半椭圆形的大运动场,利用楼群与运动场之间的落差,因地制宜地砌成可容纳两万人的大看台,由于运动场与看台都呈弧形,恰似上弦月,故称之为"上弦场”。她是曾经的水师练兵场,甲午时期,数千水师在此接受上战场前的最后动员。</p><p class="ql-block">上弦场的背后,是建南楼群,校主陈嘉庚先生建筑风格中最为宏伟壮观的楼群,由五幢楼组成,主楼为建南大会堂 ,东侧为南光楼、成智楼,西侧为南安楼、成义楼,五幢楼排列成弧形,巍然矗立在山坡上,与上弦场彼此呼应。</p> <p class="ql-block">上弦场</p> <p class="ql-block">厦大体育场一侧</p> <p class="ql-block">厦大体育场另一侧</p> <p class="ql-block">我的游友们徒步走在最前面,我在最后面拍照。</p> <p class="ql-block">厦门芙蓉隧道是厦门大学校园内的一处标志性景点,集交通、艺术与文化于一体。</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与概况</p><p class="ql-block">位于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内 ,连接学生公寓区的芙蓉园与教学区,是学生日常通勤的重要通道。</p><p class="ql-block">●长度:约1.1公里,被誉为"中国最长的涂鸦隧道",步行全程约需20分钟。</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建造时间:2005年建成,初衷为缓解校园交通压力,方便师生穿行于山体两侧。</p><p class="ql-block">●艺术起源:2009年起,厦大学生自发在隧道墙壁创作涂鸦,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长廊,校方后将其规范化为校园文化展示区。</p><p class="ql-block">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涂鸦主题:作品涵盖校园生活、动漫形象、社会热点、抽象艺术等,如经典作品"我爱妳,再见"成为游客打卡点。</p><p class="ql-block">●创作机制:主要由学生社团及毕业生创作,每年更新部分作品,保留毕业季的集体记忆。</p><p class="ql-block">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芙蓉隧道不仅是交通设施,更是厦大"自由、包容"精神的象征。涂鸦内容随时代变迁,记录了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成为青春与创意的鲜活档案。</p><p class="ql-block">周边联动</p><p class="ql-block">.附近景点:可结合厦大鲁迅纪念馆、上弦场、建南大礼堂等一同游览,感受"中国最美大学"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我们九人步行参观了厦门大学芙蓉遂道</p> <p class="ql-block">芙蓉遂道里厦大毕业生创意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福建省厦门市金茂大厦双子塔</p> <p class="ql-block">我们所下榻的白玉兰酒店,就在厦门大学与金茂双子塔之间的小吃街,连续两天的晚餐我们都在小吃街的重庆家常菜进行。</p> <p class="ql-block">厦门市金茂大厦双子塔夜景</p> <p class="ql-block">车游厦门市思明区街道</p> <p class="ql-block">我很喜欢这种骑楼建筑,行人在骑楼人行道里徒步能遮阳避雨,又能减少交通事故对行人的伤害…</p> <p class="ql-block">厦门天元大厦</p> <p class="ql-block">厦门东渡码头上船去鼓浪屿内厝澳码头</p> <p class="ql-block">去鼓浪屿的游船上</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简介</p><p class="ql-block">鼓浪屿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西南隅,面积约1.88平方公里,岛上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被誉为"海上花园",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区。鼓浪屿建筑风格各异,多元文化融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2017年,"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鼓浪屿著名景点有:菽庄花园、日光岩、皓月园、八卦楼风琴博物馆、管风琴艺术中心、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鼓浪屿摄影陈列馆及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马约翰纪念馆、林巧稚纪念馆、鼓浪屿红色教育主题馆等。</p><p class="ql-block">我们夫妻俩人这是第三次游玩鼓浪屿。第一次是1987年11月,与老公的初中同学郑文斌夫妇、侯恩全夫妇共三家六人往返乘坐火车来过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夫妻俩人这是第三次游玩鼓浪屿。第一次是1987年11月,与老公的初中同学郑文斌夫妇、侯恩全夫妇共三家六人往返乘坐火车来过的。第二次是2010年与老公福建省福州空军部队的战友们六家十二人自驾游来的。</p> <p class="ql-block">不喜欢拍照而冲在前面的他,坐下来歇歇等我们</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我又来了</p> <p class="ql-block">古避暑洞</p><p class="ql-block">位于日光岩半山腰的自然石洞,由两旁石壁支起似乎从天而降的花岗岩巨石天然形成,给人泰山压顶之感,十分险峻。</p><p class="ql-block">洞口之上"古避暑洞"四个隶书大字是清末光绪年进士、台湾四大诗人之一施士洁题写。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以后,施士洁避居鼓浪屿,与菽庄花园的主人林尔嘉素有交游,这幅题刻为当时所书。避暑洞明亮、通风、清爽,是避暑的好去处,宛如天然的空调。</p> <p class="ql-block">在鼓浪屿日光岩顶峰我录下了观景视频</p> <p class="ql-block">菽庄花园是厦门鼓浪屿的标志性景点之一,被誉为"海上园林明珠"。它始建于1913年,由台湾富商林尔嘉(字叔臧、亦作菽庄)建造,原为其私家花园,后捐献给政府开放为公园。园名"菽庄"取自林尔嘉的字"叔臧"谐音,融合了江南园林的典雅与闽南建筑的灵动,巧妙结合山海景观,塑造出滨海园林独特意境。</p><p class="ql-block">核心特色与布局</p><p class="ql-block">1.藏海与补山的构思</p><p class="ql-block">菽庄花园以"藏海"和"补山"两大主题设计:</p><p class="ql-block">藏海园:入园时不见海,穿过月洞门或廊道后豁然开朗,碧海蓝天尽收眼底,体现"藏景于庭"的巧思。</p><p class="ql-block">.补山园:以人工叠石补缀山景,与背后的日光岩遥相呼应,象征对家国山河的眷恋。</p><p class="ql-block">2.四十四桥</p><p class="ql-block">园内最著名的景观,因林尔嘉建桥时44岁而得名。桥身曲折延伸入海,漫步桥上可360°环视海天景色,浪涛拍岸时尤为壮观。</p><p class="ql-block">3.钢琴博物馆(听涛轩)</p><p class="ql-block">位于菽庄花园内,收藏了近百架世界各地的古董钢琴,包括稀有的自动演奏钢琴。馆内每日定时有现场演奏,音乐与涛声交织。</p> <p class="ql-block">林尔嘉这位爱国台胞,诗文涌溢家国情怀,投身实业救国兴邦并热心公益,游历海外极具国际视野,是近代中国华人精英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因此,菽庄花园是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中一个极具标志性的文化场所,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场景,咏成诗文,筑成亭榭。"菽庄",更是鼓浪屿一个璀璨的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钢琴是一种家具,钢琴是一种乐器,钢琴是家庭中最复杂的机械设备。从钢琴的发展和演变体现出社会的进步和工业技术的发展。钢琴是人类历史、科学文化、劳动智慧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菽庄花园12洞天:以珊瑚石堆砌的假山迷宫,内有12个洞室,按地支编号,穿梭其中趣味盎然,登顶可俯瞰花园全景。</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八卦楼管风琴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八卦楼坐落于鼓浪屿东北部的笔架山东北麓,俯瞰</p><p class="ql-block">厦门港,始建于1907年,1930年穹顶封顶,,历时23年,主楼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 ,其体量和高度都是鼓浪屿别墅之最。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曲折的建造过程,使八卦楼成为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变迁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八卦楼景点面积12030平方米,游览内容有“桂冠上的明珠”专题展、“国内唯一,世界一流"鼓浪屿风琴博物馆、手风琴展、观景平台等,是展示建筑、历史、音乐,兼具游学、观光、休闲的综合性景点。</p> <p class="ql-block">八卦楼前言:矗立笔架山,俯瞰厦门港,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曲折的建造过程,使八卦楼成为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变革的历史见证。八卦楼建造者林鹤寿出身台湾显赫的"板桥林家",经历乙未之变,林家不愿做亡国奴,毅然举家内迁移居鼓浪屿。八卦楼的身世,诉说着中华民族至暗时刻台湾同胞的游子悲思,也寄托着两岸中国人的家国梦想。历史烟云散去,八卦楼沉淀成一个文化符号,它的身份增加了历史风貌建筑、全国文保单位与世遗核心要素等内涵,鼓浪屿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如果说鼓浪屿是一顶华美的桂冠,八卦楼就是桂冠上的那颗璀璨明珠。八卦楼的历史,就像一台饱经沧桑的留声机,向世界诉说着充满传奇的中国故事。</p> <p class="ql-block">管风琴博物馆前言:</p><p class="ql-block">从公元前3世纪起源至今,管风琴的发展跨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管风琴有着所有乐器中最复杂、最庞大的结构,以及其它任何乐器无法比拟的丰富而辉煌的音响。管风琴能够模拟管弦乐队中所有乐器的声音,音域最为宽广,有雄伟磅礴的气势,肃穆庄严的气氛,其丰富的和声绝不逊色于一支管弦乐队,是最能激发人类对音乐产生敬畏之情的乐器。</p><p class="ql-block">2005 年鼓浪屿风琴博物馆设立于八卦楼,收藏澳籍爱国华人胡友义先生捐赠的79架藏品,其中包括目前在管风琴艺术中心展示的亚洲最大的百年巨型古管风卡萨翁700号管风琴。藏品种类全、品位高。博物馆集风琴收藏研究、文化交流、展览展示、互动体验、研学教育为一体,为艺术爱好者提供沉浸式风琴音乐体验,极具文化观赏价值,是"世界一流、中国唯一"的风琴专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诺曼比尔管风琴</p> <p class="ql-block">管风琴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手风琴博物馆前言:</p><p class="ql-block">手风琴是由西方乐器制造师根据中国乐器笙的自由簧原理发明的,因此被称为"发生在中国原点的乐器"。手风琴的演变跨越了几百年的历史,经历了多次变革,演奏方法也随乐器结构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由于现代手风琴具有音量宏大、音色纯正、和声丰富、音域宽广等优势,使得它成为广受欢迎的乐器之一。手风琴在音乐会和比赛中呈现出了多种艺术形式的组合(如:独奏、重奏,室内乐、流行音乐等),为世界音乐展现了一幅幅绚丽的艺术画卷。</p><p class="ql-block">这些珍贵的手风琴藏品不仅可以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手风琴,也可以推动手风琴专业人士与手风琴爱好者们从中汲取丰富多彩的各国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促进手风琴艺术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八卦楼结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守护文化遗产,活化文物利用,赓续历史文脉,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牢记殷殷嘱托,践行初心使命,铸造文化经典,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之路任重道远。</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鼓浪屿的游玩,在鼓浪屿三丘田码头乘船返回厦门东渡码头。</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p><p class="ql-block">最美奋斗者、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一1961年8月12日),字科次,无党派人士,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人,祖籍河南固始县。中国近现代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p><p class="ql-block">陈嘉庚于1913年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决心团结广大华侨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于1937年8月15日发起成立"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并担任主席,准备进行持久而大量的筹款活动。</p><p class="ql-block">于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回到中国参加政协筹备会。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陈嘉庚还受邀登上了天安门城楼。陈嘉庚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晚年时分请人在福建厦门集美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念念不忘国家统一。</p><p class="ql-block">1961年8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国家给予以国葬的哀荣,灵柩运回福建省集美,安葬于"鳌园"中。</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于2009年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p><p class="ql-block">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p><p class="ql-block">于2015年9月2日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己念章”。于2019年9月25日陈嘉庚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p><p class="ql-block">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曾被毛泽</p><p class="ql-block">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p> <p class="ql-block">"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陈嘉庚先生以一生的奉献为国为民,为中国的发展和抗日事业付出了巨大努力。他的爱国精神、无私奉献的品质,以及对教育的坚定执着,将永远是后人学习的楷模。</p><p class="ql-block">陈嘉庚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可以从一个普通的商人成长为国家的支柱,可以在逆境中坚持信念,为正义事业不懈努力。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爱国者。他的一生,彰显了个人的力量和影响,也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陈嘉庚先生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他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为建设美好的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厦门市集美塔</p> <p class="ql-block">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塔前言:</p><p class="ql-block">集美雄风,跨越千年。</p><p class="ql-block">四千年前的集美,原始居民刀耕火种渔鱼狩兽;一千年前的集美,中原移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六百年前的集美,拼搏先民闯荡南洋四海为家;四百年前的集美,人文勃兴市镇繁荣商贾云集;一百年前的集美,华侨领袖回报乡梓创建学村;七十年前的集美,军民携手点亮明灯解放厦门;四十年前的集美,山海之滨沐浴春风遍地生花;三十年前的集美,台商云集引领开放书写新篇;十年前的集美,新城巨擘全新规划描画山海。</p><p class="ql-block">今天的集美欣逢盛世,今天的集美手掌乾坤;来自太平洋的潮声,像是期待已久的宣告;新城打开的每一扇窗户,都在聆听春雷涌动的佳音;嘉庚先生伟岸的身影,是永不消失的激越与深情。</p><p class="ql-block">集美悠远,沧桑如斯,不改容颜;</p><p class="ql-block">集美自信,海阔天空,纯真永存。</p><p class="ql-block">历经千年的等待,荡气回肠的开拓,真诚纯粹的坚守,</p><p class="ql-block">在集美,凝固成永恒!</p> <p class="ql-block">厦门市十里长堤</p> <p class="ql-block">厦门市十里长堤</p> <p class="ql-block">石狮市</p><p class="ql-block">福建省泉州市代管县级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处于厦门经济特区与泉州文化古城之间。东濒台湾海峡,西与晋江市境毗邻,南临深沪湾海域与晋江围头湾海域相接,北接泉州湾水域。东、南、北三面临海,西部陆地与晋江陆地交界。市区上接泉州,下联厦门与漳州。石狮市临北回归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季风显著,雨水充沛。夏长不酷热,冬短无严寒。</p><p class="ql-block">陆域面积160平方千米,潮带间滩涂面积20.54平方千米;行政管辖毗邻海域面积968.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石狮市辖7个镇2个街道,政府驻地位于湖滨街道,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石狮市常住人口为685930人,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县。</p><p class="ql-block">隋,永宁岑兜一带有先民从事海盐生产,凤里庵一带人烟稠密,人们常相约庵前石雕狮子处碰头聚会,"石狮"因之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我们2025年2月28日厦门市集美至泉州市途中,在石狮市下高速进城吃午饭和车游石狮市城区:</p> <p class="ql-block">中国泉州南少林寺</p><p class="ql-block">南少林寺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清源山东麓,又名镇国东禅少林寺,俗称南少林寺,为中国南禅宗的名刹和南派少林武术发祥地,历代高僧名师辈出,影响遍及海内外,成为对外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张亮丽名片。</p><p class="ql-block">泉州少林寺始建于唐,兴盛于宋,几经兴废,史迹犹存。岁月变迁,沧海桑田,荒废近230个春秋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时任泉州市武术协会会长周焜民老师等倡议复建少林寺。在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经福建省人民政府的批准,于1992年成立泉州少林寺复建委员会,以老市长王今生为主任,同年10月13日举行少林寺复建奠基仪式,1993年10月18日正式举行大雄宝殿奠基,少林寺终于复建起一座主要的殿堂。1997年5月,常定法师入住少林寺接管寺务,在兴建道场的同时,为弘扬传承南少林武术,成立少林寺武僧团,接收弟子传授武术。199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工作期间视察少林寺时,提出要继续弘扬南少林文化,推进侨乡的新一轮创业。2006年11月,少林寺举行常定法师荣膺首任方丈升座仪式,少林寺成为泉州四大丛林之一。</p><p class="ql-block">三十载时光如梭,在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贤达的鼎力支持下,泉州少林寺在常定方丈的带领下,经两序大众的共同努力,古刹重焕荣光。为梳理少林寺历代祖师和南少林武术文化的传播印迹,收集了相关资料,展示南少林禅武文化的魅力,向广大游客和世界友人讲好南少林禅武故事,讲好福建泉州宗教故事,唱响爱党爱国爱教的主旋律,坚定中华优秀文化自信,传播中国好声音。</p><p class="ql-block"> 2022年10月13日</p> <p class="ql-block">南少林寺结束语</p><p class="ql-block">党的二十大为我们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矢志不渝。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咐:"作为祖国灿烂文化的一块瑰宝,以南少林武术为载体的南少林文化,千百年来薪传不衰,融入了泉州民俗民风,丰富了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并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开辟而远播海内外,成为海外乡亲与祖国联系的一条感情纽带。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泉州市要继续弘扬好南少林文化,推进侨乡新一轮创业。"少林寺两序大众永远不忘初心,稳往前行。坚持拥党爱国,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不断拓展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深度与广度;继续讲好南少林禅武文化故事,坚定文化自信。为促进世界和平,祖国统一,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p> <p class="ql-block">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洛阳桥</p><p class="ql-block">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p><p class="ql-block">洛阳桥是体现宋元泉州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洛阳桥原称"万安桥",始建于1053年,经数年努力,至 太守蔡襄终成其事。造桥时首创的"筏型基础""浮运架梁""养蛎固基"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造桥技术,是古代大型石桥建造的工程杰作。</p><p class="ql-block">洛阳桥现存长约731米,宽4.5米,有桥墩45座,桥南、北保存有4尊11世纪修桥时所立的护桥石将军,7座石塔以及历代修桥碑记。桥南有蔡襄祠,桥北有祭祀海神通远王的昭惠庙。</p><p class="ql-block">洛阳桥是泉州北上福州乃至内陆腹地的交通枢纽,在泉州运输网络的发展中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为宋元时期泉州造桥浪潮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它是官方主导、全民合力建造大型交通设施的典范,体现了官方、僧侣等社会各界对商贸活动的推动和贡献,是宋元时期泉州海洋交通设施发达、海洋贸易活动繁盛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福建省泉州洛阳桥是世界遗产、中国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开元寺</p> <p class="ql-block">泉州大开元寺简介</p><p class="ql-block">泉州夙称海滨邹鲁,人文蔚起。其民风淳朴,与佛缘深,历代精蓝林立、高僧辈出,素享"泉南佛国"之誉。宋朱熹题泉州开元寺联句云:"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决非虚语。溯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寺",长寿元年(692年)改名兴教寺,神龙元年(705年)又更名"龙兴寺",唐开元26年(738年)唐玄宗下昭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名,元至元22年(1285年)合一百二十院为一禅刹,始称大开元万寿禅寺。寺址本是黄守恭的桑园,相传"守恭梦僧欲化其地为寺,辞曰:待桑树生莲花乃可,不数日桑树尽生莲花,守恭神之,即舍为寺",因此,开元寺得名"桑莲法界"。泉州大开元寺现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同时也是世遗泉州遗产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福建省"十佳"风景区。它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象征,也是全国佛教重镇﹣﹣福建的骄傲!</p><p class="ql-block">开元寺布局,中轴线自紫云屏、天王殿、拜亭、东西两廊、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至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本生院、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西翼有安养院和水陆寺。巍峨的镇国、仁寿两个宋代石塔(俗称东西塔),堪称全国无双,也是泉州的象征。寺中桑莲历经1300多年沧桑,至今仍生机盎然,被列为世界之最。拜庭两旁古榕参天,大雄宝殿雕塑技术高超,尤其是梁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在国内古建筑中罕见。殿前月台须弥座的72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后廊的两根古婆罗门教青石柱,同为明代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来,它们是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大殿内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撑殿堂,俗称"百柱殿",殿内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庄严,是汉地少有的密宗轨制。大雄宝殿之后的甘露戒坛,系全国现存三大戒坛之一,坛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铺作间的24尊木雕飞天,与大雄宝殿的频伽一样,既是建筑艺术的瑰宝,又是研究闽南古乐南音十分宝贵的形象资料。</p><p class="ql-block">"佛国名传久,桑莲独擅声",泉州大开元寺以其悠久的历史、神奇的传说、独特的规制、巧妙的建筑、珍贵的文物、优美的艺术和卓越的声誉,欢迎海内外僧众信徒和游客前来上香礼佛、旅游观光。</p> <p class="ql-block">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古城南门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气象分界线内容简介</p><p class="ql-block">在中国的气象预报中会以崇武作为分界线,崇武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以南是热带季风气候,左边为南海区域,右边为东海区域,是中国气候重要的分界线!</p><p class="ql-block">石碑正面写着"中国.崇武东海南海气象分界线",背后刻着"崇武,坐标位置为东经118.55°,北纬24.54°,系泉州湾北岸一个突出半岛。东西长9650米,南北最宽处4350米,面积19.5平方公里。崇武地理位置特殊,它正处在东海与南海两个不同性质海域的交界处,台湾海峡的特殊气流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气流,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影响,使得这边的气候变化万千。福建省沿海的气象,南北部常有较大差异,即以此为界"。</p> <p class="ql-block">毕竟是20天的自驾旅游,走的景点多、拍的照片多,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