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烟雨江南,文脉绵长。我们暂别熟悉的教室,走进绍兴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在青石板路与乌篷船影中探寻教育灵感,于名师课堂与园所参访间赋能专业成长。我们漫步绍兴水乡,对话幼教名师,在特级教师的课堂里捕捉语言教育的灵动,在运动游戏的酣畅中看见儿童生长的力量,更在“活教育”发源地叩问游戏真谛。这场跨越理论与实践的修行,让我们满载而归。 </p> 一、名师课堂:点亮教育的艺术之光 <p class="ql-block">✨大班语言活动《你为什么不开花》</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是小熊,会怎么照顾这棵‘花’?”蒋老师用温柔的发问,将绘本化作哲思剧场。孩子们在“根与花”的认知冲突中,学会用辩证视角观察世界,更让我们看到:语言活动不仅是表达,更是思维的火花。 </p> <p class="ql-block">✨中班语言活动《遇见无患子》</p><p class="ql-block"> 秋日庭院里,孩子们捏着金黄果实追问:“它为什么叫‘洗手果’?”蒋老师以自然物为媒介,引导幼儿通过触摸、嗅闻、联想,藏在生活的褶皱里的诗歌。</p> <p class="ql-block">💡交流研讨《孩子发展的无限可能》</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说‘孩子不会’时,或许该反思是否给了足够的‘留白’。”蒋老师展示幼儿自创的“无患子旅行地图”,启示我们:放下预设的框架,儿童自会以想象为舟,驶向星辰大海。 </p> 二、专家领航:探寻游戏的质量坐标 <p class="ql-block"> 王禹园长讲座《回归儿童:寻找户外自主游戏的质量坐标》</p><p class="ql-block"> “质量不是‘教师眼里的热闹’,而是‘儿童脸上的光芒’。”王园长用“三把尺”重构评价维度: </p><p class="ql-block">兴趣尺:游戏结束后,孩子是疲惫还是意犹未尽? </p><p class="ql-block">生长尺:今天的冒险是否比昨天多了一厘米? </p><p class="ql-block">故事尺:环境中能否找到儿童探索的“痕迹链”? </p> 三、寻根鹤琴:走进“活教育”的精神故乡 <p class="ql-block"> 走进陈鹤琴先生教育思想的实践沃土: 四季庭院:樱花树下写生、桃花雨里藏宝,自然即课程。</p> <p class="ql-block"> 游戏长廊:“开心农场”“顶呱呱戏剧场”“自然美创”等等,鹤琴幼儿园把地域文化化作儿童指尖的创造。</p> <p class="ql-block"> “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这里连楼梯转角都写着‘相信孩子’。” </p> 三、以绍兴为窗,看见教育的千万种模样 <p class="ql-block"> 这一程,我们带着问题出发,满载答案归来: 蒋静老师让我们读懂“语言是思维开出的花”,陈一郎老师证明“运动是儿童天生的诗”,王禹园长教会我们“用儿童的尺子量教育”,而鹤琴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在诉说——“活教育”从未过时。 归去,愿做那缕穿桥而过的风,把水乡的智慧吹向童年的原野。</p> <p class="ql-block">图片:吉吉</p><p class="ql-block">编辑:吉吉</p><p class="ql-block">审核:朱林霞</p><p class="ql-block">签发:孔剑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