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浅说戏曲锣鼓经与打击音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涂少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戏曲锣鼓经是戏曲艺术必不可少的程式之一。锣鼓经名称各异,但其结构原理却彼此相通。锣鼓各种器乐单项演奏技法不同,技法复杂多变独立为“响器”,协奏为音乐,单项技法恰似演员的四功四法,各具特色。如“长锤”“急急风”“九锤半”“四击头”“扭丝”“归位”“夺头”等,它形同演员表演功法“手眼身步”,协奏时则展现出‘唱做念舞’的丰富艺术形态。打击音乐共同构成了戏曲音乐中独特的语言体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台锣鼓半台戏。”在不同的戏曲流派中,其锣鼓经的节奏和打法各有特色,却同样担负着推动剧情、渲染气氛的重任。锣鼓经虽为程式规范,但在实际运用中却能灵活自由地进行组合与运用。在戏曲演出中,锣鼓经形成打击音乐,它的节奏变化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与艺术的表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戏曲锣鼓起源于古代战场上的指挥战斗,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擂鼓助阵,鼓舞士气调动阵法;鸣锣收兵,偃旗息鼓。民间宗教法事,祭奠仪规,婚丧嫁娶,节庆仪式中锣鼓亦不可或缺。打击器乐它源于古老的传统,后逐渐融入戏曲,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戏曲锣鼓经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代表着一种文化传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戏曲打击音乐与戏曲人物的命运紧密相连,伴随着角色的喜怒哀乐,展现了戏曲音乐的内在生命力。以戏曲行业内部专业“武场”而言,打击音乐的演奏,同样需要高度的技巧和情感投入。其中,与“文场”骨肉相依的“武场”,是戏曲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打击音乐巧妙地营造出一种时空交织的“存在”,将无形与有形完美融合,既起到了段落间隔的作用,又能够渲染情绪,扩张舞台空间,深深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戏曲它以演员表演为中心,打击音乐的伴奏是重中之重,优秀的伴奏是升华演员艺术表现力的坚实依托。因此,演奏者需深谙戏曲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音色变化来刻画人物情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戏曲锣鼓经在塑造角色形象和推动剧情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其独特的节奏和打法,不仅能够引导观众的情感,更能激发演员的创作主动热情,在有声之间和谐无两,无声之处传递出角色内心的波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戏曲专业院团的“场面”演奏艺术水平如何,决定它的整体艺术品质,直接影响观众的审美体验。戏曲锣鼓经的演绎过程中,演员与打击乐手之间的默契配合,无疑是整个演出的关键所在。演出中,每一声锣鼓都需与角色动作相得益彰,高水平的“场面”演奏,能够精准捕捉戏曲音乐的精髓,通过细腻的节奏把控和力度变化,将戏曲锣鼓经的独特魅力展现得尽善尽美,为整个戏曲演出增添光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如今不得不为许多的专业戏曲院团“场面”建制担忧。例如江西有的不但是残缺不齐,就不必妄谈演奏艺术,某些地区的剧团,竟已难觅“武场”之踪迹。“一台锣鼓半台戏”,此言非虚,而今戏曲之现状,何以至此般凄凉境地?这里不适合讨论,只有一句“西医”疗法是真正的原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打击音乐,作为戏曲表演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叙事手法,其地位无可替代。失去了打击音乐的“全天候”的位置,是被伪戏曲导演,不懂戏曲所排斥的后果。若无打击音乐的坚实支撑,戏曲便如同失去了灵魂的空壳,演员的表演亦失去了其应有的核心地位,戏曲程式表演艺术,岂不正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言,此乃戏曲艺术之莫大悲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22px;">2025-3-25·南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