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簪春叹春梦春<br>文/妙如清玉(辽宁)<br><br> 才过了春分,又将迎来上巳节。放学接孩子时,他惊叫着指着路边的灌木丛说:妈妈,快看!有绿色的芽儿冒出来啦!”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果然看到细密的枝丫里不知何时已绽出好多嫩芽儿,那些芽儿如好信儿的娃娃,争抢着探出头来,使劲儿的伸长脖子舞动胳膊,跃跃欲试的展现着各自的风采。这时,不知从哪儿来了一架白色飞机,俯视着地面,后面居然尾随着一群鸟儿似乎也是来看热闹的……<br> 我有些后知后觉的感叹道:春天来了,万物都复苏了。你看不光是那芽儿,你脚下路旁草坪的草儿也渐绿了,花儿鸟儿在笑在唱,知名不知名的野菜此时已经摆在菜贩的篮子里向人们招手了。再过些天,花儿会开得更盛,蝶儿蜂儿也要更加辛劳了。<br> 文学群里也满屏的在歌花颂草,赞美春光。有人歌颂春光旖旎,也有人借诗词言志等等不一而足。而我此时却偏颇的想到古时不分男女争相簪花的情景。想想那些七尺男儿鬓角生香,鲜艳明媚地伫立在春风中想必也别有一番风流姿态吧!<br> 我特意问了度娘:簪花起源于古老的对于立春节气的重视。自尧时期,确立了四季,春季的开始,也就是立春,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在周朝,有史官,会提前三天奏请天子,用以准备祭祀神灵,迎接春天。那么会穿上绿色的衣裳,佩戴苍绿色的佩玉,马匹和旗帜也装饰成绿色,率领百官去郊外祭祀春神,迎接春天。而周朝的这套礼仪,是传承夏商两代的敬畏神灵的作法。而至少殷商是非常重视祭神的。这中间古老的巫祭里,不乏鲜花作为贡品。因为原始社会的人类,认为鲜花的香气代表灵性,可以沟通上天神灵,并且用鲜花草药沐浴。屈原时代,贵族身上常常佩戴香气馥郁的香花香草,可以防病,去秽,所以那个时期,就算是男性戴在头上,也是一种正常。<br> 原来古人是吸收花草的灵气,防范及治愈春天的宿疾。更觉得雅致又养生,古人智慧了得呀。<br> 回到家里我找出书扉页里夹着的去年和孩子一起制作的迎春花和小草的书签觉得特别可爱又有意义。再看家里的吊兰花径已抽出很长,惬意的搭在旁边的虎皮兰肩上,那姿态是个醉美人呢。另一旁打了好些花苞的剑兰估计没几日便会招摇地绽放了。又浮想联翩,觉得会不会那时的文人雅士会借着春天的节日,采集新鲜的桃花,槐花泡茶。还有既然会煮雪烹茶,又怎能不把去岁酿好的的青梅酒开启,把酒当歌,吟诗作对,或如曹公所写斗草游戏,快意春光呢?……想着想着恨不得立刻睡了过去,在梦中与大观园的姑娘们游春玩耍,畅饮醉卧美人膝……春草春花春色溢出我的梦境,春燕春泥春水徜徉在我心中。梦中那剑兰怒放丰姿绰约,我便不自觉的摘下别在鬓边。既然是年华易逝去,何不惜取花开时。怪不得易安居士写出”卖花担上,买得一支春欲放”的句子”,而已到迟暮之年的杜夫子也吟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名篇。清照又说:”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看来爱春惜春之心不分老少男女呀。<br> 又想起前日闲游到平胡楼附近,见楼台掩映下绿柳婀娜,垂万千情丝。引得鹊鸟围绕儿童嬉戏,枯草绽新颜,枯黄一点点被嫩绿鹅黄代替,春天的序曲开始了<br> 在春天里爱做梦的人们,借着梦里的春风,翻一翻文字的沃土,再酝酿几曲春天的赞歌吧!<br>2025.3.24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