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郯城古城

小女人

<p class="ql-block">  春暖花开的时候,心底总会无端涌起想要外出走走的冲动。似乎藏了一冬的沉闷都急不可耐地想要有个出口宣泄;又好似裹了一季的厚重,终能得以褪去然后理直气壮换上绚丽多彩的春装。</p><p class="ql-block"> “春来无事,只为花忙。” 仿佛一夜之间,楼下公园里的玉兰、樱花、榆叶梅,你方唱罢我登场,热热闹闹地竞相绽放。长堤上那丛丛最先耀眼的迎春花,此起彼伏,开了又谢,谢了又开,黄得夺目,亮得耀眼,悠然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湖边垂柳,不知不觉间已泛出鲜嫩的绿意,细长的柳枝在风中肆意舞动,飘飘洒洒,尽显春日的灵动。前些日子还在为小草破土而出的顽强生命力惊叹,信口吟诵着韩愈的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眨眼间,已是草长莺飞、花香四溢,馥郁芬芳填满小径的时节。</p><p class="ql-block"> 出行,怀揣着满心期待的出行,定是与春天最好的邂逅,定是对大自然最饱满的热情。周日,踏上旅程,目的地 —— 郯城古城。</p><p class="ql-block"> 或许真是年岁渐长,如今出行,那些自带岁月痕迹、承载历史文化底蕴的文物景点,反倒成了我的心头好。置身其间,那榫卯结构、那彩绘艺术、那石刻木雕、那雕梁画栋等等古人的智慧,细细品味背后的故事,总能让我心底涌起强烈的求知欲,好似一块厚厚海绵,迫不及待地渴望新知识的滋养。</p><p class="ql-block"> 往日里每次走过一个个文物景点,心里都有股冲动,想拿起笔记录下些什么。可苦于才学有限,知识储备零散不成体系,思维也缺乏条理,文字功底更是欠佳,终究难以形成一篇像样的文章,内心深处的那份歉疚和遗憾只有自己清楚。</p><p class="ql-block"> 这次走马观花游览郯城古城,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相关的文化要点好好收纳整理一番。一来能加深自己对郯城故城的认识与了解,二来日后每每翻阅也能勾起这段美好的回忆,成为岁月里一抹独特的亮色。</p> <p class="ql-block"> 郯城古城</p><p class="ql-block"> 郯城古城,静静坐落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城区北部。它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特定的功能得名,承载着西周至战国初期郯国都城的厚重历史。故城城墙始建于战国至汉代,是用黄粘土层层夯筑而成,每一层夯土约 10 厘米厚,整体呈不规则四边形,虽历经岁月侵蚀,却依然顽强地矗立着,无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在城里做了游览,城墙遗址只能作为下次亲临其中的期待了。</p> <p class="ql-block"> 郯 子</p><p class="ql-block"> 郯子,本姓己,爵位为子,少昊的后裔,在春秋时期,担任郯国(今郯城县)的国君,更为人所熟知的是,他还是孔子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郯子出身于平民家庭,26 岁时,他 “鹿乳奉亲” 的孝行便声名远扬,如同春日里的花香,飘散在四方。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纷纷拜他门下,向他学习知识,讨教做人的道理,虔诚地接受他的教诲。随着时间推移,来此地定居生活的人如潮水般不断汇聚,最终,郯子顺应民意,建立了郯国,被百姓众望所归地推举为郯国的第一任国君。</p><p class="ql-block"> 在治理国家时,郯子秉持道德,广施仁义,恩威并济。百姓们对他心悦诚服,在他的治理下,郯地文化蓬勃发展,一片繁荣昌盛之景,民风也极为淳朴。他制定的一些典章制度,在岁月长河中得以延续施行,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以 鸟 名 官</p><p class="ql-block"> 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 525 年),郯子第二次前往鲁国朝见。鲁昭公设宴热情款待,席间,鲁大夫叔孙昭子好奇地向郯子询问起远古帝王少昊氏以鸟名来命官爵的奇特之事。郯子听闻,不慌不忙,详细且生动地阐述了其祖先少昊氏以鸟名官的历史缘由,以及背后具体的官制设置。</p><p class="ql-block"> 郯子缓缓说道:我的祖先少昊挚即位之时,恰好有凤凰翩然而至,凤凰乃祥瑞之兆,于是少昊氏便将鸟视为祥瑞象征,拜鸟为师,进而用鸟来命名百官。接着,郯子进一步解释道:少昊是我们的高祖,其中的缘由我自然知晓。</p><p class="ql-block"> 从前黄帝以云记事,所以他的百官皆以云命名;炎帝以火记事,因此他的百官都以火命名;共工氏以水记事,他的百官便以水命名;太昊氏以龙记事,他的百官均以龙命名。</p><p class="ql-block"> 凤鸟氏掌管历法。所谓凤鸟氏,也就是历正。凤凰是吉祥神鸟,它一出现,天下便会和平安定,且凤凰知晓天时。历正主管历数,负责确定天时,故而称之为凤鸟氏;</p><p class="ql-block"> 玄鸟氏掌管春分、秋分。玄鸟即燕子,它们春分时节飞来,秋分时分离去,所以掌管春分和秋分的官员便被命名为玄鸟氏;</p><p class="ql-block"> 伯赵氏掌管夏至、冬至。伯赵就是伯劳鸟,它夏至开始啼鸣,冬至停止,各官职便以它来命名;</p><p class="ql-block"> 青鸟氏掌管立春、立夏。青鸟即鸽鸬,它立春开始鸣叫,立夏停止,因此这个官职便以它命名;</p><p class="ql-block"> 丹鸟氏掌管立秋、立冬。丹鸟即雉,它立秋飞来,立冬离去,所以便以它命名。以上这四种鸟都是凤鸟氏的属官。</p><p class="ql-block"> 祝鸠氏就是司徒。祝鸠极为孝顺,所以用它来命名主管教育的官员。</p><p class="ql-block"> 从颛顼之后,由于难以记录远古时代的事情,便从近古时代开始记录。作为管理百姓的官职,就只能依据百姓的事务来命名,而不再像从前那样以龙、鸟命名了。郯子一番侃侃而谈,满座之人无不被他渊博的学识所折服,纷纷投来钦佩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 鹿 乳 奉 亲</p><p class="ql-block"> 郯子,堪称德、才、威、雅的完美化身。在历史上流传千古的 “二十四孝” 故事中,他 “鹿乳奉亲” 的孝行,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一直被后人奉为典范,代代传颂。</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孝图》第五幅中清晰记载:“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郯子顺承亲意,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以供亲。猎者见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 寥寥数语,却将郯子的至孝之心展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满足年迈且眼疾缠身的父母想吃鹿乳的心愿,他不惜披上鹿皮,孤身前往深山,混入鹿群之中,历经艰辛获取鹿乳。这般孝心,怎能不让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 孔 子 师 郯</p><p class="ql-block"> 在曲阜孔庙内的《圣述图》中,有一幅名为《学于郯子》的插图,这幅图讲述的正是 “孔子师郯子” 的经典故事。</p><p class="ql-block"> 据《左传》记载,孔子有感于郯国官制严谨有序,内心充满好奇与求知欲,于是亲自前往郯国,向郯子虚心求教。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孔子问官。当时孔子年仅二十七岁,在鲁国担任一个小官职,当他听闻郯子在官制方面有着独到且深刻的见解后,认定郯子学识非凡,毫不犹豫地亲自前去拜见,虔诚地向他学习请教。这便是 “孔子问官于郯”“见于郯子而学之” 典故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韩愈在《师说》中曾写道:“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师郯子” 的说法便源于此处。</p><p class="ql-block"> 孔子 “问官” 之后,没过多久,便感慨地对旁人说:“我曾听闻‘天子那里缺失了古代官制,然而有关古代官制的学问都保存在四方的蛮夷小国’,如今看来,这话确实不假。”</p><p class="ql-block"> “问官” 这一历史典故,历经两千五百多年的岁月洗礼,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备受人们珍视。直至今日,它仍是研究古代官制形成以及远古民族演变的重要珍贵资料,宛如一把钥匙,为后人打开了一扇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的大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编钟 编磬</p><p class="ql-block"> 郯城城外,郯城二中在院内挖树坑时发现了三座东周墓葬,随葬品比较丰富,主要有青铜编钟8件、鼎6件,豆12件,鬲6件,瓮9件。该墓的时代为战国早中期,根据随葬编钟、编磬的规格来看,墓主身份当属贵族一级。</p> <p class="ql-block"> 三圣四贤祈福洞</p><p class="ql-block"> 郯子死后,后人建郯子庙、郯子墓、问官祠,聊以凭吊。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郯子庙中塑有“三圣”、“四贤”像,其中“三圣”像为孔子、老子、郯子;“四贤”为颜回、曾参、子思、孟轲,人们对郯子的崇拜之情由此可见。郯子庙为历代文人墨客所礼拜,不少人前来游览拜谒,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大殿前的石柱上的楹联:居郯子故墉纵千载犹沾帝德,近圣人倾盖虽万年如座春风,至今仍为人们吟颂。</p><p class="ql-block"> 古城内专门修建“三圣”“四贤”祈福洞,我想肯定是方便游人拜谒祭祀,先人的品德、智慧以供后人永远传颂。</p> <p class="ql-block">  漫步郯城故城,微风轻轻拂过脸庞,思绪不由自主地飘远。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当年郯子在此治理国家,百姓安居乐业的祥和景象;又好似目睹了孔子风尘仆仆,虚心向郯子问官的场景。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悠悠流淌,而这些古老的故事,却如同夜空中的星辰,始终熠熠生辉,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神秘与魅力。我带着满满的收获,结束了这次走马观花的故城之旅,心中已然开始期待下一次的相逢,更加深入地探寻这座故城的前世今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