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读诗~走近诗人孟浩然

新密市来集镇郭岗小学

解读视频 诗人孟浩然简介 <p class="ql-block">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p><p class="ql-block"> 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p><p class="ql-block">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p> 仕途生涯 <p class="ql-block">1. ‌早年志向与初次求仕‌</p><p class="ql-block"> 孟浩然出生于湖北襄阳,少年时便怀有仕途抱负,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他曾在鹿门山隐居苦读,为仕途做准备。20多岁时,他辞别亲友,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文人墨客,并多次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p><p class="ql-block">2. ‌长安应试与落第‌</p><p class="ql-block"> 40岁时,孟浩然赴长安参加进士科举考试,但最终落榜。这次失败对他打击很大,也让他对仕途产生了更深的失望。在长安期间,他凭借诗才名动公卿,甚至在一次文学沙龙中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两句诗震惊四座,但即便如此,他的仕途之路依然未能打开。</p><p class="ql-block">3. ‌与唐玄宗的误会‌</p><p class="ql-block"> 在好友王维家中,孟浩然偶遇唐玄宗。由于紧张,他在皇帝面前朗诵了《岁暮归南山》中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句,惹得唐玄宗大怒,认为孟浩然在诗中诬陷自己。这次误会彻底断送了孟浩然的仕途机会。</p><p class="ql-block">4. ‌归隐与诗歌创作‌</p><p class="ql-block"> 仕途无望后,孟浩然选择归隐鹿门山,专注于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他的诗歌以五言律诗为主,风格清新淡雅,意境幽远,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他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p><p class="ql-block">5. ‌晚年与影响‌</p><p class="ql-block"> 孟浩然的晚年生活以游山玩水、饮酒作诗为主,他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开拓盛唐诗风”的重要诗人之一。尽管仕途失意,但他的诗歌成就却让他名垂千古。</p> 隐居生活 <p class="ql-block">  孟浩然早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他自幼好学,苦读经史,希望能通过科举入仕,但多次科举失利。</p><p class="ql-block"> 在长安求仕无果后,孟浩然回到家乡,继续过着隐居生活。他在鹿门山与山水相伴,与友人唱和,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山水田园诗。</p><p class="ql-block"> 后来,他也曾短暂出游,游历了许多地方,但最终还是回到鹿门山,直至病逝,在隐居生活中度过了大部分时光。</p> 学生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