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楚霸王(徐州)

随风远行

<p class="ql-block"><b>  几十年来,我坐车经过徐州不下数十次,却一次也未曾停留过。</b></p><p class="ql-block"><b> 徐州古称彭城,是项羽建立的王城。徐州更有6000年文化历史记载,多年来一直让我崇拜向往</b><b style="font-size:18px;">。</b></p><p class="ql-block"><b> 3.22日,我终于如愿以偿的走进了徐州。</b></p> <p class="ql-block"><b>  宝莲寺有近800年历史,享有诸多国内第一称号。它是中国第一座有印度风格的寺庙,建造者祖师法显大师也是历史上第一位西行取经归来的高僧。</b></p><p class="ql-block"><b> 七佛殿是国内最大的大雄宝殿。殿内藏有长37.5米高9.5米的南海观音壁画,是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佛教题材壁画;通天阁高59.8米,是国内最高的佛阁;阁内佛高39.88米,也是国内最高的室内锻铜佛像。</b></p> <p class="ql-block"><b>  宝莲寺建筑群依山而建,盛大恢宏,流光溢彩。 天王殿,大雄宝殿,通天阁通体金碧辉煌,阳光下熠熠生辉。</b></p><p class="ql-block"><b> 三座主殿分列前后三排,每排一左一右又对称各配一所偏殿,更显庄严肃穆,令人心生敬畏!</b></p> <p class="ql-block"><b>  戏马台是项羽灭秦后,在南山之上设计建造的。三十余处建筑,布局匀称,曲径通幽,错落有致,尽显霸气。</b></p><p class="ql-block"><b> 东院是“楚室生春”,西院为“秋风戏马”。北半部有追胜轩、集萃亭、系马桩、乌骓槽、百米长廊等景点。因北半部位置稍显偏僻,所以游览时千万别错过。</b></p> <p class="ql-block"><b> “一座户部山,半部徐州史”,作为徐州第一胜迹的户部山,几乎聚集了徐州所有达官贵人及商贾大户在此安家落户,是徐州城内的风水宝地。</b></p> <p class="ql-block"><b>  户部山月光市集,是集美食小商品于一体的古街。一路走过,美食飘香,各种精美小商品琳琅满目,已成为本地市民及游人休闲消遣的好去处。</b></p> <p class="ql-block"><b>  看了富国街如今的爆火,就禁不住与我们淄博的烧烤相比较。富国街,因旧时街上居住的富户最多而得名。</b></p><p class="ql-block"><b> 现在徐州也是网红城市,又以富国街与回笼窝以及“818”夜市名气最大。街上人满为患,各美食店门前都排起长龙。这里也有不少烧烤店,颇有些淄博烧烤的影子。</b></p> <p class="ql-block"><b>  徐州博物馆是在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时行宫旧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博物馆。展厅内有“古彭千秋”、“大汉气象”、“天工汉玉”、“汉家烟火”、“佣秀凝华”“金戈铁马”、“邓永清收藏书画展”等区域。总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陈列面积1.2万平方米。</b></p> <p class="ql-block"><b>  徐州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汉文化藏品而闻名。三件镇馆之宝分别是金缕玉衣、驮篮山楚王墓出土乐舞俑和八棱石幢。由于被游客里外三层包围,人满为患,拍照极其不易。</b></p> <p class="ql-block"><b> “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是乾隆在徐州为行宫所写的诗句。行宫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园内小桥流水,亭榭秀雅,据说旧址面积达两万平米,乾隆曾三次居住于此,可见乾隆对徐州行宫的喜爱。</b></p> <p class="ql-block"><b>  回笼窝‌老街区,始建于清朝,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b></p><p class="ql-block"><b> 街区内有城墙博物馆、老徐州取水井遗迹、时尚连锁区、民俗文化区、休闲生活区、美食小吃区和精致餐饮区等,具有浓厚的古韵以及浪漫气息,被誉为老少皆宜的网红打卡地。</b></p> <p class="ql-block"><b>  云龙湖东靠云龙山,西依韩山、天齐山。南偎泉山、珠山。三面环山,一面临城。</b></p><p class="ql-block"><b> 湖边广场上高耸的音乐厅造型奇美,与远处的山峦及湖中岛交相呼应,形成了一幅水光潋滟,山影叠嶂,高楼入云的壮观画卷。 </b></p> <p class="ql-block"><b>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这首赞美项羽的诗,说出了无数崇拜项羽者的心声。徐州之行,重温历史,见证了霸王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力拔千钧的英雄气概!</b></p><p class="ql-block"><b> 如若项羽不是太过重情重义, 败走垓下后没有选择自刎,中国历史进程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