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18.4《慢慢来,等风来》

议文

<p class="ql-block">我们面对问题时,那种不自觉地焦虑恐慌,犹如暗潮般从心灵深处涌来。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说——那些深植于人类心理底层的原始恐惧,如同遗传密码般影响着每个现代人的情绪反应。</p> <p class="ql-block">在我的生命成长中,让我第一次意识到产生焦虑的时候是小学时和同学玩五子棋,那时候小孩之间就会有个输赢,我很逃避和人竞争,所以即不愿意学也不愿意玩;中学时候每次学校里开运动会,作为400米中长跑运动员,我是特别紧张的,紧张的一直到起跑前都感觉到要上厕所。后来遇到考试,无论是大考还是小考都会紧张,手脚出汗。从童年五子棋比赛的逃避,到运动会上400米起跑前的紧张,再到考场里湿冷的手心,这些看似个人的焦虑体验,实则暗合着人类对生存威胁的本能警觉。</p> <p class="ql-block">年轻的时候喜欢看小说,每当看到精彩的地方,就会不自觉的放下书出去走走,让心沉寂下来再看。至于为什么,一直都不懂。儿子小学的时候,因为学校里不发成绩也不排名次,我就特别坦然。儿子整个小学阶段我们几乎都是在玩或者玩的路上。初中时,学校开始排名公布成绩,内心的焦虑恐惧,蹭的一下子出来了。每天和儿子不是吵架就是在吵架的路上。</p><p class="ql-block">竞争焦虑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心理机制。我们的大脑仍保留着远古时期对"失败即死亡"的恐惧记忆,当现代社会的考试排名、业绩考核激活这套警报系统时,身体便自动进入战备状态。那个放下小说需要平复心情的少女,正是在无意识中启动着情绪的自我调节机制。这种本能反应揭示了一个真相:焦虑不是弱点,而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保护系统。</p><p class="ql-block">教育比较链如何强化了代际焦虑?当学校取消小学排名时,家长能够保持从容;而一旦重启评价体系,潜藏的竞争意识立即苏醒。这种现象印证了社会评价系统对我们神经回路的塑造力量。从深耕班一到十八班的学习历程,正是一个不断剥离社会期待、回归本真的过程,就像剥洋葱般,每一层泪水都让我们更接近核心的自我认知。</p> <p class="ql-block">弟弟弟妹带着大侄子从日本回国探亲,这几天在和大侄子玩耍的过程中,感受到孩子对于自然、动物以及泥土的热爱,那种天性使然的浑然忘我,我想这是不是人作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本就具备的和谐共处的呼应呢?</p><p class="ql-block">毕淑敏说,凡是自然界中的好东西都是缓慢的,就像太阳一点点升起,花一朵朵开,粮食成熟,细水长流,我觉得慢慢是个很好的词,慢慢成长,慢慢遇见,慢慢看世间沉浮,慢慢看岁月静好。真正的成长需要完整的体验周期。当孩子们经历播种、培育、收获、烹饪的全过程,他们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生命节奏的体悟。这种教育方式与集体潜意识中的自然节律产生共鸣,唤醒了我们基因里对"春种秋收"时间法则的原始记忆。</p> <p class="ql-block">陶行知指出"教育是农业"的比喻,指向了一个被现代人遗忘的真理:所有生命都有其内在的成长时序。观察侄子对泥土的自然亲近,我们看到了人类作为自然之子未被异化的本真状态。这种天性提醒我们,教育不是对抗焦虑的战争,而是回归生命本质的 朝圣之旅。</p><p class="ql-block">在认识自我的道路上,那些焦虑发作的瞬间恰恰成为最好的路标。当我们能说"我看见自己在焦虑"时,便完成了从"被情绪控制"到"观察情绪"的认知跃迁。这种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才是教育最珍贵的馈赠——不是消除焦虑,而是学会与所有情绪和平共处,在集体潜意识的深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韵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