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岸村位于黄山市歙县东南部的北岸镇,距北岸镇政府所在地大阜不到1公里,距歙县县城仅18公里。村内四山环抱,河水流畅,地形如鱼撒网、八卦阵形,背靠来龙山、土地坝,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小溪流入北溪河,形成“两条龙须”的独特地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岸村始建于宋朝,因位于北溪河北岸而得名。古时,华源河流经此地,古人称之为北溪河,因村落位于河道北岸,故得名“北岸”。与之隔河相对的村庄则被称为“南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岸村在宋朝初具规模,明清时期逐渐发展壮大。村内以吴氏宗族为主,吴氏迁入后逐渐成为村内大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岸村旅游资源丰富,现有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宗祠、风雨廊桥(又名北溪廊桥);有建于明清时期、民国时期的古民居百余幢(其中规模较大的20幢左右,中等规模的50多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岸吴氏宗祠始建于明末清初,乾隆年间重建,清道光六年(1862年)再次修缮,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祠堂占地810平方米,是吴氏宗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祠堂坐北朝南,为三进二明堂式。门厅为五凤楼,门前立有一对大抱鼓石,左右有侧门,上置门簪。外檐柱间有木栅门,望柱头刻石狮:八字墙须弥座石刻狮子戏球和大象、夔龙等传统吉祥图案,檐下驼峰、雀替、博缝板等木雕精致;中进享堂有粗硕宏大的月梁、楹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令人称绝的是祠堂内栏板上两组分别刻有《西湖全景》和《百鹿图》的黟县青石雕,古朴典雅、洗练精致,是徽州石雕的一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岸吴氏宗祠是凝聚宗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宗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8年,北岸吴氏宗祠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北岸吴氏宗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岸廊桥又名风雨廊桥,是徽州廊桥中造型最为别致也最为壮观的一座,建于清代中叶时期,该廊桥系3孔石桥,长33米,宽4.7米,高6米,桥廊为砖木结构,高约5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8年5月4日,北岸廊桥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北岸廊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岸廊桥河南北两端廊墙开有对称大门,均有厚木柜可以开关,南端门额书“乡贤里”,北端门额书“谦庵旧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岸廊桥上建廊屋11间,木梁架,通面阔33米,明间较大,进深4.8米,七步架。檐柱和金柱间用单步梁连系。明间东侧设有观音佛龛,内供观音神像,其外墙是砖砌“西流毓秀”匾,匾两侧各有四个长方形水磨砖花格漏窗,玲珑剔透。廊西侧墙上设一排透空水磨砖漏窗,明间为圆窗,可使光线投向神像,造成佛光效果。左右分别为花瓶、贝叶、宝葫芦、书卷形状的漏窗;北边第二间东墙上设一大矩形月洞,内置美人靠飞来椅,也叫观鱼亭,月洞上向外挑出雨披,有撑棋支撑挑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