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净水的美篇

心如净水

<p class="ql-block">游东湖(樱花🌸园)</p><p class="ql-block">3月24月</p><p class="ql-block">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简称东湖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东部,景区面积88平方千米,水域面积达33平方千米。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具有雨量丰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点。景区内有听涛景区、磨山景区、落雁景区和吹笛景区。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秀美、岸线曲折,岛渚星罗,磨山、枫多山、吹笛山,共34座山峰紧紧环绕东湖碧水;有雪松、水杉、樟树共396种、300余万株,被人们称为绿色宝库,这里更是鲜花的海洋,奇花异卉比比皆是,一年四季香飘不断,最具东湖特色</p><p class="ql-block">名称的由来:</p><p class="ql-block">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因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部,故得名。据史料记载与民间口述,在100多年前,东湖属沙湖水系,东湖、沙湖及白洋湖原本相通,并与长江连接,那时整个长江南岸的湖泊面积广大,江湖连通,无人工堤防防御水患,每年夏季长江涨水,或春天水势稍大,江南便至漫淹,江水将沙湖、郭郑湖(今东湖)连成一片,自江岸直抵磨盘诸山一带,尽成泽国,张之洞督鄂期间修筑堤岸,整治东湖水患,武青堤、武金堤、武泰闸、武丰闸先后建成;白洋湖逐渐淤积成小港,东湖与沙湖分离,由与长江相连的天然湖泊成为人工调控的湖泊。民国十八年(1929年),民族资本家周苍柏投巨资兴建东湖西岸的海光农圃,供市民们锻炼身体、嬉戏游乐。建成后的海光农圃占地2000多亩,包括现今听涛景区、东湖宾馆等地</p><p class="ql-block">1949年,武汉解放,当年6月,周苍柏主动将海光农圃献给国家,更名东湖公园。</p><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25日,中南军政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建设东湖公园及东湖养鱼提案》。</p><p class="ql-block">1982年,武汉市启动磨山楚文化游览区建设,相继建成楚城、楚市、楚天台、凤标、祝融观星、楚才园、离骚碑、哲人园等景点。</p><p class="ql-block"> 2006年6月,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正式成立。2009年,为了改善东湖水质,东湖全面退渔。</p><p class="ql-block"> 2016年12月28日,28.7千米的东湖绿道一期建成。2017年12月26日,东湖绿道二期工程建成开放。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地处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的东部,在武汉二环线与武汉三环线之间。</p><p class="ql-block">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1′—114°28′;北纬30°30′—30°37′。</p><p class="ql-block">气候与水文:</p><p class="ql-block">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有雨量丰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点。</p><p class="ql-block">东湖水系流域面积190平方千米,湖长11.3千米,最大湖宽10.3千米,岸线总长121.7千米,多年平均水深2.61米,最大水深4.8米,平均水位19.55米,历史最高水位20.06米,最低水位19.05米,湖面面积33.9平方千米,由郭郑湖、汤菱湖、小潭湖、团湖(雁窝湖)、后湖(鹰窝湖)、筲箕湖、庙湖和菱角湖、喻家湖、天鹅湖、水果湖等11个湖泊构成,其中郭郑湖为主湖,并通过沙湖港、青山港与沙湖、杨春湖、戴家湖等相通,构成一个小型湖泊水系。湖水多年平均温度为18.4℃,流速较小,为5厘米/秒~10厘米/秒,最大流速17厘米/秒,湖流方向不定,不同方向的湖流最终都流向主湖郭郑湖。湖水的主要来源为湖面降水、地表径流、城市污水和地下水补给等。湖水的输出主要为蒸发、景观娱乐和农业用水等。</p> <p class="ql-block">心心念念,想去武汉大学看樱花,结果一行9家人提前3天都没有预约成功“全军覆没”。退而求其次,今天一行赶往东湖磨山樱花园,总算不虚此行,对大家算是一个安慰。这个位于东湖梅园近旁的国家5A景区东湖磨山景区南麓,占地260亩,有樱花树10000多株。园内种植的第一批樱花由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赠送给邓颖超,再由邓颖超转赠武汉东湖。绝大部分樱花是中日双方1998年共同投资栽种的。武汉东湖磨山樱园与日本青森县的弘前樱花园,美国的华盛顿州樱花园并称为世界三大樱花之都。景区对老年人很友好(60-65周岁)半价(30元),65岁以上免票[强][强][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