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郑秉祁老人:岁月里的温暖与教诲(作者:陈红旗)

郑波CITY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在清明节的脚步悄然临近之时,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淡淡的追思与怀念。陈红旗老师怀着深情厚谊,为纪念我的父亲精心撰写了这篇饱含真挚情感的文章 。这不仅是文字的汇聚,更是一份珍贵情谊的见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我满心皆是感激,小心翼翼又满怀敬意地将这篇文章刊登出来。父亲虽已远行,但他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仍时常浮现于我的心间。在他在世的岁月里,日常交谈中,陈红旗老师的名字总是频繁出现。父亲对陈红旗老师满怀敬重与欣赏,那些讲述他们过往点滴的话语里,满是对这份友情的珍视。他们或许曾在某个暖阳下促膝长谈,或许曾在困境中相互扶持,这份纯粹而深厚的情谊,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也被陈红旗老师细腻地写进了这篇文章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郑波 2025、3、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和郑秉祁在我原蟠桃宫的画室里交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在蟠桃宫的画室为郑秉祁画像</span></p> <p class="ql-block">  在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生命的旅程。在我心里一直牵挂着一位老人,平常的时候,我们互相通着电话,问寒问暖,聊着家常。每逢过年,慈善的老人总会带些土特产给我;我也会带些年货给老人,这样我们持续联系了十多年。这位老人就是郑波的父亲郑秉祁,他便是我心中那颗无比温暖的星,十多年来,我们的情谊跨越了时间与空间,每一个回忆的片段,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无尽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那是2008年9月,我与郑波、朱世伟、刘一意共同租下潘桃宫交警宿舍一楼的室内停车场,打造了属于我们的艺术天地。我住在第一间,中间是朱世伟和刘一意的工作室,最里面的是郑波的《城市档案》杂志社和刘一意、郑波共同创办的“太阳鼓”银饰品牌。这里虽不大,却汇聚了梦想与热情,曾在里面工作过的有摄影家夏君辉、胡旭东,画家杨毓麟、周亚军等,后来黔艺坊的唐勇,导演郑平也把工作室搬到了这里,在当时它已经是贵阳有名的一个艺术区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城市档案》杂志办得红红火火,备受读者欢迎!杂志社和“太阳鼓”银饰品牌人多的时候有40多人,大家忙得团团转,著名的歌星、明星进进出出络绎不绝。杂志每月发行一期,每期封面都刊登一位演艺明星,内容多半是中国的时尚圈、艺术圈、商界企业家、贵州风貌及民风民情,每期还专门介绍一位国内的画家。在南航飞机上、在贵阳机场、在贵阳星级酒店、高端会所、商场、酒楼等,都能见到《城市档案》杂志。</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郑波,总是背着满满当当的黑色双肩包,脸上洋溢着笑容,手中的相机记录着生活的美好。他平常上班时,都会先到我工作室坐一下,高高的个子,红彤彤的脸颊,笑咪咪的,每次来都会在我工作室拍几张照片就走。而我每天下班后也会跑到他的工作室去坐一会,他总是热情地倒上一杯热腾腾的红茶给我喝,我与他的日常往来,成为了那段时光里最温暖的注脚。</p><p class="ql-block"> 一次,在郑波的工作室中,我偶然翻开一本《城市档案》杂志,上面介绍的一位苗医老人深深吸引了我。他身形清瘦,眼神中却透着矍铄与智慧,这位老人还到过新加坡、美国、日本、台湾去讲学苗医文化,我很诧异!后来我才知道,这位老人便是郑秉祁。我自幼在医院环境中成长,对中医有着别样的情愫,几次阅读《黄帝内经》,并固执地认为那就是一本绘画良书。那一刻,我便满心期待与这位老人相见,我告诉郑波,等他父亲来贵阳时一定让我见见。</p><p class="ql-block"> 初次见面,郑老的和善如春风拂面,瞬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他耐心地向我讲述苗医知识,那关于虎口穴位食指掌骨对应身体部位的讲解,至今仍在我耳边回响:“骨头的上端部分管头部,中间部分管胸腹,下端部分管脚。身体哪里疼痛,在这根骨头上就会有反映,常按摩这三个穴位,能治百病。”我好奇地尝试,那奇妙的反应,让我对苗医的神奇有了更深的体会。</p><p class="ql-block"> 当我提出为他画像时,郑老欣然应允。一天早晨,郑老来到我的工作室,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挺拔的身躯上。他端正地坐在椅子上,双手稳稳地放在膝关节上方,逆着光,眉弓与鼻梁勾勒出坚毅的轮廓,炯炯有神的双眼藏着岁月的故事,平整的双肩反射出光线,长长骨节的双手紧紧有力的放在大腿上,我迅速拿起画笔,将这珍贵的一刻定格在画布上。</p><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我们成为了忘年之交。电话里,我们畅谈中医、养生、书法,而更多的,是关于郑波。郑老总是带着担忧与关切,叮嘱我提醒郑波注意身体,早点休息。那一句句质朴的话语,饱含着一位父亲深沉的爱,让我深深动容。</p><p class="ql-block"> 郑老与我的父亲都热爱书法,一个擅长楷书演变,一个钟情隶书。两位老人因书法结缘,相互交流、互赠作品,那惺惺相惜的情谊,如墨香般在岁月里流淌。与郑老相处的时光,总能让我感受到历经岁月沉淀后的豁达与平和,他的人生智慧,如同宝藏,让我不断汲取成长的养分。</p><p class="ql-block"> 疫情期间,我们的电话从未间断,彼此的问候成为了那段艰难时光里的温暖慰藉。他告诉我,自己一直未感染新冠,身体尚好。然而,命运却如此无常。2023年6月1日,郑波颤抖的声音传来:“父亲走了!”那一刻,我的世界仿佛瞬间凝固。前几日还在通话的老人,怎么就突然离开了?得知他因感染新冠,肺部感染恶化,最终没能战胜病魔,我的心被无尽的悲痛填满。</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与肖莉匆匆赶到凯里,只为送老人最后一程。看着他安静地躺在那里,我仿佛又看到了他慈祥的笑容,听到了他亲切的话语。愿这位善良的老人,在天堂安息,他的音容笑貌,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陈红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二零二五年三月二十四于师大吟峰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为郑秉祁老人画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和郑秉祁老人在画室交流很愉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陈红旗‌,笔名陈弘,著名油画家,1959年12月生于山东淄博。198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油画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陈红旗的创作主要集中在油画,尤其以描绘岜沙苗寨的题材著称。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陈红旗与岜沙苗寨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自1992年第一次到访岜沙以来,他每年都会前往岜沙进行创作,累计创作了大量以岜沙为背景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岜沙独特的原生态文化,还吸引了众多学者和艺术界人士的关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陈红旗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还体现在他对岜沙文化的记录和传播上。他的作品和岜沙红旗美术馆的建立,使得岜沙文化得以更好地展示和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杂志媒体对郑秉祁老人的专访报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郑秉祁老人荣获的部分荣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郑秉祁老人和妻子金胜华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郑波,苗族,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副会长、贵州省省管专家、国家二级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资深广告设计师、民族文化学者、诗人。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特聘研究员,贵州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贵州省广告协会理事,贵州省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贵州省装饰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黔东南民族画院名誉院长,凯里学院客座教授,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民艺学院专业发展顾问、设计大师工作室负责人,贵州省青年联合会第七届、八届副秘书长,优秀春晖使者,《城市档案》杂志创始人,“太阳鼓”银饰创始人,曾策划创办(中国)民航广告媒体联盟,并任秘书长、副会长,平面设计作品在全国及国际性设计专业比赛中获奖百余项,荣获“亚洲艺术设计贡献奖”。绘画作品多次应邀参加中、日、韩名家艺术邀请展。诗歌作品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荣获奖项逾40项。曾主持中国民航广告媒体联盟、贵州通源汽车、黔五福、两相依卫生巾、太阳鼓银饰、《城市档案》、《新主流》等多个商业品牌的策划设计与整合营销项目,并取得较好的市场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b>郑波工作室</b></p><p class="ql-block"><b>贵阳市区:</b></p><p class="ql-block">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正新街31号恒生大厦16层5号</p><p class="ql-block"><b>凯里工作室:</b></p><p class="ql-block">贵州省凯里市凯开大道1009号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3楼</p><p class="ql-block"><b>凯里民族服饰展厅:</b></p><p class="ql-block">贵州省凯里市凯开大道1009号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2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