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潜口民宅、西溪南古村落。

苹果树

<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20-25日,我们参加了东港海涯旅行《瑞享徽篁》6日游旅游团(大连领队张兰15149883444、黄山地导邵海13305595538)。我们游览了黄山、千岛湖、徽州西溪南绿野仙踪古村落、徽州潜口镇古民居、徽州(歙县)古城、徽州黎阳古街、黄山屯溪老街、江西婺源篁岭、黄山宏村等9个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本美篇安徽潜口民宅景区、西溪南古村落组成。(文字来至网络,苹果树整理)</p> <p class="ql-block">  一、潜口民宅</p><p class="ql-block">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紫霞山麓,地处宁、赣、沪、杭进入黄山之要道。它是一座古建筑专题博物馆,由国家文物局投资兴建,由明园和清园两部分组成,分别于1990年和200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潜口民宅集中保护了明清时期最具典型的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亭、古桥、古戏台等24幢古建筑,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被誉为“我国明代民间艺术的活专著”和“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的典范”‌,是国家5A景区。</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安徽潜口民宅的主要景点包括明园和清园,以及方氏宗祠坊、乐善堂、司谏第、曹门厅等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明园</p><p class="ql-block"> 是潜口民宅博物馆的一部分,建于1990年。明园占地26亩,依山而建,仿照明代徽州山庄的布局,园内古民宅错落有致,茂林修竹间仿佛时光倒流。明园的大门由三开间门廊组成,门楣上“潜口民宅”四个大字由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亲笔题写‌。</p><p class="ql-block"> 明园内汇集了明清两代徽州最具代表性的民宅、祠堂、牌坊等建筑,时间跨度从明早期至中后期。</p> <p class="ql-block">  清园</p><p class="ql-block"> 是徽派建筑的代表之一。清园主要由清代民居建筑群组成,通过整体搬迁和集中保护的方式,将分散在徽州各地的典型清代民居集中保护,形成了具有清代特色的古街道布局‌。</p><p class="ql-block"> 清园内的建筑各具特色,展示了清代徽派建筑的独特风格。代表性的建筑包括诚仁堂、义仁堂、古戏台等。诚仁堂是清代徽商富豪金氏兄弟的住宅,具有典型的石库门、马头墙、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特点‌。义仁堂又称程家祠堂,建于清康熙五年(1667年),其精巧的布局和独特的装饰展现了古代建筑的魅力与智慧‌。古戏台则是清代后期砖木结构两层建筑,曾是无数精彩戏曲上演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清园内还有前店后坊的“万盛记”、在民居侧旁设置私塾的“汪顺昌宅”、普通百姓的住宅“洪宅”、官宦的住宅“畊礼堂”、清末地主的住宅“程培本堂”以及徽州唯一留存的“收租房”等建筑‌。这些不同阶层、不同用途的建筑各具特色,置身其中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清代徽派建筑特点和民间生活‌。</p><p class="ql-block"> 潜口民宅清园不仅是建筑艺术的展示,更是了解清代徽州社会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方氏宗祠坊</p><p class="ql-block"> 是徽州古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建于明代,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石牌坊,兼具宗族文化与建筑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方氏宗祠坊采用徽州传统石牌坊形制,以青石砌筑,四根方形石柱支撑,顶部为歇山式楼顶,檐角起翘,整体庄重典雅。牌坊通体雕刻精细,枋额、柱础等部位饰有仿木结构纹样,体现明代徽派石雕技艺。</p><p class="ql-block"> 坊上浮雕图案以祥云、瑞兽、花卉为主,枋心刻有“方氏宗祠”字样,两侧辅以卷草纹饰。雕刻手法细腻,线条流畅,既彰显宗族地位,又蕴含祈福纳吉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  该坊为方氏家族祭祀先祖、凝聚宗族而建,是徽州宗法制度的实物见证。潜口民宅作为明清民居博物馆,方氏宗祠坊与其他民居共同构成徽州古村落的完整文化生态。</p><p class="ql-block">‌ 牌坊作为徽州“忠孝节义”伦理观念的载体,反映了明代徽商兴盛背景下宗族势力的强化,以及儒家礼制与建筑艺术的深度融合。</p><p class="ql-block">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修复后保存完好,是研究徽州古建筑、宗族文化及石雕艺术的重要实例。</p> <p class="ql-block">  乐善堂‌</p><p class="ql-block"> 又称“耄耋厅”,是明代中叶建造的一座砖木结构厅堂建筑。乐善堂是汪氏宗族的一支祠堂,主要用于供老人娱乐和议事。该建筑为二进三开间,采用抬梁式木构架,青砖青瓦,徽派马头墙,厅内木构架用材宏大,以大方砖铺地,小厅设水池,既有庄严感又具有亲切感‌。</p><p class="ql-block"> 乐善堂的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明代徽派建筑的典型特征。其木构架用材宏大,雕饰精美,展示了徽派建筑的精湛工艺和艺术价值。乐善堂不仅是宗族聚会和老人娱乐的场所,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徽州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乐善堂所在的潜口民宅博物馆是一个展示徽州明清两代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博物馆从歙县和潜口的百余座明清建筑中精选出10座,严格按照“原拆原建”的原则进行保护和展示。博物馆内的古建筑群包括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等,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的典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司谏第‌</p><p class="ql-block"> 位于潜口民宅明园,是徽州潜川汪氏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为祭祀汪善所建的家祠。司谏第是一座三间二进砖木结构四合院式厅堂建筑,面阔8.56米,进深13.83米,建筑面积122.5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汪善是潜川汪氏金紫族的九世祖,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考中进士,曾任吏科给事中,因弹劾不避权贵而闻名。司谏第得名于其官职“吏科给事中”,寓意为“司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司谏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登记为集体财产,20世纪60年代起被用作粮食加工厂,导致部分建筑受损。尽管整体受损严重,但其木构架保存较为完好,具有典型的明代厅堂梁架构造,保留了宋元建筑的遗风,是研究徽州斗拱演化的珍贵实物‌。1981年,司谏第被公布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6年进行易地搬迁保护‌。</p><p class="ql-block"> 潜口民宅是徽州明清时期古民居的缩影,汇集了各类徽派建筑。司谏第作为其中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展示了徽州传统建筑的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曹门厅‌</p><p class="ql-block"> 是潜口民宅中的一个重要建筑,原为汪氏敦本堂的分祠,堂屋被毁后仅存门厅五间及廊庑。曹门厅通面阔19.75米,进深12.5米,平面呈凹形,中间为天井水池。其构造特点包括阑额上加用补间铺作,以栌斗出双抄五铺作,一跳头并出45度斜拱承檐槽,以代令拱。拱头卷杀分瓣苍劲有力,体现了明中期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曹门厅不仅在构造式样上体现了明中期的特点,还在一些构件上沿袭了宋、元以来的“禅宗样”古法,如把大斗凹角刻作凹人的海棠瓣,宋法称为“讹角斗”;有的在大斗下加垫板,古称“照板”等‌。这些特点使得曹门厅在徽派建筑中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曹门厅的建筑规格较高,原因在于其主人汪氏族人在明朝时连续出现了三个武状元,得到朝廷的特许,使其建筑规格比孔庙还要高。然而,曹门厅在历史中毁于一旦,如今仅存的大门部分仍能显现出其曾经的奢华‌。</p> <p class="ql-block">  二、西溪南古村落</p><p class="ql-block"> 不仅是一个4A级景区,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它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是一个免门票的景区。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徽派建筑,如白墙黑瓦、马头墙,展现了精致的木雕和石雕。村内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缓缓流过,旁边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西溪南古村的自然环境也非常优美,村子周围有大片的湿地和森林,空气清新,尤其在春天和夏天,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一个天然的氧吧‌。</p> <p class="ql-block">  西溪南古村落,原名丰南,始建于后唐,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古村落内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面积达30万平方米,包括老屋阁、绿绕亭、望山亭等众多古迹等。</p> <p class="ql-block">  1. 老屋阁:</p><p class="ql-block"> 老屋阁是西溪南古村落中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建于明代中期,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建筑整体保存完好,内部结构复杂,雕刻精美,展示了明代徽派建筑的高超技艺。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古代建筑的精美与宏伟,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深邃。</p> <p class="ql-block">  2. 绿绕亭:绿绕亭是西溪南古 村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于清代,位于村落的中心位置。亭子四周环绕着绿树和溪水,环境优雅宁静。游客可以在这里休息、拍照,享受古村落的宁静与美丽。绿绕亭不仅是游客的休憩之地,也是欣赏古村落全景的绝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  3. 望山亭:望山亭位于西溪南古村落的北部,是一座两层高的亭子,建于清代。亭子内部结构简洁,外部造型优美,站在亭子里可以俯瞰整个村落的美景。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村落的宁静与壮丽,欣赏到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4. 溪边街巷:西溪南古村落的街巷布局独特,多为青石板铺就,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店铺和民居。这里的街巷蜿蜒曲折,仿佛一条时光隧道,带领游客穿越回古代,给人一种宁静与古朴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西溪南古村落,心情仿佛被一层淡淡的墨香与历史的沉淀轻轻包裏,每一步都踏在了时间的脉络上,静谧而又深远。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斑驳地洒在青石板路上,光影交错间,古村的每一砖一瓦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生怕惊扰了这份沉睡干年的宁静。沿着蜿蜒的小径深入,两旁是郁郁葱葱的古木和错落有致的徽派建筑,白墙黛瓦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雅致,宛如一幅精致的水墨画卷缓缓展开。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花草的清新香气,偶尔几声鸟鸣清脆悦耳,更添几分空机与灵动。</p> <p class="ql-block">  走累了,便在村中小憩。与三两村民闲话家常,那份淳朴与热情,让我们心生暖意。望着潺潺流淌的小溪,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平和与满足,仿佛所有的烦恼都随着溪水远去,只留下心灵的宁静与自由。</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余晖洒满整个古村,金色的光芒给古老的建筑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西溪南显得更加古朴而迷人。此刻、心情变得异常兴奋,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无限遐想,也有对眼前美好景象的深深珍惜。在这里,时间仿佛被拉长、让我们忘却尘器,只想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让心灵得到一次真正的洗礼与归宇,我们用手机留下这份美好,留给将来永远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