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风物冠南方------2025冬游潮汕之三

杜良怀

<div>&nbsp;“地平如掌树成行,野有邮亭浦有梁。旧日潮州底处所,如今风物冠南方。”<br>宋代诗人杨万里来潮州,写下这首《揭阳道中》,感叹潮州已经见不到从前的荒凉险恶景象,风光景物如今称冠岭南。<br>九百年过去,我们再来看岭南文化中独树一帜的潮州风物。</div> 青龙古庙 韩江南堤上的青龙古庙是元月六号培生带我们去的第一个地方。<br>4年前和秋丽来潮州,时间紧没去青龙庙,可听培生的弟弟培鸿声情并茂地描述过青龙庙的来历、掌故和它在潮州百姓中的崇高地位。<br>同为秋丽知青伙伴的培鸿更是个不折不扣的潮州通。<br> 青龙古庙是潮州千年兴盛的历史记忆和历代民间的信仰寄托。<br>建于北宋的青龙古庙又称安济王庙,潮州人称“大老爷宫”。<br>潮州地处闽越,古有蛇神崇拜,将青蛇视为青龙,建庙祭祀。宋徽宗年间闽、粤、赣水神获封“安济王”,于是潮州青龙庙又名安济王庙。<br>青龙庙始建年代不详,约建于宋代,历代迭次修葺,1960年代因韩江南堤改造被拆,1994年在香港、南洋潮侨的倡议和助力下重建。<br><div>重建的青龙庙融合了潮州传统工艺,如嵌瓷、金漆木雕等,展现了潮州民间艺术的精湛技艺,相当精美,。<br></div> <p class="ql-block">拆前的青龙庙,图片来自“潮州王伉文化传统研究会”</p> “大老爷”是三国时期蜀汉永昌太守王伉的尊称,因守土护境,忠勇爱民,死后奉为神,当地建庙享祭。 明代潮州人谢少沧在云南为官,生死关头遇救,据说是王伉显灵,谢回潮州时将王伉神像带回家中供奉,屡现神迹,遂请入谢氏世族宗祠供乡民祭拜。<br>后韩江发大水,官府遍请神灵均无效果,乡民将王伉神像请上南堤,洪水退去,当年潮州大丰收,于是王伉神像被请入青龙庙,成为主座神明,号“安济灵王”。由此青龙庙尊奉的安济王由水神演变为王伉大老爷,青龙庙正厅也被称为“大老爷宫”。<br> 门前对联为:船为梭,横织江中锦绣;塔作笔,仰写天上文章。何等气势! 大老爷神像两侧是大夫人和二夫人坐像,这两位夫人的来历有各种传说故事,也是民众敬奉的神明。 正厅一侧是仙师殿,留传下来的说法是“未有王伉公,先有三仙师”,早在北宋时期有三位道长来潮州为民众祈雨消灾,入祀青龙庙的时期早于王伉。 正厅另一侧是官厅,厅前供奉谢少沧牌位。<br>青龙庙中祭祀的还有宋朝来潮州颁布敕封“安济圣王”圣旨的钦差“舍人爷”;潮州谢氏家族中第一个考取功名的“进士爷”谢庸庵,“举人爷”谢少沧;“福德公婆”,生前有功于潮州百姓死后被奉为土地神的张福德夫妇;“花公花妈”,潮汕地区特有的儿童佑护神。<br> 青龙庙是潮州民间信仰的综合载体,要了解潮汕文化的渊源传承可以从这里开始。<br>文化学者王鲁湘参观过青龙庙说:“信仰是一切民族之母,也是一切民间艺术之根,在潮州,我们所知道的潮州的金漆木雕,潮州的潮绣,潮州的嵌瓷,包括潮州剧,还有潮州的大锣鼓,这一切如果离开了潮州民间的‘老爷信仰’,我们就没有办法对他做一个真正深入的了解。”<br> 青龙庙入口右侧有潮州王伉传统文化研究会设置的“文化传承展示馆“,王伉传统文化研究会汇聚海内外潮人力量,负责安济王庙的日常运营和建设维护,组织青龙庙会活动。<div>馆内有两个展厅,有介绍青龙古庙历史渊源、民俗文化的文史资料,展出了潮州木雕、潮绣、手拉壶、麦秆画、瓷板画等工艺精品。<br>馆内人员热情地向我们细致介绍和讲解了展品和潮州文化的传承。<br></div> 看了展示才知道,只有三个区县,常住人口不到300万人的潮州,从市、省到国家级的非遗文化遗产竟达100多项。<div>资料显示:截至2025年3月,潮州市共有31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位列广东省前茅。<br></div> 其中最有名、规模最大的是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四的“青龙庙会”吧。<br>据学者推断,青龙庙会始办于清乾隆年间或更早,兴盛于民国,一度中止。2014年,间断了64年的潮州青龙庙会首次恢复巡游。<br>各地都有庙会,而潮州青龙庙会规模和声势之大却国内罕见。<br>安济圣王、大夫人、二夫人神像出巡,英歌舞、舞龙舞狮、潮州大锣鼓等表演队紧随其后,2千多人的巡游队伍长达2公里,从青龙庙出发途经牌坊街、镇海楼、开元路等中心城区,沿途展示各种潮州民俗及工艺,4个小时的文化踩街,蜿蜒数公里,形成一幅流动的“非遗长卷”。<br>庙会前海外潮侨纷纷返乡,庙会时全城空巷,30多万人沿途围观,说是“文化的盛会、民俗的欢庆、潮人的节日”名副其实。<br> <p class="ql-block"> 图片源自网络</p> 两次来潮州都没遇上庙会的日子,真想去目睹盛况,已邀约了良平和珠海的汤仪、简兄正月二十四之前去潮州,培生说看的人太多太多,要提前在街边抢占位置,而且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坚持站立4小时恐难承受。秋丽极力劝阻,汤仪在网上预定住宿地,城内宾馆全是天价,我们住过的柏曼酒店房费翻了三倍。<br>犹豫后没去。<div>会去的,等芦总编来惠州和他同去潮州看庙会。<br></div> 广济桥 离开青龙庙,驶过韩江大桥,到达培生当天安排的第二个游览地韩文公祠。<br>潮州兴盛,韩愈功居榜首,受到潮州人千年景仰,即来潮州不可不参谒韩祠。遗憾的是那天大门紧闭,不能进入,留影而去。<br> 从韩祠步行约百步到广济桥东端。 潮州的文化名片,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始建于南宋(1171年),最初为浮桥,后建梁桥与浮桥结合。明朝中期(1513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即十八只梭船与二十四个桥墩相连的独特格局。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广济桥横跨韩江,是古代广东通向闽浙的交通要津。传说韩愈侄孙,八仙过海中的韩湘子与潮州广济和尚分别在东西岸斗法造桥,又称湘子桥,潮州八景之一的“湘桥春涨”由此得名。<br>现在潮州的中心城区也名之为湘桥区。<br> 图片源自网络 广济桥全长518米,由东西两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成,中间浮桥长97.3米,可根据需要解开,让出航道,成为可分可合的活动桥,展现了中国古代桥梁工程的智慧,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br>桥上建有30座形态各异的楼台亭阁,形成“廿四楼台廿四样”的独特景观。<br> 1988年广济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至2007年进行了全面修复,成为旅游观光步行桥,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br>每天上午10点浮桥与石桥连接,断航,游客过桥,下午5点半,浮桥收起,通航。“过河拆桥”的独特景象,吸引了众多游客观赏。<br> 广济桥收费20元,60岁以上免费。培生再三提醒过桥后不要上岸,原路返回,车停在此岸边,他在茶馆品茶等我们返回,再进行后续活动。<br>我们理解有误,以为既然享受免费,出来合个影再上桥就是,谁知广济桥的规定是每天只能有一次优惠,下桥后再上桥就必须照章购票。<br> 近20人的队伍,不想花几百元的冤枉钱过桥,打电话培生,他气得一个劲责备却也无奈我们这群不听招呼的武汉客,只好带车过江来桥西的广济楼接我们。<br>随叫随来,这是包车游的优势。<br> 再次驶过韩江,回到广济桥东头,这里有家培生信得过的“潮州三宝”专营店。<br>所谓潮州三宝是当地著名土特产,指的是老香黄、老药桔、黄皮豉三种有健康养生功效的中药材制品。据称能消食去胀、止咳润肺、排毒养颜、生津止渴、驱风去瘀、清心舒气等。<br>60元一盒,带回送亲友是不错的礼物。<br> 行车到八景之一。宋代始建的“龙湫宝塔“,四年前我和秋丽曾来过,这次又不知何故关闭拒客, 培生指路进入以牛肉著称的官塘镇,午餐于“口乐福火锅店”。 潮汕地区的牛肉火锅可追溯到南宋时,成名于20世纪40年代,牛骨清汤和白萝卜做锅底,能尝到牛肉的原味,潮州美食讲究“大味至淡”,牛肉现宰现卖现下锅,吃的是个“鲜”字。<br>这家火锅店门面简朴,好吃,不贵,食客全是本地人。没有培生带路难以找到这样处于僻静之地却又物美价廉的餐厅。<br> 开元寺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明皇诏令全国选十大州郡建开元寺,其一的潮州开元寺成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br>午餐后我们先去的是开元寺泰佛殿。<br> 位于韩江大桥东侧笔架山南麓的开元寺泰佛殿是和开元寺隔江相望的独立寺院。<br>泰佛殿由开元寺方丈定然法师发起,旅泰侨领谢慧如捐巨资建造于1992年。<br>潮州华侨多达千万,有统计数字说海外华人中潮州人占五分之一。而在东南亚各国中泰国潮裔人数最多,声势最强,去年我和汤仪、简兄去泰国游览过郑王庙,建立吞武里王朝的郑王大帝郑信就是潮人后裔。迄今潮裔仍具有左右泰国政治和经济局势的势力。<br> 开元寺泰佛殿仿泰国云石寺而建,尽显泰国风情,既是中泰文化的交融,也是泰国潮人支持家乡建设的见证。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图片源自网络 过韩江桥至西湖公园,人下车,车开走,步行约百米进入开元寺。 被称为“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的古刹至今已有1260多年的历史,仍坚守着闹市中的一方净土。<br>开元寺内是一组较完整的宫殿式四合院建筑群,屡经各代修建,兼有宋、元、明、清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br>潮州开元寺是中国现存四大开元古寺之一,也是岭东佛学院所在地。<br> <p class="ql-block"> 下图源自百度</p> 牌坊街 开元寺到古城中心太平路的牌坊街很近,步行也就10分钟。<br>牌坊街外接广济门城楼、广济桥,内连开元寺、己略黄公祠、许驸马府及以甲第巷为代表的古民居群落,形成一个反映潮州历史风貌、人文环境和经济生活的文化旅游中心区。<br>和广济桥一样,到潮州也必须要去牌坊街。<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示意图源自网络 中国古代树牌坊是光宗耀祖了不得的盛事,够资格树牌坊的也必是功名显赫的家乡贤达。太平路上的牌坊始于宋而盛于明清,据记载多达39座。<br>清末民初,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引入潮州,太平路、东门街也逐渐改造成骑楼式商业街,与明、清石牌坊共存,构成了国内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br>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因整治城市交通石牌坊被拆除殆尽。<br>本世纪初潮州市投入巨资修建恢复。修复后的牌坊街全长近2公里,复建牌坊23座,牌坊为全石结构,工艺精致、古朴大方,雕有飞鸟走兽、人物花草,和出自名家手笔的额刻及对联。<br>在每座牌坊前培生都能为我们讲述它内含的故事。<br> 牌坊街骑楼店铺展示和经营潮绣、手拉壶、陶瓷、工夫茶,以及潮州三宝、牛肉火锅、粿条、甘草水果等潮式美食,成为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特色小吃等为一体的文化街。<br>走一趟牌坊街能了解到潮州古城的前世今生。<br> 回到下车的西湖公园,似乎永远不累的培生又提议去广济楼看灯光秀,众议隔日。回酒店,晚餐仍是那家“阿文小炒”,另去培生指点的名店买了潮州十大美食之一的“潮州卤水鹅”佐餐。 特别高兴的是培生的弟弟培鸿赶来一聚,他还像4年前一样滔滔不绝地讲述人文掌故,去过了青龙庙的我有了更多的共鸣。 龙湖古寨 元月7号是我们来潮州的第三天,培生安排去龙湖古寨。<br>现今潮州市的行政区划很简单,只有湘桥区、潮安区、饶平县二区一县,龙湖古寨位于潮安区,距我们住的湘桥区酒店约15公里。<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潮州区县略图 龙湖古寨是个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千年古村,始创于宋,围寨于明,繁盛于清,明嘉靖年间,为防御倭寇侵扰,筑寨自卫,因而称寨不称村。<br>至今保留有寨门与周围的小段城墙。<br> 宋时龙湖寨地处韩江出海口,是潮州水运物资集散地和商贸活跃的墟市。后海岸线南移,清末汕头港崛起,成为通商口岸,龙湖海运功能退化,变成内陆镇,商贸逐渐衰落。<br>缺少了商业利润支撑也就不会拆旧建新,潮汕又有不能随便拆改祖屋的传统观念,故能较完整保存龙湖寨全盛时期的风貌,从而成为潮汕地区从农耕时代到商业时代历史变迁的物证。<br> 龙湖古寨是潮州少有的姓氏繁多、宗派林立的杂居聚落,其规模之大像一座在发育期夭折的城市。<br>在“三街六巷”间,宗祠、家庙百余座,民居数百座,名宦府第和商贾富绅豪宅100多座,包含了宋代、明代、清代和中西合璧的华侨建筑,是潮汕地区所有民居样式的总汇。<br> 寨中的“方伯第”、“进士第”、“探花府”、“绣衣第”、“许氏宗祠”、“龙湖书院”、“天后宫”等都有看点,这些古建筑,荟萃了木雕、石雕、贝雕、嵌瓷、彩绘、贝灰塑等潮州民间工艺的精华。<br>龙湖古寨入选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br> 寨中有座黄氏宗祠,因有“天下黄姓出江夏,万派朝宗江夏黄”一说,江夏媳妇姚玉萍学妹和家在江夏的良远弟尤其感兴趣。 寨中有中国少见的尊奉老师的“先生祠”和祭祀女姓的“婆祠”。两位优秀女在潮州唯一的女性祠堂前合影留念。 离开龙湖寨后在沙溪镇“老猫牛肉火锅”午餐。<br>牛肉丸、白萝卜锅底,送生粿条和生菜,味美价廉,又是培生为我们的精选。<br> 古城夜色 午后计划泡温泉。潮州有优质温泉,但去的地方是个温泉游泳池,费用低,10元,设施简陋,舍弃。<br>二次去韩山下的韩文公祠。依旧闭门拒入,看来是为了迎接春节旅游高峰而内部修整。<br>在我的提议下,车回柏曼酒店,人再走广济桥,进广济门,再逛古城,晚上看著名的潮州灯光秀。<br> 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的广济门城楼面对广济桥,是潮州古城七座城门楼之首,也是潮州古城标致性建筑。广济楼历代均有维修,近代又经过了1931年和2022年两次重修。<br>楼高三层,仿宫殿建筑,登楼可眺望广济桥、韩江、韩山。<br> 暮色中进牌坊街。头天我们从开元寺方向进入,看了大部分牌坊,现在走东门街,才算见识了完整的牌坊街。<br>有数不清的街巷通往牌坊街,外地旅游者想一一走遍是不可能的。<br> 来潮州总要尝尝牌坊街的特色,广州女中和武汉女中的姐妹们找了家蚝煎店晚餐,听闻潮州蚝煎外酥内嫩,蚝肉鲜美多汁,是潮汕地区受欢迎的美食。<br>良平吃海鲜过敏,杜家人和喜林夫妇在培生指引下另选了家小店用餐。 餐后街上华灯璀璨,广济楼、桥流光溢彩,古城夜色有迷人的情韵。 本想看“潮州灯光秀”,平日每天晚8点有一场10分钟的灯光秀,周末还有9点的第二场。可是停了!看告示是当天停的,理由是检修。<br>又是为了即将到来的春节做准备吧?这次关门维修的多了点,韩文公祠、己略黄公祠、卓总兵府------遗憾,没有不留下遗憾的旅游。<br>和夜色中的广济桥合影,也是告别。<br> 再别潮州 元月8号上午离开潮州返回惠东巽寮湾,陪了我们三天多的培生赶来送行,辛苦了,培生友,期待能在武汉相聚。 <p class="ql-block">四年前告别过,这次“再看风物冠南方”后再别潮州,感受最深刻的是历史文化特色的传承,使以潮州为根底的潮汕文化至今仍然是“中华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花”。</p><p class="ql-block">百赏不倦。</p><p class="ql-block">2025-3-24于武汉常青花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