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导一团政治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出两位国字号大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 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3.25</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导一团政治处出了两位国字号大家,一位是姚华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位是崔益军,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二位同在宣传股,华飞是宣传干事,益军是电影组长,华飞参军比我早两年(1966),益军年轻,72年江苏兵。跟益军在一起更久一些,进入80年代,我调到军保卫处当干事,他调到军宣传处当电影组长,又在一起多年,我有几张最好的照片就是益军在空四军大院给拍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光荏苒,一转眼50多年过去,当年只有20几人的政治处,居然出了两位璀璨夺目的国字号大家,真是政治处的莫大光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先说华飞,我73年到师政治部就在一起,他在宣传科,我在保卫科,76年独五师撤销我们又同在导一团政治处,他的单身宿舍在我东头,有很多书,他的生活就是与书为伴,路上见他,要么膈支窝儿夹卷报纸,要么手里拿本书,少见空着,他读的书一定不计其数。华飞是政治处第一活宝,有他就有欢笑,今天我才明白除了性格活跃,更缘于他读的书多,知识广博,笑料自然也多。华飞到营里任职后俺俩就分开了,他转业到上海市国家安全局任职于《谍海暸望》杂志,给我邮寄该杂志两年多。由于其单位事涉敏感,他几乎隐性埋名,别后的40多年里只见了两次面且都是在战友追悼会上。第二次见面,他给我带来一本新作《斗智•间踪谍影》,看到书把我吓了一跳,他的出版物有如此之多,单谍战专著就有十几部,有记实,有小说,中外兼具,这背后是多么天量的劳动啊。看到这些书单,让人一眼便知他绝对是谍战理论家,说他在隐蔽战线为国家安全贡献卓著毫不为过。我还在想,华飞从事谍战研究还有一个天大的好处:洞察世界。美国中情局、苏联克格勃就专司此职,二战中的那些谍战案例真是看的人惊心动魄,而且这些手段也被用来对付国内政敌,如美国总统刺刹案、苏联党内争斗,无不让人看到人性的险恶与残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说益军,他一参军我们就在一起,由于我曾到上海市公安局受过摄影的专业训练,算是有共同语言,我也是单身汉,闲时去电影组不少,他提干后,找对象的事也愿意与我讨论。益军的腾飞,我觉得源于他一名老兵的家国情怀。比起会员头衔,我更看重他另一项荣誉称号:全国百名“德艺双馨”文艺家(中国文联2001年),其代表作《大凉山的孩子》震撼人心,为当地的穷苦孩子赢得了巨额赞助,这是多大的功德呀!益军亲口对我讲,他每次去大凉山,当地领导都把他当作救苦救难的活菩萨。试想想,人这一生,能帮到一个人就是不小的功德,同时帮到众多的穷孩子,功德岂不是几何级倍增。可见益军是与劳苦大众同呼吸共命运,镜头聚焦是底层苦难,那时国家还没开始脱贫大决战,可见他已经走在前面,运用手中的武器鼓于呼,普渡众生脱离苦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华飞、益军战友,我没有能力更多评价你们,我心里只有当年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我为你们的辉煌成就而高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