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山,武昌的城市之根,文物古迹众多。乙巳蛇年探秘蛇山,处处皆景致,步步见沧桑。

乐逍遥

<p class="ql-block">“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的这两句诗,使“江城”成为武昌的别名响誉海内。</p><p class="ql-block">武昌不仅是一座有水的城市,更是一座依山势水形而建的城市。武昌建城之始,就是将城堡建在临江的黄鹄矶上,此后每一次城市的扩展都是沿蛇山展开。</p> <p class="ql-block">蛇山,又名黄鹄山,因绵亘蜿蜒,形如伏蛇,得名蛇山。蛇山之名有一说法:明成祖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而夺取天下。为了证明他夺取皇位的合法性,自称真武大帝下凡,并于永乐十年在武当山大修庙宇,因龟蛇是玄武精神的化身,于是开始供奉龟蛇。湖北巡抚王俭为迎合朱棣,于是改“大别山”为“龟山”,改“黄鹄山”为“蛇山”,从此便有了“龟蛇锁大江”之说。</p> <p class="ql-block">在1909年《武昌省城最新街道图》正式将黄鹄山、蔡东山和高观山统一标名为“蛇山”。</p> <p class="ql-block">蛇山全长约2790米(从江边黄鹄矶至司门口长约1000米,司门口至大东门长 1790米),山体宽50至70米,最高点海拔85米,北面陡峭,南面平缓。</p><p class="ql-block">因山型似渴饮长江之巨蛇,故俗称之为蛇山。蛇山西抵长江,与汉阳龟山隔江对峙,东止大东门与长春观相望。</p><p class="ql-block">历史上蛇山有过许多名字,最早的名字是“黄鹄山”,来源于民间神话传说。</p> <p class="ql-block">在蛇山上,可观长江波涛,观长江大桥,观城市巨变;可品山的文化、楼的文化、人的文化;可怀古、可吟诗、可风雅。自然、历史、文化在此相交相融。</p> <p class="ql-block">黄鹄山上黄鹤楼,守望武昌美名留。</p><p class="ql-block">欲知江城古今事,起点当数蛇山头。</p><p class="ql-block">(网络查找)</p><p class="ql-block">蛇山,是武昌古城之根。</p> 蛇山头 <p class="ql-block">黄鹤楼的前身,蛇头黄鹄矶。</p><p class="ql-block">黄鹤在汉朝及之前叫黄鹄。先秦道家和民间流传的一种仙鸟。汉朝皇帝崇尚道家,以黄为贵重、神仙之色。三国时期,孙权利用石矶天险,建立军事哨台角楼。极目楚天江阔。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军事用途的角楼,变作了名地名楼,称为黄鹄楼或者黄鹤楼。</p><p class="ql-block">武昌桥头堡之下的长江大桥建成纪念碑是黄鹤楼的故地,黄鹄矶的正处。这里临江险峻,看得见无数高大船只的桅杆。俯瞰汉水长江。</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故址位于今“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纪念碑”所在高台处,其台基上镌刻有“黄鹤楼故址”五个字,面临长江与武昌桥头堡。“黄鹤楼故址”灵动潇洒,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局长彭敏所书,现已成为地理标记,为市民和游客指明了古代黄鹤楼所在的具体位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武汉长江大桥纪念碑</p><p class="ql-block">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人民首次征服长江天堑的标志性建筑。长江大桥纪念碑及其观景台与长江大桥同时竣工于1957年,碑高6米,重达20余吨,是游人赏长江、看大桥的最佳位置之一。</p> <p class="ql-block">沿台阶而上</p> <p class="ql-block">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的江面上,是连接汉阳区与武昌区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是连接起中国南北的大动脉,串起被长江分隔的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形成完整的京广铁路,对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p> <p class="ql-block">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观景平台看高铁飞奔,铁路运输繁忙。俯瞰,临江大道车来人往,“唯见长江天际流”。武汉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众桥飞架南北。</p> <p class="ql-block">武汉长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临江大道,鹦鹉洲长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平台有台阶可达长江大桥桥面。</p> <p class="ql-block">沿桥往黄鹤楼方向行走,引桥旁有“蛇头石”。</p> <p class="ql-block">现今在黄鹤楼剧场上方,武昌长江大桥引桥旁的一块岩石上还刻有“蛇头”的大字。</p> 蛇山之南黄鹄路 <p class="ql-block">黄鹄路,大桥南侧山腰上。走在这条路上,仿佛穿越千年。</p> <p class="ql-block">武汉唯一的帝王墓—大汉皇帝陈友谅墓。墓的前方向南,有巍峨的石牌坊,正面横书“江汉先英”,背面横书“三楚雄风”。由此经过16级石阶,就是呈红色的圆形墓冢,墓冢前有2米多高“大汉陈友谅墓”的墓碑。</p> <p class="ql-block">黄鹄路可登长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百年古楼—黄鹤戏楼,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沿台阶可直达长江大桥引桥武珞路。</p> <p class="ql-block">仿古建筑黄鹄廊。登上台阶,即可正面观赏黄鹤楼。</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与黄鹤楼同框的打卡点。</p> 蛇山之黄鹤楼景区 <p class="ql-block">20世纪50年代,在兴建武汉长江大桥时,引桥从黄鹤楼故址经过。1981年10月,在距黄鹤楼故址约千米的蛇山峰岭上,重建黄鹤楼工程破土动工,于1985年6月10日竣工落成。</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黄鹤楼,是以清同治年间重建的黄鹤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已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蛇山西端的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与京广铁路相邻</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圣象白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色泽白润,古朴雅致,又称白塔。是武汉市现存唯一一座喇嘛式白塔。</span>原在蛇山西首黄鹤楼故址前的黄鹄矶头,1955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拆迁至蛇山西部、京广铁路跨线桥旁。建于元至正三年(1343年),是用来供奉舍利的大菩提佛塔,系印度窣堵坡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公园,天下江山第一楼</p> <p class="ql-block">崔颢写下的《黄鹤楼》,成为千古吟诵黄鹤楼的第一诗。</p> <p class="ql-block">崔颢题词,李白搁笔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蛇山基岩石</p> <p class="ql-block">清同治黄鹤楼铜顶</p> <p class="ql-block">2000之千禧钟,又名千年吉祥钟。位于黄鹤楼以东沿山脊轴线的高台上,是以古编钟钟架为创作原形,衍生、转化而成。此钟重21吨,取20世纪和21世纪连接之意,</p> <p class="ql-block">175岁的国槐树</p> <p class="ql-block">白云阁历史上曾是南楼的别称,阁名源于唐代诗人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白云阁,外观为塔楼式,坐落在蛇山高观山山顶,比黄鹤主楼仅低10米。因位处公园的制高点,也就成为统率东、南、北区的标志性建筑,是观赏楼(黄鹤楼)、山(蛇山)、江(长江)的上佳景点,也是观赏三镇云彩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似“寿”字</p> <p class="ql-block">登黄鹤楼,赏春(千禧钟)寿(白云阁)图。</p> <p class="ql-block">登黄鹤楼,观长江大桥之车水马龙,京广铁路列车奔驰的繁忙景象。</p> <p class="ql-block">登黄鹤楼,是赏长江大桥落日的极佳点。</p> <p class="ql-block">岳飞铜像</p> <p class="ql-block">南宋时,名将岳飞驻军武汉抗金。他登上蛇山头,望着凋零荒芜的中原,发誓有朝一日收复失地,然后重游黄鹤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何日请缨提锐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鞭直渡清河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却归来、再续汉阳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骑黄鹤。</p> <p class="ql-block">岳家军征战浮雕</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的鹅池</p> <p class="ql-block">紫薇古树位于黄鹤楼公园鹅池西侧,已经355岁高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九九归鹤图</p><p class="ql-block">雕刻出的99只仙鹤分鹤栖、鹤戏、鹤舞、鹤翔、鹤鸣五组不同形态,无一重复,栩栩如生。99只仙鹤加上神仙驾驭的黄鹤共100只,恰喻自清同治楼被毁到当代黄鹤楼建成的</p><p class="ql-block">100年,寓意“黄鹤百年归”。</p> <p class="ql-block">龙头池,龙头翘望仙鹤</p> <p class="ql-block">落梅轩,蛇年春晚的编钟在这里。</p> 首义公园 <p class="ql-block">首义公园位于蛇山上,始建于1923年。为16.6公顷。是目前武汉市唯一的以辛亥革命为主题的纪念性公园。</p> <p class="ql-block">武昌蛇山烈士祠</p> <p class="ql-block">湖北省图书馆,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首义枪声</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巨型浮雕,展示的是孙中山先生和其它仁人志士一起的场景,一百多年前,正是在他们的引领下,在武汉率先爆发了武昌首义,拉起革命大旗,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让民主共和观念遍及华夏大地,继而建立了新的革命政府。浮雕里,革命志士个个表情坚毅,穿越古今,让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纪念建筑—蛇山起义军炮台</p> <p class="ql-block">半山幽静</p> <p class="ql-block">蛇山石、碑</p> <p class="ql-block">抱冰堂</p> <p class="ql-block">卢立群旧居</p> <p class="ql-block">武汉龙华寺是华中地区的佛教名刹,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当时,明朝太监王定因母病,便在武昌蛇山南麓开出一方净土,御赐匾额龙华寺。</p><p class="ql-block">龙华寺依然挺立在武昌蛇山之巅,被武汉市政府列为蛇山显山透绿工程中的保留建筑。</p> <p class="ql-block">龙华寺</p> <p class="ql-block">石亭</p> <p class="ql-block">望鹤塔,退役的消防瞭望塔。</p> <p class="ql-block">高雅鹏旧宅,德国乡村别墅风格。</p> <p class="ql-block">徐旨乾公馆</p> <p class="ql-block">明、清两代还分别在蛇山的西部鼓楼(即南楼)下和中部马鞍形处各凿通了一个洞,西部为鼓楼洞,中部为武昌洞(俗称新鼓楼洞)。</p> <p class="ql-block">西部的古楼洞即现在的大东门</p> <p class="ql-block">大东门地下通道</p> <p class="ql-block">中部的新古楼洞即武昌洞</p> 蛇山之尾 <p class="ql-block">长春观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黄鹄山(蛇山)尾部。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场所,武汉市旅游胜地之一,以及武汉市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道教建筑群。人称“江南一大福地”,与黄鹤楼齐名。</p> <p class="ql-block">太清殿</p> 登蛇山听鼓乐声声赏夕阳无限美 <p class="ql-block">蛇山西部与大东门交汇处,有台阶可直达蛇山山脊。</p> <p class="ql-block">平坦的道路随山脊向前延伸</p> <p class="ql-block">路边有高大的树木,休息椅。</p> <p class="ql-block">透过丛林,可见京广铁路上的列车飞奔和建筑。</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龙华寺</p> <p class="ql-block">下山的小路</p> <p class="ql-block">望鹤亭</p> <p class="ql-block">炮台</p> <p class="ql-block">蛇山上最古老的岩石至少可以追溯到泥盆纪晚期(约3.6—3.8亿年前),8000万年前的“燕山运动”造就了蛇山。后来经历千万年的侵蚀,蛇山才形成如今的模样。</p><p class="ql-block">经历过沧海桑田、大风大浪,又静卧闹市、悠然自得,蛇山的故事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多去走一走、看一看!</p><p class="ql-block">史料来源于网络,感谢原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