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杭州】(八)

笑容

拜——飞来峰造像 <p class="ql-block"> 2015年3月22日</p> <p class="ql-block">  飞来峰造像位于浙江杭州灵隐寺前的飞来峰上。这里保存着杭州地区最大的石窟与摩崖造像群,上起吴越,下迄明代,以宋元时期的作品为主。是十至十四世纪杭州佛教艺术史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飞来峰得名于济公和尚的传说。相传济公为救村民,背起新娘引开众人,使村庄免于被飞来山峰压毁。此后,村民在山上雕刻五百罗汉,山峰不再飞动,得名“飞来峰”‌。</p> <p class="ql-block">  这好似两匹神马,被苔藓和棕皮覆盖,马褡(da)子上装有文件、飞奔向前,在传递着重要的消息……</p> <p class="ql-block">  这两把“蒲扇”,可不是普通纳凉扇,是活佛济公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神扇。</p><p class="ql-block"> 我们还记得那首家喻户晓的主题歌吗“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他破帽、破扇、破鞋,貌似疯癫,他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他懂中医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后人尊称他为“济公活佛”。</p> <p class="ql-block">  随着人流,来到了“飞来峰”青林洞</p><p class="ql-block"> 这是青林洞的三尊造像,分别为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具有浓厚的净土宗特色‌。</p><p class="ql-block"> 净土宗的修行方法主要是念佛,信徒通过持续地念诵“阿弥陀佛”名号,期望获得往生极乐净土的机会‌。这种修行方式简单易懂,深入人心,在民间广泛流传。 </p> <p class="ql-block">  卢舍那佛会浮雕。雕凿于北宋乾兴元年(1022年)。浮雕展示了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主次分明,周围环绕天王、菩萨等,构成一幅庄严和谐的佛教场景‌。</p> <p class="ql-block">  玉乳洞:又名蝙蝠洞、罗汉洞,由于洞顶岩石滴下的水珠含有乳白色的石灰石溶液,故名“玉乳洞”。</p><p class="ql-block"> 济公石床就位于青林洞的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里有一张宽约一米的石床,在十八罗汉造像前面,据传是济公和尚在灵隐寺出家后常在此休息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十</span>八罗汉像,调凿于北宋时期。十八罗汉是佛教传说中的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他们各自具有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体现了佛法的智慧、慈悲与力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阿弥陀佛像。阿弥陀佛像坐在高束腰仰莲须弥座上,身后有缘饰火焰纹的背光,保留了晚唐的风格‌‌。这些佛像不仅在形态上栩栩如生,而且在雕刻手法上也极为精细,展现了高超的雕塑技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多宝天王,右手握持着寓意混元一体的宝伞,左手则托着一只玉质瑞鼠。瑞鼠口中能够吐出珍宝,是多宝天王富饶的象征,因此得名“多宝兽”。</p> <p class="ql-block">  飞来峰的观音菩萨,是一尊造型独特的观音像‌。这尊观音头戴宝冠,左脚踏在仰莲座外的莲花上,右手捏着一串念珠‌,<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称为数珠观音。</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是布袋弥勒,亦称大肚弥勒佛,肥头丰颊,跣足屈膝,袒腹踞坐,左手执念珠,右手按布袋,两侧的十八罗汉就其山而雕之,姿态各异。雕造者运用适度的夸张,把布袋弥勒嬉笑自若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突显了以众生为乐的崇高境界。正所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p> <p class="ql-block">  洞内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佛教造像和题刻,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游览过程中欣赏到各种字体和朝代的书法作品,包括诗、造像记、石像赞等,有“中国历代书法博物馆”之称‌。</p> <p class="ql-block">  飞来峰造像不仅是中国佛教艺术的瑰宝,也是杭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其丰富的造像、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动人的传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  来飞来峰除了看千姿百态的石刻造像,形态各异的洞穴石窟以外,还有几座亭子也别错过,沿着小路一直向前就看到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春淙亭》。 </span> </p><p class="ql-block"> 春淙亭的历史背景丰富,始建于明代,亭名取自苏轼的诗句“两涧春淙一灵鹫”,寓意山水奇景和自然之美‌。</p><p class="ql-block"> 春淙亭的建筑风格独特,四柱重檐攒尖,亭盖青瓦架宝顶,重檐之间设有通透花式隔窗,亭内沿桥两侧设有宽敞石凳和可倚靠的栏杆,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p> <p class="ql-block">  拜过飞来峰石刻,在春淙亭稍事休息。下一步就该到灵隐寺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沿着</span>主通道入口,有一作品——“舍得”。这里说的是唐代高僧三藏法师玄樊,他舍弃安逸的生活,舍得名利的诱惑,潜心佛法,历尽艰险,求得真经。</p> <p class="ql-block">  这棵樟树已🈶500年的树龄了。‌樟树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常被种植在庭院、寺庙和传统建筑物中,寓意带来好运、繁荣和长寿。‌在江南地区,生女儿的人家会在庭院或门前栽种樟树,待女儿出嫁时用樟木制作嫁妆,</p> <p class="ql-block">  理公之塔是一座石构六面七层楼阁式塔,高约8米,塔身镌刻有“理公之塔”碑记和佛教经咒等内容。‌</p><p class="ql-block"> 理公之塔是灵隐寺开山祖师慧理的瘗骨之所。慧理是东晋时期来自印度的僧人,他在杭州武林山下创建了灵隐寺,并传播佛教。</p> <p class="ql-block">  这是灵隐入口。</p> <p class="ql-block">  来灵隐寺进入了第一个大殿,天王殿,这里供奉的是韦陀天尊菩萨、大肚弥勒佛、四大天王。在这里可求平安,出入平安,平安是福。</p><p class="ql-block"> 然后来到了大雄宝殿,这里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像和中华第一排位,在这个大殿可求事业有成,财源广进。</p><p class="ql-block"> 又去药师殿,这里供奉的是消灾延寿的药师佛、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在这里可求健康。</p><p class="ql-block"> 最后进入济公殿,这里供奉的是活佛济公,可求贵人相助,时来运转,好运连连。</p> <p class="ql-block">  拜过众菩萨,走出灵隐寺。</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冷泉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亭子,</span>它坐落在灵隐寺旁,与冷泉溪相邻,对面就是飞来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寺院前,这座亭子的名字背后,蕴藏着一则颇具诗意的传说:当年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时,曾踏足于此,挥笔写下“冷泉”二字。而后,苏轼在担任杭州官员时,在这两个字后面添上了“亭”字。由两位文豪题写的匾额,为这里增添了厚重的历史韵律。虽然现如今已时过境迁,匾额已非当年那一块,但亭子的名字依然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 冷泉亭圆柱上的对联是“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这副对联由明代书画家董其昌题写于杭州灵隐寺飞来峰下的冷泉亭,以双问形式将亭名“冷泉”与峰名“飞来”巧妙结合,既点景又引发禅意遐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坐在冷泉亭里,望着对面的飞来峰,深感,哪里有文人(名人)墨客的足迹、诗句,哪里就会一举成名,闻名于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