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西亚中东八国,我的古丝路寻迹之旅 (1) 西段*

齐放

<p>18年底至19年初,我只有三个月的时间用来支配,而且是在冬天,去探寻古丝绸之路的西段。西段包括中东和西亚。</p><p><br></p><p>中东西亚段包含着在欧亚分界线上的西<b>土耳其</b>及其小亚细亚部分;守着欧亚分界的<b>南高加索三国</b>;承接中东和中亚门户的<b>波斯</b>;以及<b>阿拉伯中东</b>(可惜阿拉伯中东有些国家仍在战乱之中,以至于我无法涉足,比如伊拉克 叙利亚等)。</p> <p>我的西亚 中东 八国 古丝路之旅 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三个月,远远不够给我深入了解八个陌生的国家,于是象蜻蜓点水般,我们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出发,顺时针方向绕圈,在我们回到伊斯坦布尔之前,我们进出了八个国家,逗留了有近四十个地方,顿足于各种内陆海边,临空飞越凡是我们不能涉渡的水域,(这意味着我们搭乘了五次短途飞机),其余的则是搭车一路行,火车、大巴、小巴、出租、甚至搭便车。<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中六个国家</span>走陆路边卡过境,从陆路过境和在机场过境很不一样,是一种紧张和烦琐的体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片地区有着我从小就向往的那些内陆海:里海、红海、死海、地中海、黑海,还有波斯湾。终于看见了这些海,我兴奋地站在海边,或者把我自己浸泡在这些海水里 - 冷的或暖和的,很咸的或有些淡的。</p> <p class="ql-block">50多年前,1972年,在中国和日本关系和缓的时候,日本电视台NHK,随着当时的日本首相访问了中国,周恩来总理问电视台台长,能否拍一个古丝绸之路的记录片?之后的七年中,这家电视台屡次申请进入新疆拍片,却被拒,直至1978年,邓小平上台后,他们找到邓小平的秘书,向邓小平转告他们的请求,这一次他们终于如愿,得到许可,于是在1979年,他们开始了他们长达十年的拍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头四年他们是在中国拍摄,从西安至新疆喀什。之后,沿着中亚、波斯、阿拉伯中东、和土耳其,(唯独有战争中的阿富汗拒绝了他们入境),一路向西到地中海。十年的艰辛拍摄,他们用摄像机串联了两千年的古丝绸之路,从西安到威尼斯,展现了这一路的历史、古迹、民族、商业、文化、和风俗人情。</p> <p class="ql-block">出于偶然,我在油管上 (utube) 发现了这部古丝绸之路的纪录片,共30集,每集近一个小时。30个小时没有白费,丝路如此深深地吸引了我,原本是要去走东南欧的,暂时把那个计划束置高阁,转而去探迹古丝绸之路。</p><p class="ql-block">到达土耳其后, 我们从伊斯坦布尔出发,首先去的是中部的科尼亚,因为从那里往东去,一路上有十多个古驿站。</p> <p class="ql-block">位于<b>土耳其</b>中部古丝路上的<b>科尼亚 (Konya)</b> 城,14世纪波斯著名诗人鲁米(Rumi)居住和安息的地方,鲁米是伊斯兰教苏菲派神秘主义诗人、教法学家。据说在美国,鲁米的诗集是销售量最多的,超过任何其他诗人。</p> <p>科尼亚的宗教气氛比较浓厚,它是鲁米的追随者们托钵僧的圣地,托钵僧们,一只手接天、一只手接地,在不停的旋转中让他们在内心的静谧中达到高于自身的境界。</p> <p>丝绸之路上不光是交换着物质,与此同时,文化、宗教、和科技也由此传播于东西方世界。丝绸之路并不是一条大道从东至西,像马可·波罗所走过的那样,而是一些地域间的交易通道,用于地区之间贸易,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与物质交易的同时,沿着這些通道,东西方的文明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蔓延着。</p> <p>在土耳其的中部这一段,我们从科尼亚 (Konya) 坐大巴到卡帕多奇亚,路上停下来看古驿站,这一路有好些保存完好的古丝路驿站。这些古驿站多是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建造的,为了给路上的商人驼队一个庇护所。</p> <p><b>土耳其</b>的著名岩洞城<b>卡帕多奇亚 (kapadokya)</b>,古丝路由此经过。</p> <p>我们从卡帕多奇亚,在古丝路上徒步7公里,去到下一个古驿站。</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古丝路的驿站,在中东西亚称作 kervansaray 或 caravansaria。caravan 指的是骆驼驼队。</h3> <h3>如今是个餐馆的古驿站,依然使用古丝路时的菜谱。</h3> <p>我们从卡帕多奇亚,坐大巴到<b>开塞利(Kayseri)</b>,换火车,土耳其的火车舒适又干净,经过17个小时的行程,我们来到土耳其东部靠近南高加索地区的<b>卡斯(Kars)</b>城,Kars意为雪,海拔1700多米。我们事先约定的向导Celie前来火车站接我们。</p><p><br></p><p>第二天,Celie开车带我们去<b>阿拉拉特山(Mt Ararat)</b>,据说诺亚方舟就是在这里停靠。中午吃的是伊朗饭,吃饭时,当地的科尔德人登山向导给我们讲山上各种动物的传说。方舟的后代?</p><p><br></p><p>山附近这个古丝路上的宫殿,靠近<b>伊朗和土耳其边境</b>,坐落在科尔德人地区,不远的古城有着2700年人类居住的历史。当年马可波罗就是从这里经过,去到黑海,从那里回到威尼斯。</p> <p>从卡斯我们打的去50公里处的<b>古亚美尼亚王国</b>的首都<b>安尼 (Ani)</b>,在拜占庭时期被称为有一千零一个教堂的繁华都市,曾是古丝路上的重镇,后被蒙古人摧毁。</p> <p>安尼古城的遗址,默默地相伴着落弃寂寞的古丝路。旧日的人喧驼啸之声,早已散落在遍地碎砖乱石之中。</p> <p>从土耳其的卡斯,谢谢我们的向导Celie,我们搭上了一辆本来不接客的过路的伊朗大巴去格鲁吉亚,否则我们得碾转换车,必定是极大地不方便。大巴已经客满,我们坐在台阶上,一直到边境有人下车(被拒绝入境)。</p><p><br></p><p>去边境的路上,一路上有好几处士兵的检查哨卡。那天去伊朗边界也是如此。在西亚地区,很多国家都实行义务兵役制,包括土耳其、伊朗、南高加索三国、以色列,年青人都必须服兵役。</p><p><br></p><p>在<b>格鲁吉亚</b>,离斯大林的出生地,<b>格鲁吉亚</b>的<b>格里 (Gori) </b>不远,铜器时代就有的岩石城 Uplistsikhe,也曾是古丝路上骆驼商队休息停留的一个大驿站,如今只剩原野上的寒风穿啸着空荡的石洞,让人感叹时间的流逝和世代的变迁。</p> <p>在格鲁吉亚的大山里,曾经发现一个一千年前的墓葬地,由于大山空气干燥,尸体没有腐烂,身上的丝绸衣服依然完好如新。听说过这个故事,但并不知道具体在哪里。后来在俄国圣彼得堡的冬宫博物馆里,居然让我发现了这个故事中的实物,一千年前的丝绸衣服。</p> <p><b>格鲁吉亚</b>首都<b>第比利斯</b>城</p> <h3>第比利斯老城里简易的古驿站。</h3> <p>从第比利斯我们坐上火车,去亚美尼亚首都叶里温(Yerevan),隔天一趟的过夜火车,苏维埃时期的车厢。由于天气原因,很遗憾,没有能够去亚美尼亚的古丝路驿站。</p><p><br></p><p>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阿塞拜疆。由于两国关系紧张,无法从亚美尼亚直接过境去阿塞拜疆,只能重新回到第比利斯。从第比利斯,几经折腾,小巴、出租、步行两公里过境、出租、小巴,终于到了阿国的舍基。</p><p><br></p><p>从边境镇到舍基的唯一的一辆小巴是一路招手停车式,车很破,前面的挡风玻璃上裂纹如蜘蛛网般,人还很满,我们一直站了将近100公里,边站边打起瞌睡来,旁边一位阿塞大妈怕我摔到,赶紧挽住我。阿塞人非常热心,就像他们的土耳其突厥同胞,但显然比土耳其人要内向多了,不苟言笑。</p><p><br></p><p>大高加索山脉脚下,<b>阿塞拜疆</b>的美丽小山城<b>舍基 (Sheki)</b>,是阿塞拜疆古丝路上的主要丝绸产地之一。</p> <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舍基 (Sheki)&nbsp;</span>古驿站现在是个旅店,依然招待着来往的游客,只是驼队不再。</h3> <p>舍基 (Sheki) 丝绸厂。舍基 从7世纪(有说9世纪)开始就做丝绸,最初用的是从中国运来的蚕茧。在苏维埃时期,这里是苏联计划经济的两个主要丝绸生产国之一,另一个是喀萨克斯坦。</p> <p>从舍基,和其他人和诸多的行李挤在一辆小巴里,我们来到<b>阿塞拜疆</b>首都<b>巴库</b>,那里老城里古丝路的市场依然延续着历史。巴库非常的干净,巴库人热心助人却外表冷漠。</p> <p><b>巴库</b>老城里的古驿站,过去里海水位高的时候,船可以直接在后门上下货。</p> <p>从巴库,放弃了最初陆地过境去伊朗的打算,取道天空,飞往波斯古丝路上的德黑兰。</p> <p><b>伊朗</b> <b>德黑兰</b>的古驿站,两位守夜人。他们要求我把他们拍进去。拍完后,我习惯性地伸出了大拇指,突然间想起来,在波斯,伸拇指是不礼貌的,我赶紧把拇指收回来,不料,他们也伸出了他们的大拇指,对我表示友好,显然他们了解国外的习惯。这是一个非常友好的民族。</p> <p>在伊朗,主要交通工具用的是大巴,伊朗的大巴网很方便,大巴条件也好,VIP的大巴只有28座,每个座都能打平来当床。</p><p><br></p><p>伊朗的旧都<b>伊斯法罕</b>的大巴扎,这里的作坊里展示着众多精湛迷人的绝妙的波斯手工艺品。</p> <p>手工敲打</p> <p>也是手工敲打的</p> <h3>伊朗 古城 Maybod 的古驿站。如同奥斯曼帝国,波斯王国也在丝路沿途建了不少驿站。</h3> <h3>驿站里,骆驼喝水的井。</h3> <p>伊朗 古丝路上的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沙漠古城<b>亚兹德 (Yazd)</b>。炎日降温的风塔占据着城市的天际线。亚兹德的地下,有着滋育了这个城几千年的坎儿井系统。</p> <p><b>伊朗</b> <b>亚兹德 (Yazd) </b>寂落空旷的老巴扎,偶然一个孩子在那独自玩耍。</p> <p>从伊朗的色拉子,我们飞到阿联酋,休整几天后,继续飞往古香料之路上的约旦国。在约旦,主要是依靠出租车,他们的巴士不方便。</p><p><br></p><p><b>约旦</b> 古香料之路上的岩石古城<b>佩特拉 (Petra)</b>, 2000多年前凿出来的墓室和神庙毅然挺立着。</p> <h3>约旦 <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佩特拉 (Petra)</span> 古城的主街,如今驼队已去,游客涌至。<br></h3> <h3>古香料路经佩特拉去埃及的路上,骆驼队的庇护休息所残址。谁能想像,当年来往这里的驼队,往往都有上百只骆驼之多。</h3> <p><b>约旦</b> 沙漠(<b>Wadi Rum</b>)里的简陋的驿站。</p> <h3>约旦 沙漠里的游牧族人,几百年不变的生活。</h3> <p>在约旦,我们从红海边陆地过境去以色列。然后沿着死海北上,穿过西岸巴勒斯坦区,到达圣城耶路撒冷。</p><p><br></p><p><b>耶路撒冷</b>的圣堂 (<b>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b>),十三世纪时,马可波罗出发去中国的第一站,他来这里请了圣油带去中国。</p> <h3>耶路撒冷的古市场。</h3> <p>从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Tel Aviv),我们飞回伊斯坦布尔,从那里,使用土耳其非常发达的大巴网,在土耳其西部旅行。我们丝路之行的最后一站是土耳其的丝都巴萨。</p><p><br></p><p><b>土耳其</b>的<b>巴萨 (Bursa)</b>,是奥斯曼帝国的第一个首都。也是土耳其的丝都。</p> <h3>巴萨的古驿站,也是过去的蚕茧交易市场,人们在附近的村庄里养蚕出茧。土耳其是从7世纪拜占庭时期开始生产丝绸。</h3> <h3>古驿站的二楼,现在还都是丝绸商店。</h3> <h3>从历史记载中,图上两个修士,正在把他们从东方中国偷带出来的蚕籽,递给骑在马上的拜占庭国王。</h3> <h3>出自巴萨的土耳其的皮影戏的故事人物 Karagöz 和 Hacivat。土耳其曾为其申遗,但因为皮影戏不是土耳其的独有,因此只是这个故事被接受,成为了文化遗产。</h3> <p class="ql-block">联想起来,中国也有皮影戏,由此可见东西方之间文化的交流传播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陆上古丝绸之路,存在了至少两千年,尤其是在它的头一个1000年中,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走遍古丝路西部八国后,让我深深意识到,古丝路在东西方文化宗教各方面的交织和传播比我们想象的要早要广要深远。</p> <p class="ql-block">如想细读,以下是我在古丝路上的一些见闻和我的旅途故事。</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0xlqrwn" target="_blank">寻找古丝路的途中(一) 神秘的伊朗</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sfabcc" target="_blank">寻找古丝路的途中(二) 久慕的高加索</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djlj0p0" target="_blank">寻找古丝路的途中(三) 古香料之路上的约旦国</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bpvcj62" target="_blank">从中亚到西安,我的古丝路寻迹之旅(2) -- 中段(一)</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