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血” 父亲的一九四三

Jing C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八)</b></p> <p class="ql-block">1945年1月27日,是个应该被铭记的日子。那天中国驻印军与滇西远征军发起联合攻击,一举攻占芒友,完成了缅北战场与滇西战场的胜利会师,同时中印公路也全线打通。</p> <p class="ql-block">2月4日,在畹町特别开辟了一个阅兵广场,隆重庆祝远征军胜利凯旋。参加这次历史性受阅的部队有新一军、第五十三军、第二军、第五十四军,和第五军200师,第六军一部分及各兵种、各军事机构代表,以及盟军部队。</p> <p class="ql-block">参加受阅的军人达十三万之众,阅兵指挥为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将军。滇西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宣告滇西反攻取得胜利,致辞说:“今天是我们会师东京的开始”!美军代表在致辞时也说“让中美两国的国旗飘扬在东京上空……”最后,空军编队组成CV(China Victory, 中国胜利)队形从空中飞过,场面震撼壮观。</p> <p class="ql-block">第一批满载国际援华抗战的战略物资车队由印度列多出发,沿着新开通的中印公路驶往昆明。</p> <p class="ql-block"> 中印公路通车庆祝大会</p> <p class="ql-block">2月4日,云南昆明各界举行盛大的群众聚会,欢迎经由中印公路的第一批车队抵达昆明。蒋委员长宣布将中印公路命名为“史迪威公路”。</p> <p class="ql-block">芒友会师后,滇西远征军班师回国。而中国驻印军继续南下打击驻缅日军,一路追击所向披靡。</p><p class="ql-block">新一军先后拿下了新维、腊戌,而第50师又攻克了南渡、西保、南燕、皎麦等市镇。新50师自从1944年渡过伊洛瓦底江以来,在三个多月内,挺进600公里,毙伤日军3500余人。1945年3月30日,中国远征军攻克乔梅,与英军胜利会师。此后,日军因在菲律宾战场失败,进而收缩战线,于四月底彻底撤出缅甸,5月3日英军收复缅甸首都仰光。</p> <p class="ql-block">至此,中国驻印军完成了消灭缅北日军,打通中印公路的使命,其番号于1945年4月被撤销。部队经过休整,于1945年6月~7月间凯旋归国。</p> <p class="ql-block">父亲所属的中国远征军重炮十二团完成在缅任务后沿着“史迪威公路”回国。于1945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8周年纪念日凯旋归来,受到昆明百姓热烈的夹道欢迎。</p> <p class="ql-block">1942-1945年,在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滇缅公路和重新打通援华抗战物资“生命线”,<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远征军</span>出征抗击日本。第一次出征失败后,在美英等盟国的支持帮助下,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再度入缅反攻,取得彻底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国内;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为抗战取得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0,000余人,伤亡接近200,000人。</p> <p class="ql-block">光牺牲的将领就有:</p><p class="ql-block">齐学启中将(追授),新38师副师长,垫后掩护主力转移并沿途收容伤兵,被日军偷袭,伤重被俘,后在仰光战俘营被汉奸刺杀身亡。</p><p class="ql-block">洪行中将(追授),第6军新39师副师长, 1944年12月17日,云南龙陵牺牲。</p><p class="ql-block">闵季连少将(追授),第36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2年5月29日,云南保山牺牲。</p><p class="ql-block">吴一彬少将,第5军96师副师长,1942年6月27日,缅甸埋通牺牲</p><p class="ql-block">戴安澜中将(追授),第200师师长1942年5月26日,在缅甸茅邦村牺牲。</p><p class="ql-block">林泽明少将(追授)第96师288团团长、腊戍警备副司令,1942年4月,缅甸平满纳会战牺牲。</p><p class="ql-block">柳树人少将(追授),第5军200师599团团长,1942年5月,缅甸牺牲</p><p class="ql-block">李著林少将,滇缅警备司令、远征军兵站参谋长,1943年夏,缅甸牺牲</p><p class="ql-block">陈凡少将,远征军司令长官部高参,1944年1月31日,缅甸牺牲</p><p class="ql-block">张健洪少将,第5军高级参谋,1944年1月31日,缅甸牺牲。</p><p class="ql-block">李颐少将(追授),第54军预备二师第五团团长。1944年9月13日,在腾冲战役中牺牲。</p><p class="ql-block">覃子彬少将(追授),第54军198师594团团长,1944年5月11日大反攻,北斋公房时殉国。</p> <p class="ql-block">国殇墓园,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西南1公里处的叠水河畔、来凤山北麓,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在腾冲战役(1944年)阵亡的将士而修建的墓园,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陵园。墓园占地面积88亩,园名取自《楚辞》“国殇”篇。</p><p class="ql-block">腾冲是中国在抗战时期正面战场最先光复的县城。此役,日军阵亡6,000余人,国军阵亡9,168人。战役结束后,时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倡议兴建陵园以祭悼国军阵亡将士。</p> <p class="ql-block">园陵规划由毕业于金陵大学的建筑设计工程师吴正承担。</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span style="font-size:18px;">亲自勘定了</span>墓园地址。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月2日,霍揆彰主持召开纪念建筑委员会专门会议,筹集建筑资金。经两次募捐筹得社会捐款7500万元(国币)。1月15日,国殇墓园建设工程正式开工,7月7日落成。</p> <p class="ql-block">1996年,国殇墓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7年,被云南省委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p> <p class="ql-block">中国驻印军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简称新一军公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一军全体官兵响应孙立人军长的号召,捐款购地为阵亡战友修建的墓园。</p> <p class="ql-block">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落成于1947年。</p> <p class="ql-block">  孙立人将军立于四柱纪念塔前</p> <p class="ql-block">新一军公墓,<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5年12月被定</span>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许多英烈<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奋不顾身</span>英勇抗战。他们血洒异域,埋骨他乡。</p> <p class="ql-block">中国驻印军兰姆伽公墓,位于印度贾坎德邦拉姆格尔县兰伽</p><p class="ql-block">中国驻印军雷多墓园,位于印度阿萨姆邦雷多</p><p class="ql-block">中国驻印军新三十八师墓地,位于印度史迪威公路23英里处</p><p class="ql-block">中国驻印军新二十二师墓地,位于印度史迪威公路23英里处</p><p class="ql-block">中国驻印军萧竹青墓地,位于印度阿鲁纳恰尔邦(中国所主张主权的藏南)贾瑞普(Jairampur)</p><p class="ql-block">第五十师墓地,位于缅甸密支那</p><p class="ql-block">第十四师墓地,位于缅甸密支那</p><p class="ql-block">第三十师墓地,位于缅甸密支那</p><p class="ql-block">第五十师墓地,位于缅甸西保</p><p class="ql-block">八莫墓地,位于缅甸八莫</p> <p class="ql-block">“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p><p class="ql-block"> 鲜花掩盖了志士的鲜血</p><p class="ql-block">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p><p class="ql-block"> 他们曾顽强的抗战不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真可谓“异国他乡有忠骨,丰碑永立耀苍穹”。</p> <p class="ql-block">中国军人在滇缅印战场以巨大的牺牲换来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征战的彻底胜利;他们对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的杰出贡献,今天我们每个活着的国人怎能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历史必将永远铭记<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