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之旅

行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井冈山之旅一直心心念念,源自于我家孙子孙女在小学的学习,二年级课本里有《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两篇课文,讲的是毛主席、朱德在井冈山的故事,两孩子学习后一心想着要去井冈山看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春节终于成行,满满的收获。既有壮观的自然景观,又有厚重的红色历史。小孙女回来就给老师和同学们讲我知道什么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井冈山是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被誉为'中国革命和工农红军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朱毛井冈山会师时,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余部和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在井冈山会师时,两支部队的总人数约为16000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经过21年的艰苦奋斗,打出了新中国,于1949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27年10月,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部队挺进井冈山,在井冈山创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井冈山会师后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今,这里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有100多处,其中26处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中的八角楼、黄洋界、挑粮小道、小井医院、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烈士陵园,每一处,都使我们肃然起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井冈山-八角楼毛泽东旧居位于茅坪村,距茨坪36公里,井冈山斗争时期,湘赣边界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红军后勤机关曾设立于茅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角楼是茅坪村的一栋土砖结构两层楼房,因装饰八角天窗而得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该地现存革命旧址20多处,主要有八角楼毛泽东旧居、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旧址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泽东曾居住这里,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毛泽东在这两篇著作中,全面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和任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阐述了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五个条件;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坚定了边界军民坚持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必胜信心。从而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span></p> 红四军军委旧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角楼的灯光,见证了中国革命红色的道路,是“中国工农武装革命”的星星之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是小学语文课本《八角楼上》的取景地哦。想象一下,毛主席在这里挑灯夜读,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壮丽篇章。亲子游的不二之选!</span></p> 当年的红军标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洋界位于茨坪北面,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句“黄洋界上炮声隆”、“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更是让黄洋界家喻户晓。这里不仅山峦险峻,还有不少旧址和遗迹,是游客来到井冈山几乎必去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到黄洋界,站在哨口,仿佛能听到当年红军战士的号角声,那种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江月.井冈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洋界有“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朱德题词的黄洋界碑”等打卡点,拍照和缅怀历史的好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洋界充满了历史感,走在其中,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的战火纷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龙源头至黄洋界,全程约19公里,徒步时间约3小时。这条路线被称为“朱毛挑粮小道”,当年根据地物资匮乏,就是通过这条小道将粮食运上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井冈山,至今还留有那条挑粮小道,在这条小道上挑粮的不仅有朱德,还有毛泽东。就是这条蜿蜒的小道,总共为红军运送了30多万斤的粮食,为解决红军的吃饭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1年,全国统一中小学教材,教育部正式将《朱德的扁担》,列入全国中学、小学的语文课本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朱德的扁担》蕴含着红色基因,通过这根不平常的扁担,看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所展现出艰苦奋斗的品格、身先士卒的作风以及与群众血肉相连的魅力,正是这种同甘苦、共患难的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吸引和团结了井冈山广大红军官兵和人民群众,为革命斗争的胜利和井冈山精神的形成起到了极其重要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巨大的“工”字银元雕塑矗立在井冈山红军造币厂旧址门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雕塑正面是一只展翅老鹰嘴叼长蛇,站立在一棵从湖中岩石中长出的仙人掌上,与墨西哥国徽图案非常接近,在老鹰翅膀上刻着一个“工”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墨西哥与中国远隔重洋,为何在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里会有这样的雕塑?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毛泽东叮嘱的铸币技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28年,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毛泽东、朱德等同志领导军民在井冈山上井村创办了造币厂,利用墨西哥鹰洋模具进行铸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晚清到民国年间,在中国流通的外国银元中,墨西哥鹰洋相对较多,在中国南部和中部地区鹰洋使用尤为广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时造币厂工人用缴获来的银器、首饰等铸造银元,并凿上‘工’字,表示‘工农兵政府’的含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毛泽东还亲自到造币厂视察,叮嘱工人铸币不要掺假,一定要纯银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因成色足、质量好,“工”字银元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大大缓解了当时封锁对根据地造成的经济困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27年10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途中,在原宁冈县茅坪村设立了一所简易的后方医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1928年10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红军官兵们纷纷将平时发的伙食尾子募捐出来,军民们自己动手,就地取材,1928年冬,在小井建成了这所杉木皮盖的屋面、全木质结构、上下两层共32间的红军住院部,取名“红军医院”</span></p> 小井红军医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井冈山雾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春节期间上井冈山的时候,天气还比较冷,遇见了井冈山雾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雾凇,俗称树挂,也被誉为冰花、琼花等,是一种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华而成的自然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井冈山大井位于茨坪西面七公里处,革命历史参观点有毛泽东旧居,红军医务所旧址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首先就到达这里。他领导红军深入群众,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组织、武装群众、帮助群众进行生产劳动,解决实际困难。在这里还设立了红军医务所,免费给当地群众看病、治疗。产且在这里开始了对地方武装王佐部队的教育改造工作。1928年2月,王佐率领地方武装参加工农革命军,被改编为工农革命第二团第二营,从而壮大了革命队伍。大井革命遗址已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井还被称为“井冈山最美的田园客家村落”,浓浓的历史氛围扑面而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昔日的战火硝烟于岁月流逝中淡去,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在历史长河里与日月同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