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访谈做小结

何建军

果果的老师布置了一个小组作业,小组集体做一份手抄报,指定内容是对榜样人物的访谈。果果所在的组选择了个最疼爱孩子的人,这人就是我。因为我时不时都去拍摄他们班的活动,爱好摄影小有名气,我一口就答应下来了。<br>  四个同学组成访谈小组,四个家长建了一个访谈微信群。先在微信群里商量好了访谈的时间地点,然后分别提出了访谈的问题,用微信传给我做准备。果果还特别要求,要准备些相片,方便他们做手抄报。于是我认真准备起来,昨天就完成了访谈。<br><div><br></div> 1. 访谈地点是在家附近的麦当劳,选了一个安静角落进行。家长也有旁听。我按着列好的问题写好了提纲,用平板电脑展示图片,给四个孩子做了访谈。结束后仔细回想,觉得这些内容像是我摄影经历的小结,干脆又把相片整理修改了,文字叙述也加以充实,做成美篇图文,作为自己的摄影小结,也放上园子与朋友们分享。<div><br></div> 2. 问:你是怎样接触到摄影的?<br>记得是在小学六年级,班主任曾老师给我们照相,也讲了一些摄影知识,引起了我的兴趣。1968年上了初一,我们要自己拍摄自己,向曾老师借了相机,一起去公园拍摄。这张照片就是我选景并进行构图拍成的,至今看还是不失为一张成功的留念照。<div><br></div><div>3. 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摄影的?坚持了多少年?<br>上面的拍摄如果还不算开始喜欢的话,那后来我参加工作去了茂名做徒工,在那里我喜欢去图书馆阅读《中国摄影》杂志和一些摄影的书籍,也喜欢向玩摄影的师傅请教。用学到的知识,我自己做了一个“晒相箱”,买药剂相纸什么的,自己进行晒相片。<br><div><br></div></div> 3-1.这张相片就是我自己晒的。场景就是我的工作岗位,是火力发电厂的“主控制室”。<div><br></div> 3-2.后来我调动到了广州的黄埔发电厂工作,工作之余,自己做了一台放大机,这张照片就是我放大的。场景是我工作的“网络控制室”。<div><br></div> 3-3.后来几年工作学习都很忙,玩摄影没进步。到了1984年,那时进入了彩色胶卷时代了,我也当了爸爸。给女儿拍了这张照片,在1985年厂里办的职工摄影赛中,这张片得了三等奖。<div><br></div> 3-4.后来职务上工作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当上了运行部长。但摄影上还是停滞不前。大约在2000年,厂里成立职工摄影协会,玩摄影的人中就数我职务高,于是我就当选做了摄影协会会长了。这张图片就我当会长后组织大家去广东最高峰采风,遇上了暴雨,但我们还是冒雨登顶了,表现了一种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div><br></div> 3-5.大约在2002年,盛贤摄影城开张,有人体彩绘表演,还举办摄影比赛。我拍的这张片得了优秀奖。这是我第一次在社会上的专业摄影比赛中得奖。那时流行一个说法:想要他身体锻炼得更好,就给他一台照相机去拍照;想要他发烧玩摄影,就给他一个摄影比赛奖。我就是得了这个奖以后,开始发烧般玩摄影了,后来陆陆续续又得了不少奖。从开头接触摄影的1968年到这个时候,经历了34年。后来继续爱好摄影直到现在,又过去了23年。以后嘛,估计只要还走得动,我还会继续把摄影玩下去。<div><br></div> 4. 问:你是怎么学会摄影的?<br>前面说过,开始是自己看书,请教师傅,大胆实践。到2003年,我参加了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广东分院的学习,我是第十四期学员。这张片就是在函授班时的作业,在学员赛中得了奖。以后的学习有了网络,在网络上可以很方便地学习提高。当然,实践和向影友请教同样重要,参加各种讲座和沙龙也是很好的学习。到2013年,我加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在疫情期间,流行上网课,我也是趁着这个机会,通过上网课,比较系统地学习了PHOTOSHOP,水平又得到了提高。<div><br></div><div>5. 你觉得自己拍得最好的照片是哪张?有什么故事?能把照片给我们看看吗?<br>我拍过的摄影作品成千上万,都是心血之作,自己都很喜欢。很难说得准哪一张是自己最喜欢的或者是最好的,只能说是各有各的好,通通都喜欢。但在访谈中,我给你们看两张相片,各有特别之处。<br><div><br></div></div> 5-1.这张片题目是《新船下水》。因为后来我调动了工作,改了行,任职XX航运公司副总经理,参与造的船有十四艘之多。在这艘船下水时,我在现场拍到了这个壮观的场面,船上飘动的彩带和观看的工人很好地烘托了气氛,使这张现场的记录照有了艺术的感染力。这张片不但得过奖,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公司和上级集团的企业宣传中,被采用很多次。每当看到这片被使用,我都会得意地告诉别人:这张片是我拍的!<div><br></div> <p class="ql-block">5-2.这张片的题目是《与桥同庆》。我在2015年退休了,继续玩摄影。2019年3月27日,我来到南沙大桥工地。这大桥过几天就要通车,通车之后就不能在桥面上创作拍摄了。我来到桥上,恰好遇到建桥公司组织所属职工中的新婚夫妻,拍集体婚照,以此一同庆祝新婚和桥的建成。现场是由专业婚照公司拍的,我也一旁蹭拍。后来我对比了婚照公司拍的片,我比他们拍得更好。这张片我用于不同的征稿,曾经得奖四、五次,很有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6. 问:是什么让你坚持摄影?</p><p class="ql-block">是爱心让我坚持摄影,是用爱摄影来体现我对亲人对事业对国家对民族的爱。比如这组片,是我跟踪六年,拍了外孙果果的成长过程。运用前期导演和道具使用,再到后期对影像制作,使一个人物在一个画面上出现了四个,手法生动有趣。这个组照不但要留给家庭记录果果的成长,也被选中在广州市的奔小康主题影展上展出。组照的题目是《果果成长在奔小康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7. 问:你为什么喜欢摄影?</p><p class="ql-block">人生在世,除了做工作,照顾家庭,可以也应该还有自己的爱好。各种各样只要是正能量的爱好都必须保持和发展。尤其摄影现在很普及了,达到了全民摄影的程度。每当一出现什么值得拍的场面,在场的人都会掏出手机来拍照。而我喜欢的摄影,现在是利用来发挥余热做贡献。比如你们就读的小学举办义卖活动,我为你们拍活动照,后来被学校的公众号采用了。现在我还是城建档案馆的特约摄影师,为城建档案馆拍城市的图片记录,都是很有益的,同时过程也是很有趣的。这张片就是被城建档案馆收藏的了,我觉得被收藏比在比赛得奖有更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 在童年时代,你有什么特别故事?</p><p class="ql-block">我用三张相片讲了这么一个经历。</p> 8-1.这张相片是我两岁的时候,我的父母带我去玩,在这个建筑前留影。我问过母亲,这是什么地方?母亲告诉我,是二沙岛上的一个学校。我猜想那时可能是运动学校,后来做了运动训练基地。这楼房就在里头,不对外开放,外面也看不到这楼。<div><br></div> 8-2.后来,城市建设绿道、碧道,市民可以来二沙岛沿着江边走了。在江边这里,可以隔着玻璃看这楼。我看到了和我两岁时的照片上同样的楼房结构,证明了我被父母抱着留影的楼房就是这里。这座楼名字叫“渔庐”,有将近100年的历史。开始是官邸,后来做了疗养院。民国时常聚集些政要大亨,也曾经是共产党的地下交通站。解放后被运动训练基地使用了很久,现在作为文物保护了,但不对外开放,用玻璃墙隔开了。我对着里头的楼房默想:爸爸妈妈,我找到你们带我来玩过的地方了!这天我是带着果果来的,果果在后面拍了我的照片,这是他的第一张重要作品。<div><br></div> 8-3.楼的北面对着江面,没有玻璃墙,市民可以隔江眺望。现在是木棉花时节,前几天我去进行夜景创作。在黑暗的夜色里拍出了这张很艺术的照片。木棉花也叫英雄花,英雄树目睹过这个地方曾经来过多少英雄豪杰。难怪我也在职场上小有成就,原来我两岁时就在此做了英雄主义的熏陶。<div><br>  访谈的最后,我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外公爱摄影玩摄影,都不是主业,但都没有影响我主业的发展和发挥。你们现在的主业就是学习,在学习好基础上可以适当发展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爱好什么都好,都要有执着的精神,不怕困难,努力向上。祝你们将来也能取得辉煌的成就!<br><br>  摄影经历的小结就到此结束了。最后又议论一下当下的教育。我们读书那时,没学过什么手抄报。现在学校很重视,我觉得这个形式很好。我记得我小时候,和大院里的小伙伴一起,去过荣军院访问战斗英雄,听了战斗故事,还听了断腿残疾的荣军吹奏单簧管。那时没有学做手抄报,就只留下脑海中的记忆了。但我觉得家长和老师们要留意一下,不能重智商轻情商。在日常生活中,特别在访谈活动中,要做到见面有招呼,离开有道别。访谈见面时还是我老外公主动跟孩子打招呼,这个场面我觉得怪怪的,是个缺陷。必须把待人接物也作为教育的必学课。<br><br>2025/3/23事<br>2025/3/24记<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