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不了户口的孩子”有感

赢文学

<p class="ql-block">读“上不了户口的孩子”有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段熙曾先生为新出版的一部诗集《闲堂诗草》被“撸下来”的部分诗稿另结集出版的一部诗集<span style="font-size:18px;">《闲堂诗草*编外集》</span>自己写的《代序》,所以叫《闲堂诗草*编外集》,是因为这些诗稿被出版社撸下来了,然而被撸下来的原因,并非因为作品水平低达不到出版社的要求,而是水平超高,超出了出版社的要求才被撸下来的,当然具体原因“你懂得”。作者认为这些作品若不集结成册广为传播,不仅自己感觉着实惋惜,相信所有读到这部诗集的朋友肯定也会十分赞赏。因为这些作品凝聚了段老师大量心血,是发自肺腑的如泣如诉如歌,自己对这些作品是比较满意甚至非常欣赏的。我虽感慨良多却难以用益美之词夸赞,仅凭这个独出心裁的《代序》看,篇幅虽不长却份量甚重,尤其这个题目更是独出心裁,作者把这些作品比作“上不了户口的孩子”,精准地表达了作者的感受,看出作者对此深感惋惜与无奈,仅这个《代序》,就越读越觉得是在享受一顿文化大餐,读后足以让人对段老师的作品和人品的认识会更加上升一个新的高度!废话不多说,还是欣赏美文吧!</p> <p class="ql-block">上不了"户口"的"孩子"(代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收在这个薄本里的诗稿,是我新近出版的集子 《闲堂诗草》被撸下来的篇什。作品能够在刊物、杂志 发表或者在出版社等纸质、电子传媒出版发行,等于得 到社会认可,可以心安理得理直气壮更为有效的进行传 播。打个比方,这就好比一个经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婴 儿,要到民政或派出所等有关管理部门上户口,报知并 获得合法的出生认可,才能由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 否则就是没有户口的"黑人",当然"黑人"也能活, 也能生存,但这种"能活"和"生存"就有点那个了, 你懂得!作品亦是如此。我这次这些上不了"户口"的 "孩子",页码几乎占了全集三分之一强的量,实在有 点不舍。但不管怎么说,出版社的审查把关是必须的、 必要的,作品上不了"户口",自有上不了的道理。譬 如有关红色题材的内容,牵扯对事件和人物描述、品评 等的把握适度,需要上级部门审读拿意见,这个过程时 长和结果难以确定,影响出版周期和经济效益,加之书 号紧缺,又生逢"告别革命"甚嚣尘上,干脆就拉倒 吧,这就是红色纪实纪事作品出版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先前有两部这方面的书稿,都是如此,其中一部 出版合同已签五年,数年磨一剑,至今剑不光,最近才 稍有点眉目。另一部出版社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出示审读 意见,满以为无偿宣传地方肯定会高抬贵手,未料找上 门人家却说没有这个职能,搁浅了!这次《闲堂诗草》 中有关红色的东西,占得篇幅亦相对较大,且都自认为 是用心之作,下了功夫的,但几乎全军覆没,就连写抗 日题材吉山战斗、歌颂解放战争辉煌大捷莱芜战役的诗 歌也不例外。可想那些逞一时之快的吐槽之作命运如何 了。为了稍许弥补上不了"户口"的遗憾,我特地把这 些"孩子"加以收容,略作编排,简单印制少许,赠与 个别文友,同时也为爱好写作准备出书者提个醒,辨识 其中上不了"户口"的敏感题材和问题作品究竟为何, 以便少走弯路。再者,编外结集这也算是敝帚自珍的自 我慰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5.23</p> <p class="ql-block">以下就是那些“上不了户口的孩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