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快乐与你同在

<p class="ql-block">方法:菊花8克,枸杞子12克,干石斛10克,先把石斛10克水煎30分钟,去药渣,冲泡菊花和枸杞子,焖10分钟左右,就可以代茶服用了。</p><p class="ql-block">功效:枸杞子善于滋养肝肾而明目,菊花善于清肝明目,可以去火,同时再加上石斛滋阴养血的作用,缓解症状是没有问题的。</p> <p class="ql-block">脾虚百病生,中医理论认为胃不和气血不通。</p><p class="ql-block">饮食可用山药50克,枸杞20克白术10克大米熬粥可起到健脾开胃的效果.</p><p class="ql-block">遵医嘱服用薯蓣丸,八珍颗粒,人参归脾丸等药物治疗会起到积极的康复效果。</p><p class="ql-block">临床上有不少中成药对心脏有好处,常见的有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血府逐瘀丸、参松养心胶囊、稳心颗粒、柏子养心丸、归脾丸、强心胶囊、安神定志丸、朱砂安神丸等,对心脏有很好的疗效。</p><p class="ql-block">其中的参松养心胶囊和稳心颗粒,能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定惊悸,对心脏病患者和心慌的病人有一定的帮助,建议遵医嘱服用。</p><p class="ql-block">饮食可用洋葱150克 芦笋200克,枸杞20克炒食可起到养护心脏恢复心脏血管壁弹性的功效。</p> <p class="ql-block">健脾养胃饮食</p><p class="ql-block">可用猪肚200克,莲子50克,山药30克芡实20克熬煮可起到健脾养胃,补肾益气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心肌缺血这个病,大家要重视起来,因为不能及时治疗、改善的话,是极有可能发展成较为严重的心肌梗死,或者心力衰竭的,随时都会危及生命,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心肌缺血的治疗,一直都是个难题,临床对于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一直都是以扩冠、通血管为主。比如不太严重的时候,打一些通血管的针,像这位群友这样严重的,就会建议支架,或者做不了支架的部位,就建议搭桥。心肌缺血被归结为胸痹或心痛的范畴,辨证主要为心的气血亏虚,导致气血瘀滞。所以想要解决心肌缺血,最好的办法就是补气养血,同时活血化瘀。让充足的气血,通畅的运行起来,这个病自然就好了。范琳老师给了食疗方和茶饮方。</p><p class="ql-block">食疗方法:</p><p class="ql-block">方法:莲子250g、红枣250g、枸杞50g,加适量糯米煮粥,每餐吃一小碗,这个方子能有效帮助补气养血。</p><p class="ql-block">茶饮方法:</p><p class="ql-block">方法;山楂30g、益母草10g,茶叶5g,加水煮开,每天喝一碗,这个茶能活血化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补固气血,运送药物分子直达脾胃。另外,还给她搭配了一个和中止痛的小方子,主要是:黄芪30g,甘草10g,党参20g,当归10g,陈皮15g,柴胡10g,白术10g,白芍20g,麦冬20g,厚朴15g,木香10g,砂仁10g,半夏15g,瓜蒌皮20g,黄连6g,黄芩20g</p> <p class="ql-block">6种“消炎”中成药逐一解析</p><p class="ql-block">银翘解毒丸</p><p class="ql-block">银翘解毒丸作为经典的“清热解毒”中成药,主要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头痛等症状。在中医理论中,这类症状属于“风热犯表”。银翘解毒丸中的金银花和连翘是清热解毒的主药,配合薄荷、桔梗等药物疏散风热,能够有效缓解咽喉肿痛与发热症状。研究表明,银翘解毒丸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尤其在应对上呼吸道感染时表现突出。相比抗生素,它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更小,使用安全性更高。</p><p class="ql-block">黄连上清丸</p><p class="ql-block">黄连上清丸主治头面部和上焦的热毒症状,如头痛、牙痛、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等。中医认为,这些症状多由“上焦火热”或“肝火上炎”引起。连上清丸以黄连为君药,清热燥湿,辅以栀子、黄芩等药物泻火解毒,再加甘草调和诸药,能够在清热解毒的同时保护脾胃功能。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连上清丸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尤其适用于细菌性炎症导致的急性症状。</p><p class="ql-block">热解毒口服液</p><p class="ql-block">清热解毒口服液是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疾病的常用药物。其成分包括黄芩、金银花、连翘等,能够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医认为,这类疾病多由外感风热或热毒内蕴引起,清热解毒口服液通过清泻肺胃之热、解毒利咽,能够对症治疗。与抗生素不同,该药物对病毒性炎症亦有良好的疗效,且不易引发耐药性问题。</p><p class="ql-block">牛黄解毒片</p><p class="ql-block">牛黄解毒片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中成药之一,主要用于内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症状。看来,这些症状多属于“实火上炎”或“心火亢盛”。牛黄解毒片以牛黄为君药,配伍黄连、黄芩等清热解毒药物,能够快速缓解热毒症状。现代研究发现,牛黄解毒片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且对肝脏解毒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p class="ql-block">复方丹参滴丸</p><p class="ql-block">复方丹参滴丸以丹参、三七、冰片为主要成分,可以活血祛瘀、清心除烦。虽然它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但在慢性炎症和瘀血导致的局部疼痛、肿胀方面也有较好的疗效。理论认为,久病必瘀,慢性炎症多伴随瘀血阻络。复方丹参滴丸通过活血化瘀,能够帮助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炎症消退。</p><p class="ql-block">地蓝消炎口服液</p><p class="ql-block">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是近年来备受推崇的中成药,广泛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等疾病的治疗。其药物成分包括蒲公英、黄芩、苦地丁、板蓝根等,能够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认为,这些疾病多由“热毒蕴结”引起,蒲地蓝通过清热凉血、解毒散结,能起到显著的疗效。研究表明,该药物对多种病菌和病毒具有抑制作用,且毒副作用较小。</p> <p class="ql-block">心肌缺血被归结为胸痹或心痛的范畴,辨证主要为心的气血亏虚,导致气血瘀滞。所以想要解决心肌缺血,最好的办法就是补气养血,同时活血化瘀。让充足的气血,通畅的运行起来,这个病自然就好了。范琳老师给了食疗方和茶饮方。</p><p class="ql-block">食疗方法:</p><p class="ql-block">方法:莲子250g、红枣250g、枸杞50g,加适量糯米煮粥,每餐吃一小碗,这个方子能有效帮助补气养血。</p><p class="ql-block">茶饮方法:</p><p class="ql-block">方法;山楂30g、益母草10g,茶叶5g,加水煮开,每天喝一碗,这个茶能活血化瘀。</p> <p class="ql-block">尿路感染问题困扰,跟大家推荐一个外浴的方法,</p><p class="ql-block">苦参30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鱼腥草30g,败酱草30g,黄柏30g,水煎,水温适宜后,可外洗阴部。</p><p class="ql-block">这个方剂同样是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利尿,除痒,对于小便不利和外阴瘙痒都有很好的效果。</p><p class="ql-block">特别适合糖尿病人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益肾方</p><p class="ql-block">黄芪15g,、白术12g, 、山药15g,、生地黄15g,、防己12g、白茅根10g、枸杞子12g,、黄精15g、狗脊15g、川续断12g、茯苓20g、金银花10g、蒲公英10g、川棟子12g、甘草10g。此方具有健脾补肾、益气固本的功效。每天1剂,早晚各1次。</p><p class="ql-block">平时可以多吃一些黑色的食物补补肾,比如黑豆,黑芝麻,桑葚等等补肾益肾,做到治养结合。</p> <p class="ql-block">口腔溃疡在中医叫口疮,最早记载在《黄帝内经》中。后来在很多医书上都有记载,而且有很多分型。像脾胃蕴热型有一个非常好用的中成药,叫西瓜霜,它被公认为是治疗咽喉和口腔疾病的灵丹妙药,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功效。口腔溃疡患者可以将几片西瓜霜粉碎成粉末,敷在溃疡部位,2到3天就好了。西瓜霜也有喷剂,效果也不错。像小孩子,口腔溃疡一般是实火,可以在口中含西瓜汁,每次含2-3分钟后咽下,每天多含几次。这种疗法也非常安全。这说的都是实火的方法。</p><p class="ql-block">虚火的溃疡是呈浅红色或白色,红肿不明显,病程长且反复发作,最长可持续几个月。但疼痛不如实火的明显。身体可能会有腰酸背痛的情况,感觉比较累,小便排的也比较多。这种情况就不是真的上火了,而很可能是由阴虚导致的虚火。中老年朋友虚火导致的口腔溃疡比较多,所以轻易别用苦寒的祛火药,效果不好而且还容易伤脏腑,耗气血。可以选用口炎清颗粒、余麦口咽合剂这两个以滋阴为主的中成药。也可以在溃疡表面敷少量的云南白药粉,一天敷2次,敷2、3天就可以了。云南白药有通瘀、止血、抗炎、消肿、解毒的功效,针对口腔溃疡效果也比较好。</p> <p class="ql-block">老慢支的治疗方子:</p><p class="ql-block">沙参、麦冬各20克,金银花、鱼腥草、知母、苇茎各15克,黄芩、浙贝母、桔梗、枇杷叶、桃仁、款冬花各10克,陈皮9克,杏仁6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