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中

高手如玲

<p class="ql-block">1995年,我以625分的成绩考入司各庄中学,当时,和我一同考入司各庄中学的还有本村的贾庆涛,我俩是本村当年唯二考入高中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进入高中后,物理老师夏老师担任我们班主任。第一次上课就是自我介绍,记得来自郑南村的刘同学自我介绍时,老师问他来自哪里,他说郑南,老师就给他叫郑南同学,他解释了好几次,老师才明白过来他是郑南村的刘同学,刚入学我对自己本也没有太大的期待,直至高一期中考试,学校贴出了金榜,我位列年级第39名,这令我欣喜若狂,也给我带来了莫大的信心。高一年级我们就换了好几任数学老师,第一任数学老师已经忘记叫什么名字了,也忘记是因为什么离开了学校,后来副校长夏老师给我们代课,记得他最经典的名言就是,“大家都是叔伯中国人。”直至黄老师入职,我们的数学老师才稳定下来。</p> <p class="ql-block">高二的一次大考,我史无前例的考到了年级第二名,年级第一名是同班的张同学,但数学整整比我低了30分,我俩是全学校唯二及格的同学,就这样,我也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因为我错的那两道题,没有几个人错了。而且,在平时的作业中,有些数学小卷中的题目,只有我能够做出来,这也让我从数学中找到了自信;化学老师是张老师,是高一年级化学老师的爱人,高一年级化学老师说学校的主任,张老师的教学特点是以考促学,每次上课一张A4纸小卷,做不对的题课下罚抄。</p><p class="ql-block">高二下学期,我们分班了,分了文理班,两个理班一个文班,我自然而然的进入了理班,校副主任兼化学老师裴老师担任我们班主任。进入高三后,数学老师黄老师担任了我们的班主任。在那一年,同宿舍的姚同学每天下自习后十一点多还去班里学习,直至十二点多,然后凌晨四点多又起来学习,我曾有一次晚上试着去学习,但不一会儿就熬不住了,后来再也没去过,高一年级时的同班同学裴同学也因为压力过大住进了医院。</p> <p class="ql-block">这一年,我们的高考成绩虽较上一届有了提升,但成绩还是不太好。我这这一年取得了470分的成绩,我不知所措,是勉强走专科还是复读,摆在了我面前,填报志愿时黄老师的一句话,“你非要今年走吗?”让我坚定了复读的决心。</p><p class="ql-block">记得那一年,为了留我在本校复读,校领导都来了我家做工作,不过我还是选择了到县一中复读。我的入学成绩在班里40多名,复读这一年,我的成绩稳中有升,但始终也突破不了瓶颈,平时会做的题到考试时就是做不出,一度压力非常大。后来,自己给自己立下志愿,再考不上就回家种地,有了这种信念后,自己反而轻松了,成绩稳步提升。第二年高考时取得了559分的高分,较第一年提升了89分,连班主任兼化学老师石老师都感到惊讶,一些平时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也说要避开我报的志愿,以免考不上。</p><p class="ql-block">就在这一年,尽管我高出重点本科线20多分(加上独生子女加分10分),但是没报好,我考上了一般本科中国计量学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