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游,2025.3.20~3.22

姜铁均

<p class="ql-block">年龄逐渐上去,人变得越来越慵懒,感觉越来越不想出门。</p><p class="ql-block">另一个声音说“走,走得动还得走”。</p><p class="ql-block">看天气这几天天气晴朗,气温7~25度,选择去兴化三天踏青,感受春天气息。</p><p class="ql-block">目标李中水上森林公园和兴化千垛油菜花景区。</p> <p class="ql-block">第一个景区【李中水上森林公园】:江苏省最大的人工生态林,这里栽种有10万余株水杉、池杉等品种的树木,已经长成高大茂密、生机盎然的水上森林,成为都市人回归自然休闲的好去处。</p> 卧波桥 这里风景优美,天然的氧吧。<div>独特的水乡景观:“林中有水、水中有鱼、林内有鸟”。</div> <p class="ql-block">小九寨沟</p> <p class="ql-block">游走在林中水巷间,阳光透过树叶丝丝洒落,林间阵阵清风吹过,耳边听着鸟儿鸣唱,让人心情舒畅。</p> <p class="ql-block">在水杉、池杉的周围,常常可见一个个破水而出的树根,远远望去,仿佛一群聚会的佛陀。</p> <p class="ql-block">水面上丝丝落叶,如一幅美丽画卷。</p> 这里也是鸟儿的天堂,成群结队的白鹭、灰鹭在此筑巢生息。 <p class="ql-block">第二个景区【兴化千垛景区】。</p><p class="ql-block">兴化垛田的成陆过程大致经历了海湾→潟湖→湖沼→水网平原的变化,先祖又进一步积土垒垛,从而出现了成千上万块四周环水的岛状田地。</p> <p class="ql-block">先乘船穿行在垛田间,然后步行在油菜花间。</p><p class="ql-block">就是来早了点,油菜花只开了3成,再过10天(3月底4月初),到那时油菜花盛开,景色会更漂亮,但景区也肯定是人山人海。</p><p class="ql-block">其实油菜花到处都有,为什么要来兴化看油菜花呢?</p> 一路拍拍油菜花 有一种春天叫油菜花开。<div>春天,是开始,是希望,是既往不咎,是来日方长,不问时光深几许,安然浅笑春风起,愿人随春好,春与人宜。</div> <p class="ql-block">第三个景区【兴化市】:兴化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p><p class="ql-block">兴化古称“昭阳”“楚水”,地处江淮之间、里下河腹地,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境内河湖港汊纵横,素有“苏中水乡”“江淮腹地”的美誉。</p><p class="ql-block">以“两令三相”(范仲淹、魏源,高谷、李春芳、吴甡)、郑板桥、施耐庵、刘熙载等为代表,从南宋至清末,兴化先后走出了262名举人、105名进士、1名状元。</p><p class="ql-block">在兴化市游览兴化老街和东门历史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兴化老街:地处兴化市老城区中心位置,街区内涵盖兴化市博物馆、郑板桥纪念馆、兴化县署(维修中)、四牌楼、元老府、徐府、八字桥等11个景点。</p><p class="ql-block">兴化市博物馆(含郑板桥纪念馆和施耐庵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兴化市博物馆;二层小楼,仿明清古建筑,青砖黛瓦,内置江南庭院小景。</p><p class="ql-block">博物馆陈列兴化的先民们开疆辟土,改造自然。兴化人文荟萃,名家辈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楚水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p><p class="ql-block">郑板桥纪念馆,详细展示郑板桥的一生。值得细细一览。</p> 施耐庵纪念馆,施耐庵,江苏兴化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作者。 兴化县署(维修中) 县署门口站立的石狮子,与众不同。 <p class="ql-block">四牌楼:始建于明代中期,距今约430年。主体为四柱四门式牌楼,斗拱支撑,重檐叠起,八角飞翘,攒顶“五岳朝天”,庄重典雅。</p> 四牌楼内外共悬挂匾额47块,其中40块匾额由赵朴初、启功等当代著名书法家按原文重书。 八字桥 兴化老街 元老府:建於明代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为状元宰相李春芳(1511~1585年)府邸。<div>现存三进宅院,经营茶宴。</div> 徐府:典型的民国府第建筑 金东门历史文化街区(兴化市又一主要游览区域):成于北宋、兴于明清,距今有着千年历史,总面积范围5.33公顷。以辐辏巷、家舒巷、湾巷、二铺巷、土地庙巷、状元牌坊巷为代表的鱼骨状街巷体系。<div>街区内有许多传统的老字号商铺,有东岳庙、明城墙遗址、郑板桥故居、赵海仙洋楼、成家大司马府等众多景点。<div><div><br></div></div></div> 明城墙遗址:初建于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现仅存极小一段。 北水关城楼 北水关城楼外即将拆迁的老房子。 东岳庙(道教庙宇):初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毁于兵燹,仅存斗拱大殿。<div>现在的东岳庙为2008年修复,有山门、十王、文昌、财神、斗姥、四圣、吕祖、慈航及长生诸殿。复建之后的东岳庙,殿阁重檐,气象万千。</div> 东城外大街为主轴的千年官道,两旁商铺林立。 <p class="ql-block">二铺巷:古名时思东巷,因西侧为宋代佛教丛林时思寺而名。</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巷子在东门历史街区内有多条。</p> <p class="ql-block">竹编制品为主的杂货店</p> 桐油铁锅店 <p class="ql-block">陈连富:获泰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p><p class="ql-block">用传统锡焊修䃼老物件的手艺人,城里已经绝迹,在这里让人又回到了老底子的辰光。</p> 刘记饺面店;牛肉锅贴有名气。 上池斋药店:开业于清代康熙六十年(1721年)。<div>药店上下两层,上层为药库,下层为店铺,内有古井之水专司煎制,屋面凉亭以利晾晒,建筑风格独特。</div> 竹业公会: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初建于明末,为竹业祖师庙。 大华饭店:为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1945年抗战胜利后所创。<div>该店秉承祖传手艺专营兴化早茶,选料考究,做工精致,深受食客青睐,被评为“兴化早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div><div>登楼吃茶,金东门古韵尽收眼底,是品咂兴化老味道、享受兴化慢生活的重要体验场所。</div> 状元牌坊:石质,双柱单门,跨街而立,上立重檐。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奉旨为丁末科状元李春芳而建。<div>李春芳于隆庆二年(1568年)任内阁首辅,史称“状元宰相”。</div> <div>金东门历史文化街区内有三个收费景点:分别为成家大司马府、郑板桥故居、赵海仙洋楼(10元/人,70岁以上老人免费)。</div>成家大司马府(收费景点,10元/人):初建于明永乐(1403~1424年)年间,因主人成琎参加“靖难之役”有功,洪熙元年(1425年)被赠封兵部尚书(大司马),按官秩改建为大司马府。 成家大司马府府第,原为东西两轴各8进,现存东6西7共13进,13个院落。客厅、穿厅、正厅、内院分布有序,为现存规模较大的明代府第建筑群。 大司马府内设兴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竹泓木船展馆和木雕玉雕等展馆。 <p class="ql-block">面塑</p> 郑板桥故居(收费景点,10元/人):位于东城湾郑家巷中,为清代“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居所,布有门楼、大堂屋、厦屋、书斋等。<div>郑板桥晚年居住于升仙荡畔拥绿园,后毁于兵燹,2006年仿其神貌附筑于故居之侧。</div><div>郑燮(1693~1766年),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官至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清政爱民。</div> 堂屋 清风轩 水云居 碑廊 赵海仙洋楼(收费景点,10元/人):赵海仙(1830~1904年)名履鳌,清代名医,兴化医派代表人物。<div>赵海仙洋楼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由门厅、廊屋及盂园三部分组成,现为江苏省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div> 赵海仙洋楼主体建筑,三层28间,为中西合璧式建筑,系一代名医赵海仙悬壶及起居之所。 赵海仙为“晚清苏北三大名医”,善治奇症,名震江淮。 盂园 兴化国医馆(兴化中医药博物馆),陈列兴化历史上的名医名家。 <p class="ql-block">赵海仙洋楼周边为家舒巷古建筑群,青砖黛瓦马头墙,有原明代御史舒楚后代所建府第,清代名医魏荫塘之鹤山堂。</p><p class="ql-block">1986年,兴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p> 3天兴化的游览到此告一段落,返回上海时,又行车50公里,去高邮的古文游台游览。 高邮古文游台: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后又多次修缮。<div>现景区景点包括:牌坊、门厅、秦观像、古文游台、盍簪堂、泰山庙、秦观读书台、映翠园、秦观纪念馆等。</div><div>牌坊</div> 门厅 秦观、孙觉、苏东坡、王巩四贤塑像 秦观塑像:秦观(1049年~1100年),北宋文学家,字太虚、少游,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div>秦观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div><div>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望海潮》、《满庭芳》等。</div> 秦观纪念馆(介绍秦观生平):<div>皇祐五年(1053年),秦观随祖父承议公从江西南康返回故里,其间三十余年在家乡高邮度过。</div><div>元丰八年(1085年)经苏轼推荐,先后在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为官,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div><div>绍圣元年(1094年)春,苏轼被贬,秦观也受到牵连,被贬到岭南,六年后客死他乡。</div><div>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7年),秦观子秦湛将父亲灵柩从广陵迁葬至无锡惠山二茅峰南麓,与徐氏夫人合殡。</div> 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div><div>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 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div></div> 盍簪堂:建于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年),“盍簪”出自《易.豫》:“勿疑,朋盍簪。”意思是,不要迟疑不决了,朋友,快来聚会吧。<div>其梁上的横匾“盍簪堂”三字为当代著名书法大师沙孟海所书。</div> 文游台: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主体楼为重檐歇山顶的二层楼厅,上下层面阔均为五开间,进深三间。<div>宋苏轼过高邮,当时的四位才子贤人便是在这里的阁楼上聚会,因此这座高台建筑被称为真正的文游台。</div> 落地屏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画工艺,再现了北宋时期的一副名画作《西园雅集图》。 现在的文游台,是游客们憩息、下棋,孩子们开心玩耍的好地方。 秦观读书台:相传秦观入京应试之前曾在这里潜心读书。<div>走下读书台,回头远看,这座歇山造卷篷顶式两重楼台,飞檐重迭,错落有致,独具匠心。</div> 四贤祠:是晚明时期的文人学士为纪念苏东坡、孙觉、秦观、王巩聚会而建的。 古泰山庙: 映翠园 重光亭:是为保护高邮州公田记石碑而建的。<div>据史料记载,高邮这里经常发大水,明嘉靖年间,高邮知州谢在,将灾民聚集起来,开垦公田,这样一来既解决百姓吃饭穿衣问题,又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收入,地方不再向百姓摊派税款。嘉靖皇帝听说此事后,龙颜大悦,就赐了一块碑,颂扬他的功德。</div><div>这块碑原置于高邮州署大堂内,1985年移至文游台并将它建亭保护。</div> <p class="ql-block">东坡行吟:苏轼《定风波》</p><p class="ql-block">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p><p class="ql-block">表达苏轼虽身处逆境、屡遭挫折,仍能保持豁达、超脱的理想境界。</p> 碑廊 风雅台(戏台) 山抹微云:秦观的《满庭芳》<br>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div>《满庭芳》是秦观最杰出的词作之一。</div> 驿梅池:秦少游《踏莎行·郴州旅舍》<br>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br>传说此词是秦少游为怀念长沙歌姬所作。<div>后人将少游词、东坡跋、米芾书勒石立碑,史称“三绝碑”。</div> <p class="ql-block">小结:我是第一次来兴化,这三天的兴化游给我留下美好印象。</p><p class="ql-block">1、李中水上森林公园和千垛景区的景色应该算一般般吧,打卡一游。</p><p class="ql-block">2、兴化老街和东门历史文化街区内很多景点,虽然是近年来新修复的,但反映了兴化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值得慢慢游玩,细细品尝。</p><p class="ql-block">3、高邮古文游台是个不错的景点,值得一游。</p><p class="ql-block">这三天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踏青游玩,赏心悦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