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这春意花开的季节,为了进一步提高英语学科教学质量和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教研活动能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2025年3月24日,高一英语组组织了一场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由杨萍老师授课,主题为:-ing作表语和定语。</p> <p class="ql-block"><b>一、音符跃动,语法课堂的别样开场</b></p><p class="ql-block">杨老师以音乐作为导入,"Rolling in the Deep"的旋律在教室流淌,学生们手握学案,耳畔捕捉着歌词中跃动的动词-ing形式。随着音乐起伏,"rolling""feeling"等被迅速填入空白处,举手抢答的身影此起彼伏。学生们积极相应杨老师设置的回答积分模式,竞争化作求知的动力。当流行音乐与语法碰撞,知识早已悄然潜入学生的脑海中。</p> <p class="ql-block"><b>二、抽丝剥茧,总结归纳语法知识点 </b></p><p class="ql-block">"观察例句,你发现了什么?"大屏幕上浮现出典型例句,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拼接规律:"定语修饰名词!""表语跟在系动词后!"杨老师的教学步骤由浅入深、一环扣着一环。首先她给出例句,引导学生总结-ing形式在句中可做的成分。之后,带着学生复习如何鉴别谓语与非谓语,为本节课奠定知识基础。紧接着,复习定语的定义并根据例句总结-ing作定语的用法。<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师轻点课件,让抽象的定语概念瞬间具象。学以致用是最好的巩固方式,所以杨老师立马带着学生做</span>-ing作定语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分辨谓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的能力。下一步,通过练习对-ing作表语的用法下定义,并复习系动词,给学生提供知识的脚手架。思维导图在黑板上延展,系动词家族(be, seem, become…)的成员被逐一"点名",知识脉络清晰如掌纹。</p> <p class="ql-block"><b>三、学以致用,跨学科的真实语用场</b> </p><p class="ql-block">在巩固环节中,杨老师设置的练习形式多样化,使学生的注意力时刻在课堂中。比如,她引用班级的物理老师说过的话,课堂瞬间沸腾;观看一个视频,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与La Tomatina节的狂欢视频相关的语境填词。分组填词时,笔尖与屏幕同步跃动,定语与表语在语境中鲜活生长;而当小组代表将"普通句"升级为"高分句"时,思维的火花点亮整个课堂。</p> <p class="ql-block"><b>四、趣味赋能,评价机制里的教育温度</b></p><p class="ql-block">之后,根据课堂的表现,杨老师请回答问题的小组派出代表点红包。一体机屏幕上,虚拟红包炸开惊喜:免作业券引发欢呼,早餐券收获掌声。</p> <p class="ql-block">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公开课结束后,全体英语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评课中,各位老师首先都对杨老师的课堂给予了高度赞扬,其次从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设计意图、教学方法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讨和交流。其中,教研组长汪主任的肯定与建议更显匠心:"整个课堂很有逻辑,课件配色可增加对比度,让后排同学看得更清;发音细节再打磨,让知识传递更精准。"这些细节,恰是教育者精益求精的注脚。每一次的探讨都是为了更好地呈现,我们将继续勇于创新、大胆实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