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杜公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办双竹村境内,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祠堂,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杜公祠,是一个四合院式的建筑群,总占地面积8343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99平方米。杜公祠分前后两院,前院右侧为陈列堂,中间大殿诗圣堂陈列着杜甫泥塑坐像、“杜甫在长安行迹图”“杜甫世系表”“杜子美年谱”“杜甫生平足迹图”以及名人题词、刻石、照片等。碑廊上镶有明、清时代重修碑记六通。享殿西侧陈列室内陈列有多种杜甫诗刊本。杜公祠内保存有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以及杜甫的诗集字画,是研究杜甫诗歌和历史的重要资料,在历史、文学和艺术方面具有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诗圣堂</p> <p class="ql-block">端坐的铜像。铜像左手抚膝,右手握书,神态凝重,遥望远方。似在潜心攻读,又如毕卷沉思,抑或心事重重,怀念远在他方终不能归的故乡,忧虑百姓的困苦与国家的存亡。其貎、其态、其情,令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杜甫。字子美(712-770),远祖曾隶籍长安杜陵。杜甫于天宝五年(746)至乾元二年(759),前后流寓长安杜陵、樊川一带十三年;以大量诗篇描写了人民的疾苦。他自号‘杜陵布衣’、‘樊川野老’,表达了深厚的乡里之情。</p> <p class="ql-block">杜公祠位于樊川路南七公里处的杜曲,这里是长安杜氏的核心区域。杜甫虽然不是生在长安,但他的祖上在杜曲有宅地。当他落魄时,携家人来此居住,自称少陵野老、杜陵野客等。少陵即是杜陵,也就是这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因为他曾在西安(长安)少陵、樊川一带生活过13年,而这个生活时间,是他在成都的3倍还多。杜公祠依山而建,古朴清幽,肃穆寂静,碑文典雅,树木苍翠。东西略宽,南北显窄,大体呈长方形。主建筑有正殿和东西展厅三个建筑,南面走廊是个长形的窄厅子,里面墙上嵌的全是碑刻诗文,</p> <p class="ql-block">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人,虽然在成都生活了4年,但在西安度过了13年,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人文痕迹。杜公祠,就是这些痕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历朝历代帝王将相为杜甫祠修复立碑。现有明、清时代重修碑记六通。</p> <p class="ql-block">杜公祠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后来多次重修。如今看到的是清朝嘉庆九年重建于牛头禅寺东侧的场馆。祠堂背靠少陵原,面对樊川水,南望终南山,北临长安城。登临远眺,院内环境清幽,古树苍劲。祠堂大门两侧刻有诸多杜甫的诗句,以及关于杜甫远大理想和抱负的碑文,由长安城书法名家挥毫并刻于碑上,格调满满</p> <p class="ql-block">向世人展示了杜甫的生平和成就。诗圣堂、碑廊以及碑石上的文字,都是对这位伟大诗人一生的精彩诠释。</p> <p class="ql-block">向世人展示了杜甫的生平和成就。诗圣殿、碑廊以及碑石上的文字,都是对这位伟大诗人一生的精彩诠释。</p> <p class="ql-block">书房</p> <p class="ql-block">泥塑杜甫先圣。凝思忧国忧民,愤笔疾书,留下了不朽而辉煌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窑洞展厅</p> <p class="ql-block">展厅装修中</p> <p class="ql-block">东展厅。爱国野老吞声哭、杜曲幸有桑森田。展示了杜甫一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续写了杜甫与四大文豪情深义重</p> <p class="ql-block">杜公祠,见证了杜甫的诗篇,也见证了人们对杜甫的敬仰和追思。它是一座永恒的文化瑰宝,将杜甫的诗意传承下去,让人们永远铭记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p> <p class="ql-block">王维、李白、岑参、高适四位大诗人大文豪的塑像,造型优美,神彩奕奕,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后厅院是杜甫亨殿三间,硬山式建筑。依山望水,古朴清幽,肃穆寂静,修衍圣地</p> <p class="ql-block">杜公祠是一座文化圣地,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参观和学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