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我们心里,住着一个硕大的月亮,</p><p class="ql-block">月亮的名字,念作海子——</p> <p class="ql-block">如果海子还在,今天61岁,两天后是他的忌日!生于春天,死于春天,他是殉道的赤子,他也是那个时代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61年前,原名查海生的海子,生于安徽省怀宁县。1979年,15岁的海子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p><p class="ql-block">海子是中国20世纪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p> <p class="ql-block">海子说:“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名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p> <p class="ql-block">1989年3月26日,治愈了无数心灵、却未能治愈自己的海子,留下遗书“我的死亡与任何人无关”,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远处隆隆火车声响起,阳光刺眼,野花怒放……</p><p class="ql-block">“在我们心里,住着一个硕大的月亮,月亮的名字,念作海子。”今日今时,我们如此缅怀这位富有才情的早逝诗人。</p> <p class="ql-block">六十一载春秋更迭,诗魂长存。</p><p class="ql-block">今日,海子六十一岁诞辰。</p><p class="ql-block">海子的诗,乃土地与天空的交流。他以“太阳”作光焰,以“野花”为根系,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描绘理想,于《亚洲铜》中叩问文明,更凭借《太阳·七部书》的磅礴长卷,将个体生命和宇宙哲思融为一体。他的语言似野火蔓延,既脆弱又强劲,既扎根于泥土又仰望苍穹,最终借诗行重构了汉语新诗的精神维度。</p> <p class="ql-block">六十一周年的纪念,不单是向一位诗人致敬,更是对诗歌永恒性的印证。海子的诗学已超越文本,他的创作是“王在写诗”的孤独绝唱。</p><p class="ql-block">今时重读海子,我们仍可触及那些灼热诗句中迸发的生命力:它们如光斑印入血脉,召唤着每一代人直面生活的荒原,以诗为马,向死而生。</p><p class="ql-block">斯人已去,诗篇永耀。</p><p class="ql-block">诗歌是永不落幕的春天——</p><p class="ql-block">2925.3.24/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