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滹沱河畔

老菜

昨天3月20日,春分节气,早晨起来在阳台向外观望,天气颇佳,几乎无风,该算是冷空气过后的第一个晴好的天。在饭店早餐时就琢磨着怎么打发这一天,想到春暖时节,滹沱河畔是不是开始泛绿了?应该有点春天的景色了吧?听说那里有许多水鸟,趁着天气不错,应该去看看。 滹沱河历史悠久,“滹沱”最早见于《礼记 · 职方》,《山海经》称其为“虖沱”,春秋时期也已被提及,在《左传》中就有滹沱河流域事件的记载,元好问也有“滹沱数驿到桑乾,围场流水马嘶酸”的诗句。但其实以前我对滹沱河了解并不多。我最初听到滹沱河的名字,还是在约五十年前来到石家庄生活以后,后来常听身边人说到滹沱河钓鱼去,就在石家庄北边,而我退休前就一直没有去滹沱河边玩儿过,退休以后也就去过两三次,其中一次是和两位老同学驾车到子龙大桥上拍夕阳,另一次是我自己乘公交车去的,也仅在子龙大桥东西两侧不远的河岸边走走,还有一次是与家人一起去的,足迹都离子龙大桥不远。(一时找不到子龙大桥的图片,昨天也忘记拍) 8点20分从饭店出来,没有像往常那样围着街区绕圈散步,而是直接回家准备出行。通常有目标的出行我总是要带上相机的,然而我常用的几部相机都放在了南方,此次空手回庄,原本没打算拍什么。前几天倒是去某相机店准备下手买一部心里惦记已久的相机和长焦变焦镜头,却被告知比三个月前我询问时的价格反倒上涨了一千多块钱,我不情愿买涨,本来那款镜头就是可用可不用的,已经犹豫了几年了,不在乎这一时半会儿,就没买。现在该用上它了,但又临时不赶趟。取出在庄里身边唯一可用的一部老旧相机,也是我的第一部数码单反相机,佳能二十年前的早期产品,半画幅的30D,800万像素,原本套机镜头是17-85变焦头,现在上面挂着一个腾龙70-300变焦头,此头拍静物还行,拍运动物体对焦反应迟钝,不太给力,但眼下只有它了,尽力而为吧。这个相机用了近二十年了,快门曾经维修过,修后机身某项功能还失灵,只能凑合着用,虽然像素参数甚至比不上十年前的手机,但它好歹是个相机,相比起来我更喜欢用它而不愿用手机。<div>  从门厅顶柜上取下那个从未用过的大号摄影包,这摄影包是在某相机店某年年会上被抽到的唯一的一等奖,索尼牌的,质量不错,就是有点大,只装这一部相机和三块电池显得空荡,有点大材小用,但身边没别的包了,也只好是它。</div><div> 再带上一保温杯白开水,全部行装就齐了。</div> 乘坐地铁1号线,在家跟前的地铁站9点07分发车,向东行驶再向北拐,四十五分钟后到达东庄站下车。走出地铁口,沿着一条老旧的水泥路向北走,二十多分钟后来到滹沱河边。 <h5> 我站在滹沱河南岸,上图中这座桥位于我的西侧,它有没有桥梁名称我不知道,在高德地图上它被标为新城大街,我在本文中暂且称它为新城大街过河桥。中间那个桥塔与它无关,那是后边滹沱河特大桥的桥塔。 </h5> 从东庄地铁站向北走到滹沱河边,远望东边是太行北大街过河桥,西边是新城大街过河桥。在高德地图上显示,从新城大街过河桥再往西是滹沱河特大桥,再往西是子龙大桥。从我的立脚点向西到子龙大桥,直线距离是5.2公里,昨天我的计划就是从此处走到子龙大桥为止。我之所以选择乘坐地铁从东庄站下车,再向北来到滹沱河边,就是想看看滹沱河特大桥东边沿岸有什么景观,因为这边我从未来过。 <h5>  上图的桥位于我立脚点的东侧,也不知其名,高德地图标为太行北大街,我在本文中暂且称它为太行北大街过河桥。</h5> 来到这里后看到,这边倒没有什么特别的景致,游人很少。河岸两边平坦而宽阔,目前已建好的是大片的生态绿地,现在到处在喷灌草木,有些地方在拆除旧的栈道木板,可能是准备维修改造。虽然没有什么特别赏目的景观,但视野开阔,四周很是安静。<div>  沿着滹沱河南岸独自漫步西行,在潮湿暄软的沙地上小心迈步,在岸边倒伏枯萎的芦苇杆和残根的缝隙间谨慎落脚,一会儿四处远望,一会儿注目脚下,不急不慌,不紧不赶,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路上无伴无随,无言无语;此时刻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心头间无思无想,无物无我。浑然于野,陶然其中,心态颇为舒适,步态也便轻松。</div> 昨天天气好,阳光明媚,万里无云,也几乎无风。在这个春风送暖的时节,大地一天一个样。滹沱河两岸的松柏类常青树树冠开始泛出新绿,仿佛刚刚从冬季醒来;海棠树已经开出了白色或粉色的小花,几株海棠树在大片的土黄色、棕褐色的环境中很突出,非常亮眼;而柳树也争先向人们报春,枝条上生长出一串串米粒大鹅黄色的嫩叶牙,远远望去,一片片浅淡的黄绿色在其他深色树木光秃的枝干衬托下,显得格外鲜亮。这几种“春天已到”的代表色展示在眼前,让人看了就心情舒畅,不由得就会胸廓张开,深深呼吸几下,尽情感受这春天的气息。 眼下大多数树木还没有长出树叶,没有遮阳的树冠,在这样的好天气下行走也就感觉有点晒,何况大部分河段两岸树木远离水边,而我为了选择拍摄角度,就不得不在阳光下的岸边行走,无遮无挡。预报昨天最高温度是24度,但九点出门时还不能穿得太少。从十点左右来到河边,越走越接近中午,也就越来越感觉到温热,而且身后这个大号摄影包紧贴后背,真是太“暖和”了,好在还不至于热得难受,还处在“春暖”应有的状态。 当时看着新城大街过河桥似乎不远,可走到桥下却用了点时间。从桥拱下穿过,桥西这边人就多了起来,有的在游玩观景,有很多人在一个似坝似桥的构筑物东西两侧钓鱼。我便停下脚步观看了一会儿他们钓鱼。 如何钓鱼也能反映出钓鱼者的脾气性格。有人喜欢结伴扎堆一块儿钓,在本需要安静的氛围中凑热闹,聊天、钓鱼两不误;有人喜欢独自垂钓,另觅佳处,专心致志,而往往也是成果与众不同。 眼前这个水坝东西两边就都挤满了人,东边的还稍显宽松点,钓者之间还有点空隙,而西边那一侧则一个挨一个,大家挤在一起其乐融融,就是不知水里的鱼看见了笑话不笑话他们,嫌不嫌他们乱。 说来有意思,天上飞的,任何野生禽类几乎都不允许捕猎,即使是常见的麻雀,现在随便打死也会受到人们鄙视谴责;地上跑的,除了老鼠,也几乎都被禁止捕猎;而只有水里游的,除了重点保护对象如中华鲟等,其他很多鱼类却都可以在适当的水域随便垂钓,这待遇差别,鱼类们肯定心里愤愤不平。 钓鱼是个很容易让人上瘾的活动,喜欢钓鱼的人,虽然有时几天也钓不上来一条,但还是仍然执着前往,甚至在水边安营扎寨,夙夜不归,迷在水边。钓鱼是个非常磨炼耐性的活,有的人不管风吹日晒,在水边一坐就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人们之所以如此着迷,大概就在于那鱼咬钩时挥竿一挑的一刹那,感觉竿头一沉,心想:有了!那种愉悦的心情,可能非此中人是无法体会的。我自认是个耐性不错的人,但却也感觉无法忍受水边苦坐几个小时的熬磨。我就佩服有的平时坐不住、看着很粗拉的人,对钓鱼的事却很细致讲究,理论与实践都一套一套的,一到水边似乎就换了一个人,能耐着性子泡在水边,不惧烈日当头,蚊虫叮咬,眼睛紧盯那水波荡漾中摇晃得眼晕的鱼漂,全神贯注地跟水面下的生灵斗法较劲。 说起钓鱼,几十年来我只有一次钓鱼的经历。那还是在退休前,一次单位安排几个同事在平山疗养院疗养,有天午饭后闲着没事,有人提议到外边的一个水塘去钓鱼玩儿。到了那里借用他们的钓竿,我就学着如何挂鱼饵,如何甩钩,如何判断鱼是否真的咬上钩了。我眼睛死盯着那飘忽不定的鱼漂,看得眼花,一会儿突然见鱼漂下沉,赶紧挑竿,结果还真钓上了,两寸多长一条小白鱼,心里挺高兴,用时不多,初战告捷。等把小鱼晃到眼前抓住仔细一看,鱼钩并没有钩住鱼嘴,而是钩在小鱼的肋条上。我自己还莫名其妙,怎么钓着肋条上来了?不是应该钓嘴吗?旁边的人开玩笑说,你的钓法独特,技高一筹,无人能比。这是唯一的一次尝试,以后再也没钓过鱼。<div>  看了一会儿,没见一个人有所收获,心想别无谓地陪他们瞎耽误工夫,便离开这群钓鱼的人,从坝上走到滹沱河的北岸,继续向西行。</div> <br><div>  这就越来越靠近那座滹沱河特大桥了。其实早就远远地看见那个造型独特如同奥运火炬似的独桥塔了,因为在这开阔的河道上,它显得格外高大醒目,没有什么能遮挡住它。有数据显示这桥塔高146.5米;大桥于2022年9月23日开工建设,2023年9月28日竣工通车。</div><div> 以上数据都是通过手机AI查找的。现在赶上了一个好时代,用上了手机AI,它能解决我以前读旅游景点简介牌的苦恼。以前每到一个景点名胜,自然要站在简介牌前读一读,了解一下大概情况,尽最大努力记住一些应该记住的内容,但几乎总是徒费时间,徒劳无益,只要走离那个简介牌十米以外,刚才读的内容几乎就忘了八九成,回到家几乎脑里一片空白。现在好了,不用再谴责自己记忆力差了,只要对着手机念出你要查询的事物名称,它很快就会给出条理分明的有声文字简介,实在是太方便了。</div> 这座桥是石家庄的地标性建筑了,也是这里最突出的景观,桥上也有观景平台,想必许多游人都会到这里打卡拍照。我在接近和远离它的过程中,在不同的角度,一共拍了二十来张图片,希望能从中选出几张不错的。 沿途看得到,这些年滹沱河两岸的旅游设施在逐渐曾加,不断更新,还安装了不少体育健身器械共游客享用。岸边的步道既可供游客漫步行走,也可供骑行爱好者快速骑行。 岸边的树丛中或草地上,有游客搭起帐篷,或铺下坐垫,安营扎寨,几个人围在一起享用野餐。路过时看到,有的人考虑极其周到,各种烹饪用具、餐具大大小小一应俱全,极为复杂,感觉像是把家里厨房都搬过来了。昨天并非周末,所以搭帐篷或野餐的还并不是很多,不知周末状况如何,想象应该是盛况可期。 一路上仔细观察,尽可能找到可以拍摄的景观事物,不时停下脚步,取景对焦,每处总要拍上两三张以上,以防有模糊虚焦的或曝光不当的。有的地方就得停留好一会儿,选择来选择去,直到认为拍的可以了。因为这款相机屏幕小,像素低,即使放大观察也难以看清,拍摄手感不好时,心里没底时,难免反复补拍一两张。这个行进速度,这样的旅游方式,如果是参加旅行社组织的外地旅游,那是不可想象的,这也只有在家跟前自己游玩可以如此悠然自在、安然放松了,不用为赶时间而紧张;而即使在家跟前,像我这种散漫的玩儿法,如果不是独行,多一个没有共同爱好的人,或是脾气性格不同的人,那人肯定也忍耐不了。而我一个人就自由了,郎朗的晴天,回家也无事,着什么急!? 下午三点左右终于走到了子龙大桥,也终于在大桥底下能享受到阴凉了。观察四周,桥的东侧远处南岸边,有一片枯黄的芦苇丛,旁边还有几株嫩绿的柳树,黄绿相衬,景致挺好。水面还不时有像是鸥类水鸟悬停在水面上,随时准备袭击水下的小鱼。几个年轻人分别带着爱犬来此游玩,与他们的宠物共同在水边嬉戏,享受着春天美好时光。 <p class="ql-block">  水鸟一批批飞来,在眼前翩翩起舞,一会儿悬停,一会儿突然扎入水中,一会儿浮出水面,叼着小鱼腾空而起,飞向不知何处。可惜我的老相机整体性能不给力,无法瞬间准确对焦拍出清晰的水鸟细节,只能拍个大概姿态,好在不是为了参加比赛、影展,最多不过是发个朋友圈而已,看个姿态就足够了,姿态美就是好片。</p> <p class="ql-block">  看着步道上年轻人骑着变速车飞驰而来,又瞬间离去,就有点亲近感,想起我在珠海野狸岛上骑行的情景,很是惬意舒心。他们的身影又勾得我心痒难挠,又想尽快回珠海了。唉!人的感情有时真是难以把控,一个偶然所见就会心头漾起涟漪。</p> 子龙大桥西侧以前就是散布着一片片芦苇的开阔水域,现在枯黄的芦苇丛缝隙间,一些垂钓爱好者在其中各自选点立脚,垂钩待获。 在这里为四周所见费了不少快门,然而终于必须结束了,因为相机报警:存储卡满了。这个CF存储卡容量只有4G,当年买相机时觉得够用,现在看太寒酸,况且4G卡里有大量以前的照片没有删掉,有的还加了保护,无法简单删除,而要去掉保护又不能批量操作,只能一张一张去掉,现在来不及、也不便操作了。 <p class="ql-block">  不能干活了,这才掏出手机看看时间,已经过了下午四点钟了。算来从上午九点出家门,到现在整七个小时。自打出了地铁站,就在阳光下曝晒了一天,曲曲折折行走了不止六七公里,脖子上挂着一个沉重的单反相机,背上背着一个大号摄影包,全程不是行走就是站立,中间没有找地方坐下休息一分钟,还一点东西也没吃(一是出门时没带任何零食;二是河岸周边没见有餐馆;三是岸边虽有几个小商贩叫卖零食,但我此生从来没有在小摊贩处买过任何食品,所以仍然没买),只喝了总共半杯白开水,此时却并不觉得困饿劳累,如果不是因为无法拍摄了,可能还要玩儿到天黑。也是整个行程精神太投入了,乐在其中,全然忘我。此时不由地心里暗暗自夸:本叟体力还行!</p> 按说下午四点以后才是拍摄的好时光,前面大中午拍的那些只能用作留此存照,凑合着看,但世事难料,没有想到相机会罢工,也只能到此了结了。而如果不能拍摄,在这里纯粹闲看闲逛,对我来说就没什么意思了,所以只能打道回府。 回程先在子龙大桥南端乘公交车,然后仍然转乘地铁1号线就到家了。回到家坐下来,这才感觉脚腕有点酸乏,心里念道:嘿!这一天走得!<br>  又想,等夏季河岸满是绿色,哪天高兴了,还去!<div><br><br><br> 老菜<br> 2025年3月21日于庄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