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团旗下闪耀 ——赤峰制药厂团委工作的美好回忆

春彪

<p class="ql-block">风华正茂的青春旋律</p><p class="ql-block">1983年,我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赤峰制药厂,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最初,我从事的是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直到1986年9月,因原团委书记安国民同志调任新组建的萘普生车间担任党支部书记,厂党委安排,我进入厂团委工作。从此,我与共青团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p> <p class="ql-block">初到团委时,我与陈妹红老师一起工作,后来又有从元宝山区团委调来的刘晓娟担任团委干事。1987年,厂党委决定任命我为代理团委副书记(赤药党字1988年19号文件)。同年4月28日,赤峰制药厂召开了第十一届团代会,选举产生了由10人组成的委员会,周春彪当选副书记。当时,厂团委下属共有16个团支部,涵盖了麻黄素车间、土霉素车间、片剂车间等多个部门。</p> <p class="ql-block">共青团工作的点滴回忆</p><p class="ql-block">在团委工作期间,我们积极组织各团支部围绕生产开展建功立业活动,推行生产指标竞赛和“五小”智慧杯活动。我们还试行了“千分晋级”考核制度,开展了厂史教育、国情教育,并举办了3期团员、团干部培训。此外,我们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硬笔书法讲座,百科知识竞赛和安全知识竞赛等。</p><p class="ql-block">1987年和1988年,赤峰制药厂团委连续两年被市直团委授予“红旗团委”称号。我个人也在1988年荣获赤峰市直属机关优秀专职团干部奖励,并当选为赤峰市团市委委员。</p> <p class="ql-block">1990年,根据赤峰市直属机关团委17号文件批复,我正式担任团委书记,根据党委安排我还兼任厂政治处副处长,负责企业共青团工作以及厂党委的宣传、统战工作。当时政治处处长是赵建民(后来曾任赤峰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和组织部长王悦以及很多领导在工作上给与了我很多的支持和帮助。</p> <p class="ql-block">图为赤峰制药厂党委安排组织老干部旅游。我和梁信带领药厂老干部前往南戴河旅游时的照片。当时还是于庆华担任赤峰制药厂厂长时给提供了这次老干部旅游的机会。 那时候我们政治处梁信从制剂分厂刘厂长那里拿了8000元钱,经过认真准备,由政治处负责分管老干部工作的刘晓娟全程管理,两名司机张文献、张树良开车,带着12名老干部直奔南戴河。记得当时我们刚到南戴河时,大家见到蔚蓝的大海非常兴奋,穿着短裤直接下海了,走到不远处,只听到老厂长王清站在海里一只手提着裤子,喊我,小周,不行啊,你看,这短裤穿不住了,快整个游泳裤头去吧,逗得海滩上的大家伙一阵哈哈大笑。这次老干部旅游回来后,老干部们还津津乐道在海边的趣事。</p> <p class="ql-block">赤峰制药厂团组织的光荣历程回顾</p><p class="ql-block">到团委刚开始工作时,据厂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王君文(后任制药厂工会主席)介绍,赤峰制药厂的团组织是从团支部、团总支逐步发展而来的。1951年上半年,热河省麻黄素厂青年团支部成立,贾光胤任团支部书记。1952年,团员总人数达到51名,团组织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组织团员和青年参加了“三反”“五反”运动,并开展了增产节约、文化技术学习等活动。</p><p class="ql-block">到1953年,制药厂团总支成立,杨广芬任总支书记,贾光胤为副书记。团总支下设制素车间、动力车间和科室3个团支部。1954年,王清接任团总支书记,继续带领团员开展生产劳动竞赛和群众性文体活动。1955年,团总支开展了青年监督岗活动,树立生产榜样,评选积极分子。1957年,团总支带领全厂255名青年、138名团员参加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教育运动,响应了党中央生产大跃进的号召。</p><p class="ql-block">1959年,第三届团总支成立,李德云、刘凤昌任副书记,下属5个团支部。团总支围绕厂三次党员大会决议,开展了猛攻巧攻生产关键、大搞突击活动和节约活动。</p> <p class="ql-block">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p><p class="ql-block">虽然当时有人评价共青团的工作风格是“唱歌跳舞,标语口号,吹拉弹唱,旅游观光、打球照相”,但我们确实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让我们来看看当年老前辈曾经有过的芳华时光。</p><p class="ql-block">1. **1953年**,赤峰制药厂成立了管乐队,这是赤峰地区第一个管乐队,每逢节庆活动都会出动。</p><p class="ql-block">2. **1953年**,组织起合唱团,唱响革命歌曲。</p><p class="ql-block">3. **1958年**,组建了民族管乐队。</p><p class="ql-block">4. **1954年**,成立了腰鼓队,1955年春节前往热河省参加文娱汇演。</p><p class="ql-block">5. **1958年**,组建评剧队,演出了《小女婿》《茶瓶记》等剧目,活跃了职工文娱生活。</p><p class="ql-block">6. **1959年**,纪洪德出席内蒙古自治区“三独”会演,凭借笛子独奏《喜相逢》获奖。</p> <p class="ql-block">7. **1962年**,钱伯仁的琵琶独奏在昭盟获奖,奖品是一把二胡。</p><p class="ql-block">8. **1962年**,厂业余剧团前往昭盟北部旗县演出,深受农牧民欢迎。</p><p class="ql-block">9. 八十年代,中老年“迪斯科”和妇女健美操在赤峰市比赛中屡获佳绩。厂里每年组织一两次文娱汇演, 每年春节,厂里都会举办迎春文娱演出、座谈会、游艺活动,以及书法、美术、摄影比赛,正月十五还会举办灯谜活动。每年组织能工巧匠制作大型彩灯,参加元宵节灯展。</p> <p class="ql-block">再看看我们在九十年代的芳华岁月</p><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制药厂组建有自己的红马艺术团,团委工会搞活动,都是有艺术团挑大梁,所以当时的演出水平比赤峰钢铁厂艺术团,赤峰二毛的艺术团都略高一些。</p><p class="ql-block">图为艺术团副团长鲁玉珍(女高音歌唱家)在演唱《英雄赞歌》。</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和我们厂的几位歌手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赤药技工学校的学生,在赤峰制药厂俱乐部组织的庆祝五四青年节的演出活动。</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参加赤峰市直属机关团委举办去天津考察团干部培训班,路过北京八达岭长城的照片,站在我身边的是辽河工程局团委书记刘雄伟。</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由团市委指派参加赤峰市二毛 纺织厂第二届团代会时的合影。图片二排中间有二毛党委书记靳东文,赤峰市团委书记周黎明,赤峰市直属机关团委书记鲍富,第一排有赤峰发电厂团委书记邱安民和赤峰市电业局团委书记李兆宇,二毛团委书记陈书记。</p> <p class="ql-block">这是赤峰制药厂团委和红马艺术团联谊到马鞍山郊游时,我们部分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参加赤峰市电业局团代会时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时和电业局齐局长、团市委周书记,市直团工委鲍书记,赤峰电业局团委书记李兆宇、王志峰,赤峰酒厂团委书记吴银成(后曾任赤峰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元宝山发电厂团委书记潘景才等同志合影。</p> <p class="ql-block">赤峰制药厂的文化设施</p><p class="ql-block">1984年1月,赤峰制药厂俱乐部建成投入使用,面积达2500平方米,主厅和二楼设有1469个座位,配房设有图书借阅室、阅览室、游艺室、电影放映室等,成为职工文化娱乐活动的中心。俱乐部的牌匾由赤峰市著名书法家赵冠英题写。1989年,赤峰市春节联欢晚会在此举办,邀请了首都著名歌唱家贾国光等歌唱家以及赤峰本地的倪艳、房爱珍、萧克等歌唱家参与演出。遗憾的是,2020年,由于年久失修,俱乐部被拆除,原址改建为变电站。</p><p class="ql-block">据药厂的老人介绍赤峰制药厂早在1953年就建成投入使用过一个大礼堂,面积287. 3m2做为职工集会、文娱演等活动场地并兼做职工食堂餐厅。当时的电影《卖花姑娘》《地雷战地道战》都是在这个礼堂上演过,还有最有特色的“忆苦饭”也是全体职工在大礼堂一起吃的。</p> <p class="ql-block">团旗下的青春</p><p class="ql-block">1983年的春风, </p><p class="ql-block">吹过我的的校园, </p><p class="ql-block">将我带到赤峰制药厂的门前。 </p><p class="ql-block">青春的旋律, </p><p class="ql-block">团旗的召唤, </p><p class="ql-block">让我投入了共青团的怀抱。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在团代会的灯光下, </p><p class="ql-block">我们举手表决, </p><p class="ql-block">选举出10颗年轻的心, </p><p class="ql-block">16个团支部, </p><p class="ql-block">像16条青春的河流, </p><p class="ql-block">汇聚成一片澎湃的海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旗团委”的称号, </p><p class="ql-block">是我们用汗水织就的勋章, </p><p class="ql-block">“五小”智慧杯的竞赛, </p><p class="ql-block">是青春与智慧的碰撞。 </p><p class="ql-block">书法、摄影、知识竞赛, </p><p class="ql-block">在青春的歌声里 </p><p class="ql-block">抒发了我们对未来的渴望。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1年的团旗, </p><p class="ql-block">在热河省麻黄素厂飘扬, </p><p class="ql-block">贾光胤、杨广芬、王清, </p><p class="ql-block">他们的名字, </p><p class="ql-block">像一颗颗种子, </p><p class="ql-block">埋进药厂的土壤, </p><p class="ql-block">长成参天的大树, </p><p class="ql-block">庇荫着后来的我们。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管乐队的号角, </p><p class="ql-block">在1953年的风中回荡, </p><p class="ql-block">腰鼓队的节奏, </p><p class="ql-block">震颤过赤峰市的大街小巷。 </p><p class="ql-block">评剧队的歌声, </p><p class="ql-block">在1958年的夜晚响起, </p><p class="ql-block">《小女婿》《茶瓶记》, </p><p class="ql-block">是那个时代的回响。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4年的俱乐部, </p><p class="ql-block">是青春的殿堂, </p><p class="ql-block">1469个座位, </p><p class="ql-block">坐满了欢笑与梦想。 </p><p class="ql-block">贾国光的歌声, </p><p class="ql-block">倪艳的微笑, </p><p class="ql-block">在1989年的春节晚会上, </p><p class="ql-block">点亮了赤峰的夜空。 </p><p class="ql-block">如今, </p><p class="ql-block">俱乐部的灯光已熄灭, </p><p class="ql-block">变电站的机器在轰鸣, </p><p class="ql-block">但那些年的歌声, </p><p class="ql-block">依然在耳边回响, </p><p class="ql-block">那些年的笑脸, </p><p class="ql-block">依然在心底珍藏。 </p><p class="ql-block">团旗下的青春, </p><p class="ql-block">是一首永不褪色的诗, </p><p class="ql-block">在赤峰制药厂的岁月里, </p><p class="ql-block">我们唱响了最美最美的《红马圆舞曲》的乐章。</p> <p class="ql-block">图为1982年厂团委组织的青春美活动留影</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跨度很大,部分资料来源于《赤峰制药厂厂志》。资料遗漏很多。如表述有不当之处,还望大家见谅,并指正。谢谢大家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