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阅读是我们汲取智慧、滋养心灵的重要途径。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我们组教师精心组织了一场读书分享会,让大家在书香中交流思想、启迪智慧。</p><p class="ql-block"> 沉浸书香,共品教育之美</p><p class="ql-block">此次读书分享会,组内老师们分享了各自阅读的书籍,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每一本好书都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引领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p> <p class="ql-block"> 毕力格老师认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仅是一部红色经典,更是一曲关于生命韧性的磅礴史诗。保尔·柯察金的一生,仿佛一块生铁被投入时代的熔炉:少年时目睹底层苦难,青年时投身革命洪流,重伤后以笔为剑对抗命运。他不断被击倒,却始终在“捶打—淬火—重生”的循环中锻造出钢铁般的意志。 那些血肉模糊的伤口、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最终凝结成一句“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的终极答案。 </p> <p class="ql-block"> 乌云塔娜老师分享了《分寸:跨越社交圈层的底层逻辑》这本书。书中所描写的山从不炫耀自己的高度,但并不影响它的高耸入云;海从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却也不影响它的深不可测。人与人相处不仅要谦而不卑,敞开心扉,将心比心更要要懂得分寸感。这样才能互惠互利有利于我们更长久的关系。总之社交技巧的提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希望本书能够成为读者在社交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们不断前行。 </p> <p class="ql-block"> 闫颖老师说《北大哲学课》这本书像一捧清泉,浇醒了被功利主义灼烧的现代灵魂。书中穿梭于中西哲人的思想密林,从孔子的“仁者爱人”到康德的“头顶星空”,从庄子的逍遥到尼采的永恒轮回,每个篇章都在叩击着相同的命题:人该如何自处? 最动人的不是哲学概念的堆砌,而是将晦涩理论化作生命的镜子。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警示,恰似一剂猛药,刺破了现代人用娱乐与消费编织的生存幻觉。</p> <p class="ql-block"> 苏丹老师分享了《漫长旅途》这本书,泛黄车票串起的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一场精神溯游。书中人在锈蚀的站台与废弃的铁轨间穿行,每一次停靠都在剥离世俗身份——异乡人的孤独、流浪者的执念、归乡者的怯懦,最终都化作背包里沙沙作响的生存寓言。当现代人困在导航软件的最优路径里,这本书提醒我们:所有迷路都是发现新大陆的前奏。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包晶晶老师认为《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它不是操控幼苗的说明书,而是理解生命节奏的节拍器。当"最近发展区"理论照亮认知阶梯,当"自我效能感"激活学习动机,最深刻的启示在于:真正的教育发生在师生共振的磁场里。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点燃认知火种的助产士——看见差异的纹理,倾听沉默的诉求,在标准化评价与个性化生长之间,织就一张包容的网。每个学生都是带着基因密码的种子,教育者要做的,是让向日葵不必羡慕橡树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 钟金丽老师分享了科幻三巨头作品《流浪地球》,书中设想了人工智能与人类共生的未来,探讨了这种关系可能对社会结构和人类角色产生的深远影响。作品中探讨了人工智能的自主意识,它们是否应该拥有决策权,以及这可能带来的伦理挑战。《流浪地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科幻想象,还深刻地探讨了科技与人性的关系,以及科技发展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这些作品不仅让我们享受阅读的乐趣,更激发了我们对未来的思考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p> <p class="ql-block">携手同行,共筑教育梦想</p><p class="ql-block"> 读书分享会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交流,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阅读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保持阅读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p><p class="ql-block"> 同时,我们也将把阅读中的收获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携手同行,不断探索,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教育梦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在书香中不断成长,用智慧和爱心点亮教育之光。期待下一次的读书分享会,我们能有更多的收获和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