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情到深处才是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一一读桂晋平《一双小脚踩过的岁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桂师傅的书我读完了。掩卷之后,就像桂师傅在书稿杀青之时发出“我从哪里来”的天问一样,我也产生了一个大大的的惊叹:我怎么能不间断地把这本书读完?</p><p class="ql-block"> 真心说,是桂师傅倾注笔端的情在牵引着我!我想说,当爱与情、情与爱轮番撞击你心扉的时候,没有一个不会不被桂师傅书中爱恨情仇所俘获。</p><p class="ql-block"> 之前我经历过一个“爱不释卷”的事件。那本书叫《我是一个异乡人》,作者是宋远生。这本书放在一堆名著中,我在排队间隙无聊地翻看,就是这么个过程,让我有了拿起来就放不下的心。宋远生写的就是生活中琐碎的事与情,与命运的抗争、与同龄人的争斗、与父母的爱恨,这些我也有过的事,使我与宋远生有了强烈的共鸣。桂师傅的《一双小脚踩过的岁月》也有如此这般的法力和魔性。我看《大爷》这节,跟着桂师傅一起生恨;看《回忆二姑》这章,跟着桂师傅起情;看《好人难做》这段,跟着桂师傅有了生活不易的烦闷……</p><p class="ql-block"> 我读过梁晓声的《父亲》,肖复兴的《大姐》,汪曾祺的《山河故人》,这些大师级的人物不能说写得不好,但在“情”上我觉得还是桂师傅袒露的真、挤出的浓。桂师傅写二姑的好几个细节,读着读着我的眼角就有点湿润。</p><p class="ql-block"> 对了,桂师傅在叙事上确有“颠来倒去”的风格,刚开始还以为遇到祥林嫂,但读到最后终于明白了这是桂师傅创作时的倾力之法。据说卡夫卡就是这样写作的,但我没有读过他的书,但读过王小波的小说,他的东西就是随性而发,肆意而为,用不同的场景给你烘托。我之所以对“大爷”“二姑”两个人物印象深,就是桂师傅反反复复不停地说,使我有了“自己是不是走进了其中”的错愕。</p><p class="ql-block"> 总之,桂师傅的《一双小脚踩过的岁月》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p> 老桂的回复 <p class="ql-block"> 风林,看了你的有感而发,我很感谢!感谢你不间断地把整本书都看完了;感谢你与我有了“共情”;感谢你把所思所想用文字呈现在此……</p><p class="ql-block"> 也许,最该感谢的是对我的看重,几十年来,虽然几乎不联系,但情义依然在心。总之,我除了感谢还是感谢!</p><p class="ql-block"> 我的文字,能打动人心之处,可能就是因为情真吧!</p> 老桂三八独语 <p class="ql-block"> 今生,我嫁给了文字。</p><p class="ql-block"> 虽然自己也就写了那么一点点东西,且不敢说质量有多高。但依然要说,我嫁给了文字!</p><p class="ql-block"> 与其他创作人相比,我寄情于文字,其结果就像董永与七仙女的鹊桥相会——别人拥有三百六十五,而我只有一。</p><p class="ql-block"> 而这个“一”,就是我灵魂的归属,是我精神世界的全部。</p><p class="ql-block"> 想起一句诗:“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p><p class="ql-block"> 这话,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呢?</p><p class="ql-block"> 这样说,好像,好像你还有点自我得意?非也。</p><p class="ql-block"> 若有得意,也是那位诗人。</p><p class="ql-block"> 而我,聊以自慰。</p><p class="ql-block"> 唉,学不了李叔同,也做不了杨彦。</p><p class="ql-block"> 无奈,无奈。</p><p class="ql-block"> 因为无处寻爱,因为只有文字能收留我。所以,所以我今生——只能嫁给文字!且与它生死与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