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喜欢旅游,有专门出去旅游的,也有公务抽空去景点看看的,绝大多数照片是手机拍摄的,这样清晰度虽然不如相机高,但携带方便。我一生去过的地方很多,除了西藏因高原反应不敢去以外,国内著名景点几乎都去过了,起码有90%以上。现用美篇记录下来,大概会有许多册,作为我精彩人生的一部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北京市旅游(续7)</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北京市旅游景点目录</b></p><p class="ql-block">明清皇宫紫禁城北京故宫</p><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珍宝展</p><p class="ql-block">皇家园林颐和园的故事与传说</p><p class="ql-block">颐和园博物馆的皇家珍品</p><p class="ql-block">皇家国林圆明园</p><p class="ql-block">圆明园的历史记忆(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北京孔庙</p><p class="ql-block">北京国子监</p><p class="ql-block">北京雍和宫</p><p class="ql-block">香山公园与双清别墅</p><p class="ql-block">北京先农坛</p><p class="ql-block">北京天坛</p><p class="ql-block">明清皇家祭祖太庙</p><p class="ql-block">北京大觉禅寺</p><p class="ql-block">北京五塔寺</p><p class="ql-block">五塔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北京万寿寺</p><p class="ql-block">北京妙峰山景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北京白云观·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庭</p><p class="ql-block">北京火神庙</p><p class="ql-block">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p><p class="ql-block">北京国际鲜花巷</p><p class="ql-block">北京植物园</p><p class="ql-block">北京卧佛寺</p><p class="ql-block">北京大兴国际机场</p><p class="ql-block">雁栖湖风景区</p><p class="ql-block">北京日出东方凯宾斯基酒店</p><p class="ql-block">北京爨底下村</p><p class="ql-block">北京双龙峡</p><p class="ql-block">无与伦比的2008北京奥运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北京天坛公园</b></p><p class="ql-block"> 天坛公园,原名“天地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坛内东里7号,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名为“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总面积273公顷,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民国七年(1918年)1月1日,辟为天坛公园,对外开放。天坛公园由两道坛墙环绕,被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主要由春季祈祷丰年的“祈谷坛”,冬至日祭天的“圜丘坛”,皇帝祭祀前居住的斋宫、演习祭祀礼乐的神乐署四大古建筑群组成;祈谷坛中的祈年殿是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天坛公园外坛种植有大量古柏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按照南京天地坛规制建成北京天地坛,包括有大祀殿、大祀门、皇乾殿等建筑,为合祀天、地的场所。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在天地坛大祀殿举行了第一次天地合祀大典。</p><p class="ql-block"> 明嘉靖九年(1530年),“大礼议”事件发生,明世宗朱厚熜决定恢复天、地分祀的旧制,在大祀殿南建圜丘,以便冬至日举行祭天大典;随后,改天地坛为天坛,另在北京城北建设地坛;改昊天上帝为皇天上帝;并改祭天礼仪。</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在圜丘坛外泰元门东建起崇雩坛。</p><p class="ql-block"> 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明世宗诏令拆除大祀殿。</p><p class="ql-block">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在大祀殿原址建大享殿。</p><p class="ql-block">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8月,大享殿建成。</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拆除明嘉靖年间建造的崇雩坛。</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降旨改大享殿为祈年殿,大享门为祈年门。</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修理圜丘、皇穹宇。祈年殿三覆檐上层青瓦、中层黄瓦、下层绿瓦及其祈年门、两庑、皇乾殿绿瓦均改为青色琉璃,其它仍照旧制盖覆绿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坛公园主要古建筑集中于内坛,内坛中间有东西向隔墙将内坛分隔为南、北两部分,隔墙中有门相通。内坛由圜丘、祈谷坛、斋宫三组古建筑群组成。祈谷坛位于内坛北部,圜丘坛位于内坛南部,斋宫位于内坛西部,一条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丹陛桥连缀圜丘坛和祈谷坛。内坛四周设有东天门、北天门、西天门、广利门、昭亨门、泰元门。</p><p class="ql-block"> 祈谷坛区域位于天坛内坛北侧,大门称祈年门,门北为坛。上层坛面正中建祈年殿,殿为蓝琉璃瓦三重檐攒尖顶圆形大殿,盛金宝顶,殿高38米。祈年殿之北还有皇乾殿,是祈谷坛奉祀神位的供奉所。祈谷坛东门外有神库、神厨宰牲亭及长廊等附属建筑。</p><p class="ql-block"> 圜丘坛区域占地面积44.66公顷,是举行祭天大典的场所,又称祭台、祭天台、拜天台。圜丘坛外围墙两重,内圆外方,红墙蓝瓦,四面各辟根棂星门。圜丘坛北为皇穹宇。皇穹宇由正圆形的围墙所包围,墙面平整光滑声波可由墙壁传递,俗称“回音壁”。斋宫区域占地面积4公顷,内有钟鼓楼、无梁殿、寝殿等,建筑均覆以绿色琉璃瓦,以示“上天之子”所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坛公园设计考究,从选位、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均依据中国古代《周易》中的阴阳、五行等学说,体现出了中国古人对“天”的认识。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天坛公园里的建筑都反映出了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同时,天坛公园内的建筑还体现出中国古代帝王将相在天地关系中所起的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