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那天下班回家,带着女儿在镇上逛街,看到“蜜雪冰城”,她说想买果茶和冰激凌。“刚刚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被央视曝光了”,我赶紧劝阻道。然而,她说“那又咋样?人家都已经这么便宜了,还想怎样?”</p><p class="ql-block">走到镇前街的一家门店,店内生意丝毫未受影响,前来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跟网上议论的一样,“蜜雪冰城”不仅得到了底层消费者的原谅,还处处发声“护短”。有媒体称此现象为“共情”。“大家共情的不止是雪王,是那个平凡但努力的自己”,朋友圈有人如此评论。</p><p class="ql-block">共情心,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尤为重要。我们有过失败的教训,女儿至今仍对初中时期耿耿于怀,埋怨我们与老师“同个鼻孔出气”,压根不考虑她的感受。近些年来,总是小心翼翼,很害怕会再次重演。</p><p class="ql-block">过几天,儿子学校要组织“两天一晚”的研学活动。放学时,跟妈妈说“不想去”,做妈的听了心急便一顿输出,惹得儿子极不开心。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什么都要按照你们说的做,一点也不考虑我的感受”,四年级了的儿子最渴望的也是“共情”。他说了一句“你们是不是觉得我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令人一时难以回答。</p><p class="ql-block">晚上,我主动求“陪睡”,然后给他讲研学基地里有他喜欢的科学实验、手工制作等劳动实践的事,以及“叠被子”等军旅体验,还从百度里搜索出一些有趣的文章和图片给他看,成功唤起了他的兴致,“回执单在书包里,家长签个字吧”。</p><p class="ql-block">这几年,在日常工作中说“共情”比较多,应该是从以前的“换位思考”中提炼出来的。我们基层工作人员,在上门走访、值班接待和服务群众时,何尝不需要共情能力呢?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感受和需求,说话的语气和行事的方式才不会“脱轨”。</p><p class="ql-block">同事受委屈、遭侵害,也需要领导有适度的“共情”,增强情绪感知力,多角度思考,并给予积极、正面的回应。身为管理者,要善于与下属同事“共情”,要让管理更有温度,遇到事情要多维度考虑,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无情的数落乃至冷落,或者“道德绑架”,让人寒心,也渐渐离心。</p><p class="ql-block">人间有种温柔力量,叫做共情。让我们有共鸣,能共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