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 我自1965年12月25日,参军走进炮二师大院,到1982年春节前转业离开部队,整整在炮二师服役十六年,其中在炮三十团七连4年,在三十团政治处12年。</p><p class="ql-block"> 在炮二师服役十六年间,经历了在位师长五位、师政委四位,三十团经历在位团长六位、团政委六位,在政治处经历在位主任六位,在连队经历在位连长四位、指导员三位。</p><p class="ql-block"> 在炮二师这所大学校里锻炼成长,把我这个农村青年培养成为党员、干部,这都是各级首长耐心培养教育的结果。虽然我离开部队四十多年,始终没有忘记曾是一个兵,我热爱炮二师,热爱三十团,热爱首长和战友,热爱部队生龙活虎的生活,由于经常怀念部队,因此,写出《炮二师当兵十六年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p><p class="ql-block"> 罗好玉</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的出生地,清丰县瓦屋头镇霍子寨村,从这里出发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炮二师军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5年冬季征兵时,我积极报名要参加中人民解放军,经瓦屋头乡人民武装部批准(当时乡武装部长是兰保敬部长),进行了政审,到县人民医院体检各项指标合格,于1965年12月16日,清丰县人民武装部正式批准应征入伍。</p><p class="ql-block"> 我们霍子寨村我和罗江朝两人同时应征,一天下午一名带兵的干部到我家进行家访,后来知道他是带兵的排长闫宝库,12月23日,应征新兵到清丰县招待所报道,我们住在招待所土炕的大屋里,在县招待所换上了新军装,编了班排、学习打背包、教唱歌曲《我是一个兵》。</p><p class="ql-block"> 12月25日早饭后,我们坐大卡车到安阳火车站,乘上绿皮客车南下,在郑州停留了一段时间,继续南下晚间到达确山车站,下车后排着队徙步进入炮二师大院,我们住进了30团五连西屋,睡的是铺有草的地铺。</p> <p class="ql-block">炮二师东大门</p> <p class="ql-block"> 新兵训练阶段</p><p class="ql-block"> 不管是城市青年还是农村青年,虽穿上了军装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合格军人,还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教育,我新兵培训是在30团五连,排长是闫宝库(后来提升为我七连的连长。),负责训练我们的班长是五连的战士叫汪永汉,我们新兵班都是瓦房头乡临村的人,有汉寨村的马英广、張银锁、张衍琛、胜吉焕,弓庄村的弓家俊,段村的王虎现,还有刘喜顺、刘尚升等,新兵班内选一名新兵任副班长我被选中。</p><p class="ql-block"> 新兵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学习部队的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及队列训练,集合、站队、立正、少息、向左右转、齐步走、跑步走、整步走等等,因为自己是农村出身,训练时也不怕吃苦进步也挺快。我们新兵班的战友文化程度都不高,一部分是小学水平,有的还是文盲,不少人不会写信,我是初中毕业生还算高学历,我就帮不少战友写家书。在新兵训练时期我的表现还算不错,经常帮战友做好事受到领导的好评。新兵训练结束后都被分到全师各团的连队,我被分配到30团七连。</p> <p class="ql-block"> 30团七连生活回忆</p><p class="ql-block"> 我到七连后连首长把我分配到炮二排三班,和我一起分到三班的有清丰县的韩存来和淇县的徐长河,三班的其他成员是:</p><p class="ql-block">班长:孙兴年</p><p class="ql-block">副班长:易叶民</p><p class="ql-block">老兵有:陈玉华、吴龙生、吴开初、王体成、刘忠和</p><p class="ql-block">还有我们三位新兵共10人</p><p class="ql-block">炮二排排长:张良旺(武汉人)。</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们操作的火炮是苏联造152加农榴弹炮,班长分配我当三炮手,负责装填炮弹,炮弹七八十斤重,还真得用点力气,平时训练都是用教练弹。</p><p class="ql-block"> 在七连期间由于我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认真改造世界观,学习雷锋做好事,各方面表现比较突出,受到多次连奖、营奖。记得是六月份毛承新指导员问我想不想入党,我说:想、但我现在还不够格,指导员说你写个入党申请书吧,我说我还不会写,指导员说让四班长李德修教你写(李德修是二排党小组长),于是四班长教我写了入党申请书交给了指导员。</p><p class="ql-block"> 1966年7月2号,连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指导员毛承新和四班长李德修做为我的入党介绍人,在会上介绍了我的情况,全体党员举手表决通过我为预备党员。做为我来讲刚入伍几个月就成为新党员,确实是值得高兴的事,同时我也清楚自己应更加努力奋斗,不辜负党组织对自己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李德修:炮四班班长,二排党小组长,63年入伍临汝市人,后任政治处组织股股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指导员毛承新,四班 长李德修是我的入党介绍人,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始终感谢他们对我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入党后不久,连队就把我调炊事班当炊事员了,炊事班的人员有:</p><p class="ql-block">司务长:杨奉强</p><p class="ql-block">给养员(常称上士)胡富生</p><p class="ql-block">炊事班长:杨周献</p><p class="ql-block">副班长:xxx(忘记名字)</p><p class="ql-block">炊事员:胡文甫、xxx和我。</p><p class="ql-block">司养员:赵开太</p><p class="ql-block"> 我在炊事班当炊事员期间,工作任劳任怨,认真积极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做饭的技术,很快掌握了做饭的基本功,由于我的积极付出,获得了首长和战友的好评。</p><p class="ql-block"> 67年初连队又把我调到指挥排无线班,无线班人员有:</p><p class="ql-block">班长:张瑞欣</p><p class="ql-block">副班长:王根德</p><p class="ql-block">战士:周山、李留记和我。</p><p class="ql-block">指挥排长:王振松(67年底升为六连副指导员)</p><p class="ql-block"> 程德喜(69年升为团作训股参谋)。</p><p class="ql-block"> 无线班有两部电台,电台有四十多斤重,平时训练就是背密码,背着电台上山两台传话,因为打炮时观察所都设在前沿阵地离目标很近的高山处,电台得进入观察所传达连长的号令,背四十多斤重的电台跑步抢占山头实是不易,所以平时得苦练背电台抓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上半年搞施工</p><p class="ql-block"> 我66年春节后新兵训练结束分配到七连,上半年我们连队执行的一项任务是在北干道北施工,任务是活泥打砖坯,做为我们农村岀身的战士来说是正常的劳动量,记得好象干了一个多月时间胜利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 老王坡收麦</p><p class="ql-block"> 66年6月初收麦时节,我们全连和兄弟连队乘车开往师农场老王坡收麦,那时间都是全靠人力,用镰刀弯下腰一刀一刀的把麦割下来,基本上没有什么机械,割麦现场战士们喊着口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热气冲天干劲十足,不几天全农的小麦收割完成。</p><p class="ql-block"> 生活片段</p><p class="ql-block"> 66年7月份全连到水库进行游泳训练,经过两个星期时间,我完成了武装秋渡500米。</p><p class="ql-block"> 连队号召组织战士们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毛主席语录,要求背颂老三篇,天天写学习毛主席著作心得体会,做一个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毛主席合格的解放军战士,开展创四好(四好连队)争五好(五好战士)活动。</p><p class="ql-block"> 66年全国开始文化大革命运动,连队按上级安排组织学习中央文件,八届十二中全会公报,五、一六通知,毛主席的最新最高指示。</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掀起了对毛主席三忠于四无限教育活动,毛主席著作天天读,早请示:唱歌曲《东方红》,背毛主席语录,晚汇报:唱歌《大海航行靠舵手》,背毛主席语录。</p><p class="ql-block"> 67年我们连队到驻马店支左,住在市教育局,我们无线班分到建筑公司,给工人们宣传毛泽东思想。</p><p class="ql-block"> 躲避《确二七》</p><p class="ql-block"> 67年红卫兵组织都分派别,分造反派、保守派,河南省的《河南二七公社》称造返派,《河造总》都说是保守派,确山的红卫兵组织称:河南二公社驻马店分社确山造反总队,当时说是造反派,《确二七》都称保守派,两派还经常武斗。中央让军队支持造返派,也就是支左,炮二师支持了《确造总》,《确二七》当然不满意,有一天传来消息说,确二七要血洗炮二师,我记得晚上全团夜间紧急隐蔽,把枪支藏到房子的天花扳上,全团俏俏的都隐藏在车库里,待到11点多才让回连队休息,现在想起来真有点好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炮二师9、5事件</p><p class="ql-block"> 67年9月5日,确造总和确二七搞武斗,确造总的人就跑到师部办公楼里,确二七的人就赶到师办公楼,如果两派在师办公楼武斗起来,后果不堪设想,师里也称担不起责任,师里就派部队治止武斗,我们七连在指导员王华祥的带领下跑步到师大楼前,战士们手挽手排成人墙,把两派隔开不让两派接近,我们也有挨打的风险,我们就是挨打按上级规定决不能还手,中央军委规定: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开枪、不生气。我连一直待到夜间11点多,确二七撤离后才结束。这就是炮二师有名的《9、5事件》,我是直接见征了事件的原由,现在越想越可笑。</p> <p class="ql-block"> 68年5月 参加武汉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在连队学习工作比较突出,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1968年5月,连队通知我参加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30团许维祥副团长带队,记得有三营部的赵低留,八连的王尔法,四连指导员陈风彩,五连副指导员李林士,还有徐欣荣团长的夫人都称她小胡等。</p><p class="ql-block"> 当时军区司令员是曾思玉,政委是刘丰,在大会期间听取了别人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经验介绍,更激发了我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会议期间北京出了“楊、余、傅”事件(杨成武、余立金、傅崇壁),又参加了武汉市的批判“杨、余、傅”誓师大会,会议中还有部队的造反派组织冲击会场,整个会议持续了二十多天才结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68年7月赴淮滨县参加抗洪救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8年夏天连降大雨,淮河水位急速上涨,最终水大倒至淮河决口成灾,淮滨县地处低洼处淹没了百姓村庄,百姓处于危难之中,我们七连与炮二师其它连队,奉命前往淮滨县抗洪救灾,我们到现场发现一片汪洋,百姓在地高处躲蔽,无吃无住实在难忍,我们连队按上级安排,开展了紧張的救灾工作,战士们不怕苦和累,个个奋勇争先,经过几天的奋战,情况好转后奉命回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8年秋赴周口支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68年秋季,我们30团奉命到周口地区支左,我连随部队前往,到周口后我连住在地区二轻局,那时上边的口号是“彻底砸烂公检法”,公、检、法人员集中办学习班改造思想,我连参加了为公、检、法人员举办的学习班,连队让我在公检法学习班指挥部,指挥部设在地革委办公楼内,指挥部安排我在办公室值班,我就住在地革委的办公室里,负责接听电话传达信息上情下达,实际上就是通信员,在指挥待了一段时间,到年底我又有了新任务离开了周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奉命长垣接兵</p><p class="ql-block"> 1968年底,我连抽调习奉轩、于书贵、陈钦斋、关青枝、杨胜利、仼小林和我,随团里去长垣县接新兵,由一排长习奉轩领队 。到长垣后团里分配我连负责张寨公社,我们吃住在公社,经常去各村走访宣传,有时为了解该村应征青年情况,还需要住在村里,那年冬天天特别冷,我和杨胜利为一组,背着行礼住到常村,俺俩合铺钻一个被窝里还冷的受不了,那年长垣雪下的也特别大,到各村去就找不到路,春节我们就是在长垣张寨过的,春节过后应征新兵到县城集中返回部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习奉轩:七连一排长1968年冬,带领我们去长垣接新兵。</p> <p class="ql-block">罗好玉、关青枝、于书贵、陈钦斋丶杨胜利、任小林随同习奉轩长垣县接新兵。</p><p class="ql-block">注:习奉轩、于书贵、陈钦斋、杨胜利、任小林己去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9年春节后我从长垣接兵训练完新兵后,连队任命我为无线班班长,班内人员还有:</p><p class="ql-block">周山、何全、杨玉宗、韩来学、韩庆亮。</p><p class="ql-block">当时全连都在新郑陉山国防施工,我们无线班在连队留守。</p> <p class="ql-block">原无线班班长:张瑞欣,65年入伍偃师市人。</p> <p class="ql-block">无线班老兵:周山,65年入伍,偃师市人。</p> <p class="ql-block">无线班长</p> <p class="ql-block">无线班:韩来学69年入伍,北京公市人,后任七连连长、三营副营长、团司令部作训股长,调国防大学升为上校正团级。</p> <p class="ql-block">无线班:韩庆亮69年入伍,长垣人,后任电影组长、五连指导员、组织股长、调防空兵学院任教授,享受副军级待遇。</p> <p class="ql-block"> 我在无线班任班长时间很短,69年5月初,上级仼命为七连司务长,连队通知我尽快回连队上仼,我随即从确山坐大货车到达新郑陉山连队施工地,炊事班人员有:</p><p class="ql-block">我任司务长</p><p class="ql-block">给养员(常称上士):聂长远</p><p class="ql-block">炊事班长:关青枝</p><p class="ql-block">副班长:申海臣</p><p class="ql-block">炊事员:杨胜利、丁黑子、候文。</p><p class="ql-block">连队在陉山施工主要是开山打石头,粉碎石子,将石子装火车运到国防工事地修建国防工程,战士施工主要是拼人力,机械化水平很底又苦又累,不少人这样说:火车一响头皮发痒,装火车全靠人力确实苦和累,但战士们不怕苦不怕累,始终保持斗志昂扬的劲头。我们炊事班为满足战士们强体力劳动需要,就千方百计改善好火食,把适合战士味口的饭菜及时送到山上施工地点。</p> <p class="ql-block">司务长</p> <p class="ql-block">上士:聂长远64年入伍,湖北枣阳人,后任七连司务长、连长、团后勤军需股长。</p> <p class="ql-block">炊事班长:关青枝66年入伍,河南淇县人,后任七连排长。</p> <p class="ql-block">炊事员:杨胜利68年入伍,临汝市人,后任司务长、九连指导员、三营教导员、团后协理员。</p> <p class="ql-block"> 土包子进郑州买水果出“洋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连在陉山搞国防施工时,因当地蔬菜较少,团里经常派车让我们去郑州菜市场买菜,我和上士聂长远买好菜后到大街逛,到水果店买了点没见过的香蕉,没抓皮就吃,哎呀!这不好吃呀!售货员看着俺俩捧腹大笑,给我们说:不能带皮吃,得先抓掉皮才能吃,俺俩面红耳赤感觉真有点不好意思。</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任司务长时间不长,69年10月份上级仼命我为七连副指导员,当时连队干部是:</p><p class="ql-block">连长:曹伯林</p><p class="ql-block">指导员:谭敏植</p><p class="ql-block">副连长:焦玉山</p><p class="ql-block">副指导员:罗好玉</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连队从陉山施工工地回到确山野营拉练,我们连部住在一个新婚青年屋里,小俩口在里间睡觉,我们连部几个在外间地铺。从这方面讲确山人拥军真是值得赞杨。而后我连又在确山铁路东农村过春节,大年三十各班分到各农户同吃年夜饭,现在想起来真是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我任七连副指导员的间不长,上级任命为政治处群工干事,70年春节后就到政治处报道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在七连时任职的几位连首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连长:冯子英,河北人,66年上半年升为一营副营长,后调炮十三师任军需库副主任(团级),转业到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任人大副主任。</p><p class="ql-block">连长:杨维康,57年入伍安微省人,后升为三营副营长,转业到信阳市制药厂任车间主任。</p><p class="ql-block">连长:闫宝库,59年入伍黑龙江省海伦县人,后任三营副营长,转业到海伦县体委。</p><p class="ql-block">连长:曹伯林,59年入伍江苏常州市人,升为三营副营长、司令部管理股长,转业到常州市纺织厂任武装部长。</p><p class="ql-block">指导员:毛承新,57年入伍山东海阳县人,升为司令部协理员,转业到海阳县运输公司任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指导员:王华祥,59年入伍黑龙江省海伦县人,升为三营副教导员、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转业到内蒙古自治区某自治旗任林业局长。</p><p class="ql-block">指导员:谭敏植,60年入伍湖北省人,后调政治处任干部干事,转业到郑州建筑公司任科长。</p><p class="ql-block">副连长:李丙威,57年入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72年按干部复员回原籍。</p><p class="ql-block">副连长:焦玉山,63年入伍汝州市人,转业到汝州市焦化厂任工会主席。</p><p class="ql-block">副指导员:傅信德,是在三营任书记后到七连的,后来情况不明。</p> <p class="ql-block">冯子英连长</p> <p class="ql-block">闫宝库连长</p> <p class="ql-block">七连连长:曹伯林</p> <p class="ql-block">王华祥指导员</p> <p class="ql-block">七连指导员:谭敏植</p> <p class="ql-block">在连队时与战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与本村同期入伍的罗江朝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与本乡同期入伍的邢章印、马宪法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和三班战友徐长合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与七连排长黄青波、余发青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与副连长李丙威和聂长远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1970年2月到政治报道,当时30团二、三营和部还继续在陉山、一营在薛店搞国防施工。到政治处上班不象连队整天忙忙碌碌,俩眼一睁忙到息灯,平时本职工作有时忙有时闲,但随时准备做处领导安排的工作,没事时就在办公室看看报纸书籍自己学习提高,定时也到工地参加施工,我从连队刚到机关还真是不适应,我就找主仼说:还让我回连队吧,连队整天忙忙碌碌有意思。主任说:你在这里待三个月以后实在不适应再说吧。几个月过去了慢慢的又适应了,一直到1982年初转业才离开,这一待就是整整十二年,象我在政治处一直待十二年的可能不多。</p><p class="ql-block"> 在政治处开始任群工干事,后来任了一段时间干部干事,最后又转任群工干事。在政治处十二年间,主任换了一仼又一任,干事们轮了一轮又一轮,我自岿然不动,后来领导的关怀给我定为副营级。</p><p class="ql-block"> 在政治处工作知道自己工作能力有限,平时就努力学习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尽职尽责认真做好份内工作和处领导交给的临时工作,因为我这项工作平时不是太忙,领导交给我不少别的事情,我都认真的去完成,我在外出差的次数比较多,北上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山东,南下湖北、广东等地,任务完成的领导还算满意。</p><p class="ql-block"> 我与政治处的战友、正副主任之间的关系相处得还算不错,尊重首长、尊重战友,团结友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一起工作非常顺心满意,所以离开部队四十年多年后,由于对战友的经常思念,多方联系建立了《三十团政治处战友群》,处领导、股长、干事们拥跃参加,与多年不见的战友谈友情,回忆在一起时的美好生活。</p><p class="ql-block"> 时间不久又将政治处群扩大为《炮三十团机关战友群》,把团首长、司、政、后的参谋、干事、助理员一百余人集合在一起,天天问安谈友情,战友情谊亲如兄弟,不少战友讲:各部门人员编制齐全,和部队上班一样,我们好象又回到了部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政治处同办公室人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70年代由于部队搞《三支两军》,配备干部要两套班子,一部分搞三支两军,一部分主持部队正常工作,所以需要提拔不少干部,特别是70年、71年快速提拔了大批干部,三支两军任务一减轻干部就显得太多了,连队干部多了麻烦事多,不少人就安排到团机关,就拿群工干事这一职位说一个人也不算忙,后来安排了五个群工干事,而后消肿转业最后只留我一个。</p><p class="ql-block"> 与我同过一办公室办过公的战友有:干部干事谭敏植、廖道远,保卫干事许学仁、秦发科、李福志(保卫股长)、王年喜、王峰、王荣富,群工干事葛言峰、董兆银、武怀助、冯新元。</p> <p class="ql-block">群工干事:葛言峰59年入伍,山东省人,后仼副教导员。</p> <p class="ql-block">干部干事:谭敏植</p> <p class="ql-block">保卫干事:许学仁65年入伍,偃师市人。</p> <p class="ql-block">保卫干事:秦发科69年入伍,长垣县人,后任二营教导员,师政治部秘书科长。</p> <p class="ql-block">保卫干事:王峰副营职71年入任,北京市人。</p> <p class="ql-block">保卫干事:王年喜71年入伍,湖北省人,后任营教导员。</p> <p class="ql-block">保卫干事:王荣富76年入伍,湖北省人,后任团政委。</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从23级升到21级</p><p class="ql-block"> 我69年5月提干,当时定为国家行政23级,月工资53元吧,记得好像是1973年调一次工资级别,调升为国家行政22级,月工资62元,可能是1976年又调升一次工资级别,调升为国家行政21级,月工资71元。</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工资待遇和职务关系不大,主要是按军龄计算,提升职务不提工资待遇。</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在政治处十二年间任职的主任有六位:崔减贵、王步臣、王华祥、谭超毅、马尚武,马水泉。</p><p class="ql-block">副主任有六位:陸英杰、李仕伟、張德奎、王庆太、杨世权、闫必元。</p> <p class="ql-block">政治处主任:崔咸贵</p> <p class="ql-block">政治处主任:王步臣</p> <p class="ql-block">政治处主任:王华祥</p> <p class="ql-block">政治处主仼:谭超毅与夫人张方芳(卫生队军医)</p> <p class="ql-block">政治处主任:马尚武</p> <p class="ql-block">政治处主任:马水泉</p> <p class="ql-block">政治处副主任:陸英杰</p> <p class="ql-block">政治处副主仼:李仕伟</p> <p class="ql-block">政治处副主任:张德奎</p> <p class="ql-block">政治处副主任:王庆太</p> <p class="ql-block">政治处副主任:李世权</p> <p class="ql-block">政治处副主任:闫必元</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接受新任务训练大学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中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要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p><p class="ql-block"> 1970年8月,炮二师接受一项训练大学生的任务,来自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工学院毕业的大学生200余名,来炮二师接受再教育进行军训。</p><p class="ql-block"> 师里由干部科具体负责,当时大学生都属于国家干部待遇,毕业后就有工资,师里成立大学生营、组建两个大学生连、一连、二连,一连由29团负责、二连由30团负责。</p><p class="ql-block">政治处领导交给我训练大学生的任务,并担仼大学生二连指导员。</p><p class="ql-block"> 大学生营主要首长:</p><p class="ql-block">营长:吕守华(30团一营副营长)</p><p class="ql-block">教导员:温太森(29团副教导员)</p><p class="ql-block">副营长:牟世存(29团副营长)</p><p class="ql-block">副教导员:曹光炎(30团三营副教导员)</p><p class="ql-block">大学生一连(29团干部负责)</p><p class="ql-block">连长:申洪通(29团副营长)</p><p class="ql-block">指导员:李正奎(29团副教导员)</p><p class="ql-block">另有:副连长、副指导员、一、二、三排长、司务长。</p><p class="ql-block">大学生二连(30团干部负责)</p><p class="ql-block">连长:于书贵(八连副连长)</p><p class="ql-block">指导员:罗好玉(政治处干事)</p><p class="ql-block">副连长:闫朝殿(二营参谋)</p><p class="ql-block">副指导员:唐迷金(指挥连副指导员)</p><p class="ql-block">一排长:刘树新(军务股保密员)</p><p class="ql-block">二排长:陈海现(作训股参谋)</p><p class="ql-block">三排长:赵长安(指挥连排长)(女生排)</p><p class="ql-block">司务长:仼小林(七连司务长)</p><p class="ql-block"> 我们大学生二连的学生,也是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华南工学院三所大学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先建全组织,编好班、排,班长和副排长从学生中选举产生,同时又从学生中抽调人员组成炊事班,刚开始炊事班长由战士担任,两个月后战士回单位,炊事班、给养员(上士)都是由学生担任。学生的生活费用按连队的标准按月缴纳生活费。</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仼务就是组织大学生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老三篇改造世界观,大部分时间就是参加农场劳动,开始我们住在30团三连,经过几天的集体学习后,就乘火车去了湖北襄樊农场,在这个农场是总参的五、七干校,还有不少总参谋部的干部在这里劳动,我们住在农场近处的农村,农场划给我们一部分地,让我们自己耕种,我们划出一部分土地做为菜地,抽几个人专门种各种蔬菜及各种瓜类,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p><p class="ql-block"> 在湖北襄樊农场主要是种水稻,种地没有什么机械,主要是靠人力,和农民种地没什么区别,弯下腰插秧,用镰刀割稻,用人力背水稻,确实是岀力的体力劳动,学生不少是农村出身,也有城市岀身的,体力有强有弱,我们要求各尽所能,基本没有叫苦叫累的,不少学生这样说:革命加拼命捞个好鉴定。学生连有我们八个干部,与学生的相互关系还是非常融洽的。</p><p class="ql-block"> 1971年林彪事件后,我们学生连坐闷罐子火车,转移到确山刘店30团农场,己是冬季没农活干了,我们就组织学习毛主席著作,同时也让他们学习文化课。</p><p class="ql-block"> 1971年12月底,又回到营房还住在30团三连,组织学生总结一年多来的军训体会及收获。</p><p class="ql-block"> 1972年1月,大学生准备分配,反是来我师军训的学生,不管原籍是那省的统统分配在河南省各地市,我们就召开动员会,端正思想,革命战士一块砖,那里需要那里搬,做服从分配的好战士。</p><p class="ql-block"> 大学生的分配工作,是由我们连队具体负责的,我们和每位学生交谈,在摸清他们的具体情况和志愿的基础上,按安排各地市的名额进行分配,分配方案公布后,没有闹情绪有意见的,分配工作进展非常顺利,根本没有走后门、请客送礼、托熟人拉关系之说。</p><p class="ql-block"> 1972年2月初分配后,副师长宋保芝和有关部门首长,接见了我连全体学生并合影留念。之后师里派专车将大学生送到省内各地市,移交给地市组织部门。</p><p class="ql-block"> 至此,从1970年8月,到1972年2月,一年多时间训练大学生的任务圆满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于书贵:大学生连连长,八连副连长,66年入伍清丰县人。</p> <p class="ql-block">罗好玉:大学生连指导员,政治处干事,66年入伍,清丰县人。</p> <p class="ql-block">闫朝殿:大学生连副连长,二营参谋,64年入伍,新野县人。</p> <p class="ql-block">唐迷金:大学生连副指导员,指挥连副指导员,66年入伍,清丰县人。</p> <p class="ql-block">刘树新:大学生连一排长,军务股保密员,66年入伍,清丰县人。</p> <p class="ql-block">陈海现:大学生连二排长,司令部作训参谋,68年入伍,临汝市人。</p> <p class="ql-block">赵长安:大学生连三排长(女生排),指挥连排长,68年入伍,临汝市人。</p> <p class="ql-block">任小林:大学生连司务长,七连司务长,68年入伍,临汝市人。</p> <p class="ql-block">大学生二连八名干部和卫生员小李合影留念,从右到左</p><p class="ql-block">前排:任小林、赵长安、罗好玉、于书贵、陈海现。</p><p class="ql-block">后排:卫生员小李、闫朝殿、唐迷金、刘树新。</p> <p class="ql-block">师干部科王庆太副科长等人、学生营营长吕树华、教导员温太森、副营长牟世存、副教导员曹光炎,与大学生一连、二连全体干部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1972年2月,炮二师宋保芝副师长等首长,与大学生二连全体人员军训结束时的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72年2月,训练大学生的任务完成后又回政治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72年去军工厂出趟美差,后来又黄了</p><p class="ql-block"> 1972年,張春桥任总政主任时,部队处理一批干部,当时的政策是“干部复员”,从那来还到那里去,团党委认为这样对待干部不合适,总想给复员干部找份工作,特别是从农村入伍的更需要,那时靳政委就给在南阳镇平军工厂支左的谭朝志(29团副政委)和彭树春(30团参谋长)写一封信,看军工厂能否接受安排我团复员干部,政治处领导安排我去镇平办此事,我当即就乘车出发去了镇平县山沟军工厂。</p><p class="ql-block"> 我到军工厂后向谭、彭转交此信,谭、彭二位首长看信后与其他领导商量研究同意接受安排,我返营向靳政委汇报,团领导高兴的中午立即召开常委会通报此事,算是给复员干部办件好事,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此事又黄了,72年复员的干部不自愿的都回到了原籍。</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慰问支左人员时,观看满屋人体标本</p><p class="ql-block">记得是1973年,我随同靳政委到河南医学院慰问支左人员,医学院领导坐骄车到车站接我们,上车时我就让领导坐前排,当时靳政委就示意我坐前面,又出了个大洋相,致此才知道坐骄车办事员在前首长再后。</p><p class="ql-block"> 在河南医学院参观了试验室,试验室里存放着许多人体标本,有整体的、有解刨内脏的、有男的、有女的,我是头一次看到这么多人体光身尸体,看着心里真有点吓人。</p><p class="ql-block"> 在河南医学院慰问之后,又到平顶山煤矿慰问了我团支左的人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伏天的武昌炎热难忍</p><p class="ql-block"> 1974年的伏天,我随同陈延岭副政委到武汉炮兵开会,住在炮兵招待所,武汉是火城之一谁都知道,伏天的武昌更是热的难受,那时没有空调,小电扇吹的都是热风,想冲个冷水澡,水管的水温接近体温,一个星期的会期,七天与热相伴。</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参加全师军人大会</p><p class="ql-block"> 1975年夏季,驻马店地区连降大雨、暴雨,板桥水库水位急速上涨,最终水库决堤,洪水如同猛兽,冲走了近处村庄,冲跑了数十万民众,冲断了京广铁路,灾情非常严重,奉军委命令我师参加抗洪抢险救灾,30团三营一马当先,冲在抡险最前线,在抗洪抢险中救岀了无数灾民,做岀了巨大贡献,30团三营被中央军委授于“抗洪救灾爱民模范营”光荣称号。</p><p class="ql-block"> 1975年10月, 武汉军区在炮二师大礼堂广场举行命名大会,全师师直师后三个炮兵团全体人员参加,象这加的军人大会确实是很少见,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向三营营长张景松、教导员崔登三授"抗洪救灾爱民模范营”奖旗,我也参加了此次大会,这是三营的光荣、30团的光荣、炮二师的光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享受了一次团首长待遇</p><p class="ql-block"> 1975年夏季的一天,岳副政委到我们办公室给我说:罗干事交给你一项任务能不能完成?我说绝对没问题,岳副政委说:那好!明天你到鸡公山疗养院报道。我知道师里给团一名鸡公山疗养院疗养名额,这是给团首长疗养的,我说副政委我不够格,岳副政委说:团领导没人去这个名额就归你了,这样的好事我只好尊命了。</p><p class="ql-block"> 鸡公山在信阳境内,部队疗养院在鸡公山上,我到鸡公山疗养院后,在山上到处逛了一圈方知,鸡公山是历史上与庐山、北戴河、承德并称的四大避暑胜地之一,景区山峦谷坡、奇峰怪石、泉溪瀑布、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山村田园、茂林修竹、名胜古迹和风韵多异的楼阁,晴晨云海、絮云撞峰、实是奇观、故有云中公园之称。</p><p class="ql-block"> 鸡公山上有报晓峰,灵化仙境、姊妹楼、山上建有罗马式、合掌式、德国式、中西揉合式等风格殊异的楼房30多幢,还有万国建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我在鸡公山疗养院待了一个月,转遍了山上的各个景点,疗养院生活挺好,体重增加十来斤,真是不亏来此一趟。</p><p class="ql-block"> 转业后1984年,我在河南财经学院上大学时,带着我的论文,参加河南省商业经济研讨会,又上过一次鸡公山。</p> <p class="ql-block">这是1975年8月,在鸡公山疗养院疗养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过了一次枪瘾</p><p class="ql-block"> 政治处人员其本没有搞过军事训练,但不定时的会有打靶的机会,记得是1977年组织政治处人员打靶,可是机关人员都安排有事干,没时间去打靶,我倒是有时间,谭超毅主任说:走咱俩个去吧,我说:好,我背着手枪和子弹箱,主任扛着靶,到秀山村西边河沟里,就打起来了,我装子弹主任打,主任装子弹我打,一个小时的交替打谢击,一箱子弹全射击完毕,靶台上己分不清多少环了,俺俩都说这是打枪最多的一次,真算是过了一次打枪瘾!</p> <p class="ql-block"> 从排级提升副营是机遇</p><p class="ql-block"> 1978年初,部队干部第二批转业开始了,干部转业不是那来那去,也不是你想往那去往那去,而是上级往各省市分配有指示,这年师分配30团一名黑龙江省营级干部转业指示,那时30团没有黑龙江省的干部,但还必须完成,领导烦了难,这时奏巧政治处书记耿希聆与黑龙江省海伦县女子刚结婚正在体假,团领导研究提拔耿为副营让耿转业黑龙江省,当时耿希聆在黑龙江省海伦休假,那时通信不便,我随同王庆太副主任到海伦征求耿希聆的意见,我们到海伦见到耿后说明情况,耿与他岳父岳母表示满意(耿岳父是海伦县武装部长)。</p><p class="ql-block"> 回来后耿被仼命为政治处组织股副股长,转业到爱人所在地黑龙江省海伦县,部队完成任务,耿希聆心中满意,皆大欢喜。</p> <p class="ql-block">1978年我和王庆太副主仼去海伦过路北京,在天安门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耿希聆:69年入伍,长垣县人,78年转业时是组织股副股长,转业到黑龙江省海伦县某小学任副校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参加武汉军区转业干部安置</p><p class="ql-block"> 1978年全军安排第二批干部转业地方工作,军区为了把干部安置得更满意,对有安置任务的省市都派一个安置组,我们这个组五人组成有:43军128师副政委、一名团政治处主任、一名协理员、还有一名军区某仑库主任和我,我是个小兵是跑腿的,军区把我们这个组分到了广东省。</p><p class="ql-block"> 到广州后我们住在省招待所内,我们在那里就是了解广东省安置办对这批转业干部的安置方案,具体安置地区和安置单位,把这些情况返回到军区,军区返回到各部队转业干部,如有实在不满意不合适的,我们再与广东省安置办、各地市安置办协商,最终达到让转业干部满意或基本满意。</p><p class="ql-block"> 在广州待了三个来月的时间,转业干部基本安置完毕后撤了回来。</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同套房居住过的室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在 干部宿舍28栋住了十年,5号6号共用一个厨房为一套房,同徐树华、廖道远、郝光兴(住5号)、马水泉、秦发科、武怀助(住6号同一房间)六位战友先后相聚在一起,这是让我难以忘怀,时常引起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宣传股长徐树华</p> <p class="ql-block">宣传干事郝光兴</p> <p class="ql-block">组识股长马水泉</p> <p class="ql-block">保卫干事秦发科</p> <p class="ql-block">群工干事武怀助</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当兵十六年间在职的团首长</p><p class="ql-block">我在30团十六年时间,先后有六位团长任职他们是:徐欣荣、谢元俊、陈准、王洪根、谢玉玺、屠金斗。</p><p class="ql-block"> 有六位政委任职:刘毅、孙风友、靳福臣、李发森、曹学德、姜洪臣。</p><p class="ql-block"> 有十一位副团长:</p><p class="ql-block">许维祥、于道海、田筱波、姜风华、杜祖康、谭友禄、朱义昌、尹宝山、朱庆平、张景松、杨宝成。</p><p class="ql-block"> 有七位副政委:</p><p class="ql-block"> 陈延岭、顾述尧、黄林坤、岳先、郭丽华、白志武、崔登三。</p> <p class="ql-block">团长:徐钦荣</p> <p class="ql-block">团长:谢元俊</p> <p class="ql-block">团长:陈准</p> <p class="ql-block">团长:谢玉玺</p> <p class="ql-block">团长:屠金斗</p> <p class="ql-block">政委:刘毅</p> <p class="ql-block">政委:孙风友</p> <p class="ql-block">政委:靳福臣</p> <p class="ql-block">政委:李发森</p> <p class="ql-block">代政委:曹学德</p> <p class="ql-block">政委:姜洪臣</p> <p class="ql-block">副团长:于道海</p> <p class="ql-block">副团长:朱义昌</p> <p class="ql-block">副团长:朱庆平</p> <p class="ql-block">副团长:尹宝山</p> <p class="ql-block">副团长:张景松</p> <p class="ql-block">副团长:杨宝山</p> <p class="ql-block">副政委:顾述尧</p> <p class="ql-block">副政委:岳先</p> <p class="ql-block">副政委:郭丽华</p> <p class="ql-block">副政委:白志武</p> <p class="ql-block">副政委:崔登三</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当兵十六年在职的师首长</p><p class="ql-block">师长五位:杜恒荣、蔡铎、宋玉忠、杨永圃、韩玉芳。</p><p class="ql-block">师政委四位:李忠顺、李江、李觉先、梁志光。</p> <p class="ql-block">师长:杜恒荣</p> <p class="ql-block">师长:蔡铎</p> <p class="ql-block">师长:宋玉忠</p> <p class="ql-block">师长:杨荣圃</p> <p class="ql-block">师长:韩玉芳</p> <p class="ql-block">师政委:李忠顺</p> <p class="ql-block">师政委:李江</p> <p class="ql-block">师政委:李觉先</p> <p class="ql-block">师政委:梁志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穿过十六年军装,我光荣、我自豪、我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用这首诗朗诵做为本文的结尾,我想更有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诗朗诵:军装</p>